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2022-05-15 19:39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在大雁塔东侧,有一条西影路,西安电影制片厂便坐落于此。在全国的电影制片单位之中,“西影”不仅第一个在国际A级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而且获得国际奖项的数量和影片的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1958年8月,西安电影制片厂成立,与著名的大雁塔相邻,占地大约80万平方米,乃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影制片基地。2000年6月,这里改组为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电影产业布局的四大集团公司之一。


2018年10月,西安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之际,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正式落成,对“西影”的老厂区进行整体提升改造,铭记一代代“西影人”铸就的西影精神,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活”的电影博物馆。

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老厂区,坐南朝北,安静惬意。这里完整地保留着许多建厂之初的建筑,大多为苏联专家设计,带有浓郁的苏式风格,包括办公楼、摄影棚、洗印车间、置景车间等。如今,经过改造以后,建筑焕然一新,向大家展现了电影工业时期的生产流程。


摄影棚


置景车间


2019年8月,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内,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包括电影老爷车博物馆、电影胶片收藏库、大话西游奇妙屋、电影制作技术科普体验区、电影服化道展示体验区、世界电影放映机收藏博物馆、光影互动体验区、西影厂史馆等。

同时,在旁边的胶片电影工业馆里,还保留着国内唯一仍在运行的电影胶片洗印生产线,展示了众多经典电影生产过程中的创作手稿和艺术档案,更有大量展现电影原理和科技魅力的互动体验设备。


西影电影艺术体验中心


胶片电影工业馆


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以“故事片”为主。建厂初期,这里生产的《草原风暴》《碧空银花》《桃花扇》《天山的红花》等电影,受到好评,影响较大;

在1976年以后 ,这里生产的《生活的颤音》《第十个弹孔》《西安事变》《没有航标的河流》《默默的小理河》《人生》《野山》等7部影片,获各类奖项16次。上个世纪的80、90年代,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发展达到巅峰,一张张巨大的海报,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1986年,“西影”拍摄的电影《老井》在1987年第二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面获得最佳故事片金麒麟大奖;1987年,“西影”拍摄的电影《红高粱》在1988年第三十八届德国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金熊大奖;1992年,“西影”与香港影视公司联合投资拍摄的电影《霸王别姬》,更是在1993年第四十六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金棕榈大奖;

如今,在“西影”厂区的西侧,有一条宽阔的星光大道,矗立着各种不同的奖杯。正是这些金光闪闪的电影奖项,使“西影”的名气享誉国际影坛!


漫步“西影”厂区内,可以见到许多电影里的道具,像雕塑一样矗立在道路两边。它们看似不太起眼,曾经都出现在电影的画面之中,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门前的广场上,停放着一架小飞机,吸引众多游客合影。1989年版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电影里,巩俐乘坐着它,栽进秦始皇陵,开始一段穿越之旅;在路边的草坪上,还陈列着《彭大将军》电影里的大炮、《狐缘》电影里的马车等精彩的道具。


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还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电影工作者:以吴天明、张艺谋、黄建新、何平为代表的电影导演,以杜鹏程、李若冰、朱鸿、京夫为代表的电影作家,以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电影剧作家,以及大量的编剧、摄影、美术、音乐、演员等电影人才。

为了纪念吴天明导演,在“西影”厂区的核心位置,竖立起一尊高大的吴天明塑像,这座广场也被称为“天明广场”。80年代初,吴天明担任“西影”的厂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打破以往常规,让年轻人导戏。不分行当,能者多劳。他带领“西影”走向最辉煌的时代……


西安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