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理工毛概2023(有错别字版 按照考纲)

2023-06-11 23:03 作者:偶尔k  | 我要投稿


1-2
3
4
5
6
7


简答:

2、(简/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同上)
14、(简/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2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8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15、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16、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26、(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是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联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邓小平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
40、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41、(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4、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8、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要义和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9、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53、(简)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张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54、(简)为什么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58、(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个有优势和长处;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59、(简)怎样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作用这个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60、(简)十五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的统一起来了。
65、(简)怎样理解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新认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
71、依法治国概念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72、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79、(简/多)怎样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任何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基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适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顺应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休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85、(必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台湾、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香港、台湾、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以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就需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因此要积极促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与台湾人民。

 


北理工毛概2023(有错别字版 按照考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