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眠失眠抑郁专科:停止精神内耗,远离抑郁症第一步!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这种心理:
和朋友说了一句话,回到家总感觉自己话说错了,反反复复琢磨
同学的一个表情,会让自己怀疑是不是被讨厌了
总是对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忧,或者对已经发生的事不停回想……
这种胡思乱想会消耗人的能量,还会占用自己的时间,让思维时刻紧绷,大家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精神内耗。
在搜索网站上以精神内耗为关键词,会搜索出超十万条相关,其中有一个问题被提到了很多次:
容易精神内耗的人,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吗?

01
容易精神内耗的人,往往又都是高敏感人,高敏感人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包括情感、感觉和认知层面的刺激。
他们对细节有着特别的注意力,容易被环境和他人的情绪所影响,对于社交刺激和强烈的感受尤为敏感。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电影《海伦》的女主角,她事业有成,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日聚会上的她满脸洋溢着幸福。

她关爱女儿,照顾家里,对每个人都好,在很多时候,她都将坏情绪留给了自己,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
可在这背后藏着一个恶魔,海伦患上了抑郁症。

她会在深夜一个人弹钢琴,也会在大家聚会时,毫无缘由跑到厕所哭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到了最后,她已经不想进食。

表面上快乐的她,原来一直在与抑郁症斗争,她处处为别人考虑,终于情绪堆积,抑郁症越发严重。
像这样的精神内耗,本身可以给个人带来长期的紧张和压力,导致心理和情绪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更加容易患上抑郁症。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什么是精神内耗呢?它有些什么表现?
以下是一些精神内耗常见的表现:
1.持续的焦虑和紧张
内耗常常与长期的焦虑和紧张状态相关。个体可能会经历持续的担忧、不安和紧张感。
2.疲劳和身体不适
长期的内耗会消耗个体的精力和资源,导致疲劳感增加。个体可能经常感到疲倦、缺乏动力,并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肌肉紧张、胃痛等。
3.情绪波动和易怒
内耗会导致个体情绪不稳定,容易发生情绪波动,如易怒、脾气暴躁等。
4.自我怀疑和负面思维
内耗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怀疑、自责,消极思维增加,容易纠结于一个问题,个体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
5.回避社交活动
内耗可能使个体对社交活动感到不适,导致个体倾向于回避社交互动,选择独处或避免与他人交流。
6.心理身体问题加重
内耗可能加重已存在的心理身体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消化问题等。
但是这些表现不一定全部出现,而且具体的表现可能因个人和情况而异。
02
“精神内耗让我觉得窒息。”
这是我的同事小A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个典型的高敏感人,对别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很在意。
小A说,她从高中开始就是这样了,那时候总觉得同学讨厌自己,或者是自己又有哪里做错了。
她常常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还要一遍又一遍回想,思考自己刚才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一件小事会困扰她很长时间。

精神内耗对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相关疾病,还可能会导致失眠、消化等问题。
有研究发现,容易精神内耗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精神内耗和抑郁症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关系。

但并不是说所有容易内耗的人都会患上抑郁症,个体的心理健康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那么对于精神内耗,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呢?
1.自我关爱和自我照顾
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确保获得足够的休息、良好的营养和适度的身体活动。培养自我关爱的习惯,如冥想、呼吸练习、自我放松等。
2.寻找支持
与亲友、家人或信任的人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倾诉和获得支持有助于释放内在压力和焦虑。
3.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
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有助于分配时间和精力,减少焦虑和压力,提高生活的效率和满足感。
4.培养心理弹性
通过积极思维和认知技巧来应对压力和困难。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挑战时更有韧性。
5.练习放松技巧
掌握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感。
6.培养兴趣爱好
寻找和追求自己喜欢的活动和爱好,如阅读、艺术、运动等,可以转移注意力和充实生活,减少内耗感。
如果精神内耗持续严重或影响到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重要的选择。
“接受过去,活在当下,相信未来的可能性。”拒绝精神内耗,向前迈进!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