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v-luv粉的部分常见设定误区 第一期
作为系列试做的第一篇,事先声明本系列仅针对Muv-luv粉中较为常见的谣言及错误理解进行说明(其中部分错误我自己也有过……)。但本人毕竟不是鸡总,不能保证100%准确,如有异议,欢迎留言。另外,如有疑问或不确定的内容,也欢迎留言,我会尽量在之后的篇章中进行回答。
不过对于设定都没看过,游戏也没玩过的,这个圈(juan), 那个圈(juan)小鬼的各种说法,不在本系列说明范围内。(它们都这样了,为什么不能顺从它们一下呢_(:з」∠)_)
那么正片开始:
误区一:
不知火和武御雷都不是真正三代机
纠正:
三代机的要求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性能达标,其二是相较于一代/二代机的大幅重新设计。而只满足第一条性能要求而未满足第二条设计要求的机体,或部分指标未满足第一条的机体,则会被划归准三,既视同为三代机。
首先性能上由于对成本和整备性没有要求,因此武御雷实际是完全达标的,而不知火则是各指标勉强卡线。不知火实战中和准三在同一水平线这一现象,并不是因为不知火是准三,而是因为准三机的实战性能大都达到了三代机标准。
而在设计方面,虽然二者是基于F-15J开发的,但武御雷和不知火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它们和F-15系列在骨架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事实上所有三代机都是存在一代/二代机蓝本的,连F-22也是基于F-16。至于不知火和F-15J存在部分零件通用性,可以参考MiG-27和MiG-23,二者同样具有零件通用性,但前者属于标准二代机(虽然比较菜),而后者由于沿用了MiG-21(F-4)的骨架,因此只是准二/一代机。
误区二:
武御雷取消了腰甲因此没法携带额外弹药
纠正:
武御雷的确取消了腰甲,但设定中并未提到弹舱的减少,弹舱疑似转移到了大腿外侧黑色的部分

误区三:
不知火是牺牲射击能力,整备性差,生产性差,操作极难,续航又低的缺陷机
纠正:
不知火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缺陷机,但这是由于它开发早,又牺牲了升级空间。在其他方面并无缺陷。
射击性方面,尽管由于升级空间被限制,使得其在2000年后不能保证战胜F-15E这种射击性能顶尖的2.5代机,但稳压射击性能普通2.5代(如Su-37)及顶尖2代机(如F-15C)还是毫无压力的。
整备性方面,不知火的整备性完全可以用优秀来评价。
生产性上,尽管确实产量上不去,价格也偏高,但这只是相对一代和二代机而言的,在三代机中,反而也算得上优秀。
以上三点堪忧的实际上是武御雷,并且射击性能的缺陷也只有简化头部的C型存在。
操作性方面,不知火的操作性差实际上也只是操作特性和美系及第一世代机有所差别,利用气动辅助在苏系和欧系机体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续航性方面,不尽管比不上F-18E,YF-23,Su-47等续航怪物,不知火作也达到了大型战术机的标准续航,不亚于F-15E和Su-37。
以上两点存在缺陷的实际上是不知火一型丙,它和普通不知火的区别实际上已经类似F-15E和F-15C了,仅仅是外观几乎一致。
误区四:
一代机的防护能力优于第二、第三代机
纠正:
第二,第三代机相比一代,实际只减少了下半身的装甲。
由于材料的优化,三代机下半身的防护水平实际上已经和一代机差不多了,类似武御雷或者台风阵风这样的密集近战特化机体,甚至反超大部分一代机。
而二代机在上半身的防护能力一般也要优于一代机。
当然A-6和A-10是例外,攻击机的防护能力也是特化过的。(甚至都几乎飞不起来……)
误区五:
G元素是一种类似米诺夫斯基粒子的万能粒子
纠正:
G元素并非单一种类粒子,而是在beta巢穴中发现的一系列未知物质粒子的总称,比如用于电磁投射炮的是9号G元素属于高温超导体,而用于凄乃皇主动力和G弹的G元素则是有反重力特性的11号G元素,除此以外已公开的还有具有负质量的6号。剩下的至少8种G元素特性目前尚未公布。
误区六:
印度参加了东南亚联盟,主要呆在马来群岛或澳大利亚
纠正:
由于马来群岛已经被东南半岛的难民塞满了,所以印度并未留在亚洲,只是东南亚联盟的观察员国,两者有大量合作。他们同样也没呆在澳大利亚,只有一部分印度富裕层去了澳大利亚。
印度实际为非洲联盟的一员,搬到了东非地区。
以上是第一期的所有内容,感觉好像主要都在说日系战术机的事啊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