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春琴抄》看谷崎润一郎作品的阴翳之美

2023-03-24 10:20 作者:丶糸色望丶  | 我要投稿

1.作者介绍

谷崎润一郎,日本近代小说家,唯美派文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源氏物语》现代文的最早译者。 代表作有《刺青》、《春琴抄》、《细雪》等。根据诺贝尔奖官网公布的资料  ,谷崎润一郎曾经在1958年、1960-1965年7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1918年 ,他只身到中国东北、北京、天津、汉口、九江及江浙等地游历,返国后写《苏州纪行》、《秦淮一夜》、《西湖之月》等。回到日本之后担任了一阵子的中日文化交流顾问。1926年年初,他又再度拜访中国,在上海与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结识,回国后写了《上海交游记》。1965年时因肾病去世。葬于京都法然院附近的公共墓园,其墓地立有两块青石分别刻了「空」、「寂」二字。

写作风格:

谷崎润一郎是唯美派的代表性作家,在他的作品里能看到许多日式美学的色彩。

(1)女性崇拜

谷崎是一个唯美主义者、艺术至上者,纵观他一生的作品,并无以艺术形式的精美弥补思想的欠缺之感,他的艺术世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以人性本能意识的快感和美感作为生命的源泉,这正是他作品的真正意义。在谷崎的文学世界里.美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美是代替一切,满足精神与肉体的全部需要。谷崎润一郎一生耽溺于美的感觉,他对美的忠实始终如一,从未追求过美以外的东西。谷崎作品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美”展开,而他的“美”的形态及其展现的方式与众不同,显示其思想和艺术的独特性。对女性的跪拜,以及对超越了伦理的对美的追求,是谷崎润一郎文学生涯中鲜明的主题。他尤其赞赏日本平安时代文学中所反映的崇拜女性的精神。这在《春琴抄》中表现得也尤为突出,佐助为了保留住他心目中的美丽女神春琴的形象,不惜自毁双目.这显然是与当时的世俗服充背道而弛的。

(2)恶魔主义

谷崎早期的创作常被学界冠以“恶魔主义”的称谓、这是由于谷崎在其作品中惊世骇俗地展示了畸变的人物性格和嗜好、施虐与受虐的病态快感、以及在残忍中展现女性美。谷崎的这种“恶魔主义”倾向的产生、与他受到西方唯美主义阵营中波德莱尔、王尔德等人的思想启发密切相关。

无论是表现他恶魔主义的“以丑为美”的美学世界,还是追求日本古典传统美的东方文化,谷崎润一郎在其短篇小说中部渗透着浓厚的人类情感心理意识。这种情感或表现为非常态的心里变形,或追求一种静温典雅之美。

 

2.《春琴抄》

书虽然是长篇小说,但是主要的剧情脉络十分朴素,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故事内容: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明治维新后,富商家之女春琴少时因病眼盲,在弹三味线上表现出极高的天分,成为远近闻名的盲乐师。而家仆佐助自幼侍奉春琴,并随她学艺,两人慢慢互生情愫。但春琴始终不承认这段感情,而佐助不仅对此毫无异议,甚至在春琴被恶人设计毁容之后,用针刺瞎自己的双眼,只为了保留春琴在她心中的完美形象。春琴死后,佐助晚年也开堂收徒,却仍只是以春琴的名义教琴,佐助百年后其坟墓也只是默默建在春琴的墓边,一如生前陪伴在春琴身边那样,形影不离。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下《春琴抄》里的特色风格:

(1)动人又骇人的宗教之爱

近代日本收到佛教影响深远,因而那个年代的日本文学常常含有许多宗教的元素。《春琴抄》中两人爱情的宗教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平等性,两人不仅身处不同的阶级,更在情感上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春琴是高高在上的神明,而佐助是匍匐在尘土的信徒。二是爱情中佐助对春琴表现出近乎于信徒般的虔诚、盲目与疯狂。

我们先看文中佐助晚年怀念春琴的话语:

【她的身高也不到五尺,脸庞、四肢极其娇小纤细。她有一张轮廓匀称的瓜子脸,鼻子、眼睛仿佛一一是用可爱的纤柔细指捏就般小巧玲珑。】

春琴是极美的。这种美首先体现在外貌形体上,文中不只一次描写春琴的容貌风姿,浓密柔软的头发,白皙得仿若透明的细腻肌肤,精致小巧的身体与五官,一举一动皆显示出风情。与此同时,春琴不仅精于舞蹈,在眼盲之后学古琴与三味线也展现出极高的天分,她出众的艺术造诣让这种美不止于肤浅,而兼有深度。

而佐助,自从与春琴第一次见面,便臣服于春琴之美,将春琴奉若神明。在佐助眼中,春琴是完美无暇的,甚至连眼盲和倔强任性的性格也丝毫无损她整体的美。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春琴,充当她融入正常世界的工具;他在黑暗中偷偷弹奏三味线,并因与春琴有相同体验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忍受教学中春琴挑剔任性的脾性,甘之如饴。

佐助是卑微的,但他又在这种付出中感到一种极致的快乐。他的心被春琴全然占据,而故事的高潮,只因为春琴被毁容后说过,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脸,他便坦然刺瞎自己的双眼,毫不犹豫地走向春琴所处的黑暗世界。

【佐助摸索着来到里屋,跪拜在春琴面前,以额头触地,说道:“师傅,我也已经是盲人了,这样一辈子也看不见您的脸了。”“佐助,这是真的吗?”春琴只说这么一句话,便陷入长久的漠然沉思。佐助有生以来,此前此后,从未感受过自己活在这几分钟沉默里的绝对快乐。】

刺瞎自己的双眼是佐助最后的献祭。面对这样疯狂的举动,一向对佐助能言善语的春琴也被震撼地丧失言语。神明与信徒相拥而泣,这一刻,两人虽身处黑暗,却仿佛感受到天堂的光晕。

【世人皆以目盲为恶,我自目盲后对此说颇不以为然, 反觉世界化为极乐净土, 世间只有我与师父二人,双双居于莲花台上。】

《春琴抄》描绘的是一个动人又骇人的爱情故事。川端康成曾说:如此名作,难以言喻,唯有叹息。而这个作品,也是谷崎润一郎礼赞的阴翳之美的文学体现。

(2)对立、含蓄、想象的阴翳之美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曾说,美不存在于物体本身,而是存在于物体与物体所产生的阴翳的图像和层次之中。而《春琴抄》体现出的对立、晦暗与想象之美,正是阴翳之美的特点。

<1>对立的阴翳之美

阴翳的本意是光在物体遮蔽下投射的阴影,阴翳不是漆黑一团,而是光与影、明与暗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对立之美。而《春琴抄》中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二人情感皆处处体现着对立。春琴周身完美却有眼盲的缺陷;极度自负却在内心深处潜藏着自卑;倔强任性却有女性的温柔之态。春琴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而两人的感情也是如此,春琴的强势与佐助的顺从;春琴对这段感情一味的否认,与佐助默默的追随,但在这种对立的表象下,两人也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和谐之态,只有佐助才能满足春琴的所有需求。而后期佐助即使已成为有名的琴师,但在讲课时也像是“一只在繁忙中偷空飞往春琴身边的孤鸟”。两人虽然是极端的两面,但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割舍。

<2>含蓄的阴翳之美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反对以明晃晃的电灯、过于光亮的瓷砖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审美,他说,“那豪华绚烂的画面大半潜藏于黑暗之中,催发着一种难以言状的余韵。”“器物之美,只有在朦胧的微明中才能真正得以展现。” 在他看来,过分的光亮与清洁反而让人难以体会美感,物体只有在纤弱的微明中才留有美的余韵。这恰恰就是我们在讲日本文学简略时提到的幽玄概念。而在《春琴抄》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

春琴与佐助的情感是晦暗不明、隐而不发的。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是含蓄、隐忍和细腻的爱情,就像在灯影下的漆器,散发着长久的幽光。即使已经相伴一生,但文中从未出现过一次直接而热烈的表白。但正是这样的含蓄让这段感情拥有了超越时间的厚重。在佐助刺瞎双眼后,春琴曾幽幽说到“我如今这个样子,让别人看见倒没什么,就是不想让你看。”即使是在情感的最高潮,春琴给予佐助的也只是一句平常不过的话语。但这句话却比直接的“我爱你”更有力量,就像平静的海面底下是浪潮汹涌,含蓄的语言背后是无法想象的深情。

<3>想象的阴翳之美

谷崎润一郎礼赞阴翳,并不是喜爱阴影本身,而是因为物体被阴翳朦胧化后的效果以及带给人们的无穷的想象空间。面对一团阴翳,虽然明明知道其中并无他物,但仍然能感觉到那片寂静的领地中潜藏着无尽的神秘与幽玄之味,这是一种想像之美。

【女师傅仰起失明的眼睛,追寻着越飞越高隐入云霞之中的云雀的影姿,紧接着,从高高的云层间落下云雀不停啼鸣的声音。她聚精会神地谛听着。】

春琴因目盲失去了体会世界色彩的机遇,但在她自己的内心中,却有万紫千红悄然开着。

当佐助失明之后,曾说“我失去是外界的眼睛,却睁开了内在的眼睛”,如果说此前他习惯于通过观看现实的春琴来凝视客观意象的春琴,那么失明后,他完全坠入了想象的世界。在那里,春琴一如既往的美丽动人、完美无暇,爱情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升华与永生。


文档为群内聊天内容整理,发言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各位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有意见或建议(包括捉虫等),请联系群内管理员!

想一起参与讨论,欢迎加入散题书院,门牌:1045099671

从《春琴抄》看谷崎润一郎作品的阴翳之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