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随笔】剥离实践的思维的西马恰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剥离实践的经院哲学

我这个人看书还是看导言的我在重新翻回来读《形态》时又突然想到了西马。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放在了手稿序言前面,这个目的就是关联第一章费尔巴哈的,这个设计很好一看就看得出来指向性很强,它就是要说明旧唯物主义和老年黑格尔派对感性活动和实践的思维都还是在观念领域的。部分西马就更像《形态》里面所批判的“只做实证唯心主义”,只不过过去德国哲学家批判玄想而自己又落入了另一个宗教观念神学观念领域,现在的靠马克思哲学寻求真理的人在批判旧哲学中而陷入了“观念、想法、概念统治着的非现实世界的观念世界”中。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在黑格尔之前人们认为真理应该贯穿历史,而没有人得出真理具有历史性,随着学说与理念总是不断推翻又出新再更新,好像真理站不住脚了一切都在变动,黑格尔对历史本身就是真理是第一个客观巡视真理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把思想和概念看作是决定性的原则(看作是最终的和最真实的形式),把一定的思想看作是只有哲学家们才能揭示的物质世界的秘密。黑格尔完成了实证唯心主义。他不仅把整个物质世界变成了思想世界,而且把整个历史也变成了思想的历史。
但是《形态》里想说的真理仍然不是黑格尔的理念世界里的真理,真理之所以是历史性的,不是因为历史是发展的理念而是因为人的实践具有历史性。真理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剥离实践的思想中产生“真理”,然后又用思想印证“真理”。随着历史实践过程的深入,就会滚到历史的垃圾桶那边去。于是这就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用空想构成的哲学核心。于是黑格尔又将历史归为与逻辑范畴统一中的一环,这就为了说明历史逻辑自身就是真理。但是是不是有可能真理是具有历史性这个特征和性质<Attttribute>呢?但是!验证这个真理的真理也是个实践问题!
对于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人们要从思维中获得?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现在的部分西马也在重走这个只在观念领域较真的问题,倒不是说不对,也不是说哲学家们是不是想的对,而是本来马克思哲学的行为目的就与他们不同,西马当然可以寻求思维上的真理,只不过与《形态》所要的不同罢了。而我又看到书中所写的具有幽默感的批语时又觉得好笑,西马所追寻的运用马克思哲学想要达到哲人剥离实践又恰恰被马克思写
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 在德国,不仅是公众怀着畏惧和虔敬的心情来接受这种哲学,就是哲学英雄们自己在捧出它的时候也洋洋自得地感到它有 震撼世界的危险性和大逆不道的残酷性。本书第一卷的目的在于揭露这些自称为狼、别人也把他们看作是狼的绵羊,指出他们的哗哗叫声只不过是以哲学的形式来重复德国市民的观念,而这些哲学评论家们的夸夸其谈只不过反映出德国现实的贫乏。本书的目的在于揭穿同现实的影子所作的哲学斗争,揭穿这种如此投合沉溺于幻想的精神萎靡的德国人民口昧的哲学斗争,使这种斗争得不到任何信任。
这个有点幽默感和讽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