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B站的宝藏男孩,只用3年全网累计近千万粉丝,如今21岁!

他1999年出生,恰巧赶上了90后的尾班车。
他如今还在大学的校园里生活,而社畜二字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相当遥远的东西。
他就像每一位理工男一般对新潮的电子产品萌生着强烈的喜好欲望。
但区别于绝大多数只懂得在3C产品高昂的价格面前望洋兴叹的小伙伴,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拿起了摄像机,并在B站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科技视频制作之旅---


3年时间,B站600万粉丝,微博200+万,全网累计已经接近千万的程度,这位理工男在人生的稚嫩阶段便触达了绝大多数视频制作者一辈子都不可能企及的高度。
而他的几乎每一期视频都能掀起热搜级别的关注度,被各大科技类平台乃至权威的官方媒体转载。
这不,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6日,微博热搜榜单便被他占据了一席位,而如今的阅读量也已经超过了7000万的程度---


这位B站的UP主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而如今的他也已是网友口中的宝藏男孩。
如果你问我为啥何同学的视频就能吸引如此之多的关注度呢?
我会强烈推荐你去看看最新一期的内容,并好好品品他在剧末留下的这样一番话:“那是一个来自1984年的微笑”!
还是不懂?且听我娓娓道来吧---

01.他是科技UP主中的一股清流
何同学是知名的科技领域视频制作者,而他对数码产品的喜好最早可追溯回初中。
彼时的他和你我一样并无足够的金钱去购买一款又一款新潮的3C产品,但对各种电子设备参数和功能的优劣都几乎了掌于胸---

各种数码测评视频...
何同学的渊博积累来自他对各类手机测评视频的狂热追捧,通过一期又一期的观看,他从各大UP主的解读及其拆卸得支零破碎的设备当中获得了远超同龄小伙伴的见识,同时也明白到所谓的科技类测评原来都只是一些千篇一律的东西。
于是他在后来的采访中便说出了这样一番形容当年心态的话:“看一年你就不会再看了,真的,不是太有意思”

对数码产品的热爱是这些千篇一律的测评视频所带予的,但同时也是它们给何同学种下了一颗“搞事情”的种子。
当然,这一种就是好几年,直到何同学成功考进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并从老爸的手中拿到作为高考礼物的相机之后,这颗种子方才开始生根发芽。
何为搞事情?
那就是作为一名科技类UP主,他居然在过去3年时间中几乎从未发布过一部常规意义上的测评视频,他不会在我们面前摆出各种繁杂的参数,也从不趾高气昂的去蔑视任何一款3C设备。
这是一位拥有辩证思维的科技UP主,而他的每一部视频与其说是对产品的解答,还不如说是借自己喜爱的东西来诠释对世界的洞察。
但凡看过何同学作品的小伙伴都无不会送上人文关怀、理科男的浪漫、客观温柔等等的溢美之词。
而他的每一期视频也确实值得我们在看完过后,闭上眼睛,好好的回味一番---

比方说2019年4月15日发布的有关AirPods之所以走上成功的分析视频,何同学在短短5分钟里头先后与森海塞尔、索尼、以及各种有线耳机在各种使用场景和使用繁杂度进行对比之后,提出了有关苹果耳机的诸多槽点(如不隔音、价格贵、也毫无体验新品的感受等等)。
但就在临近结束的时候何同学却向屏幕前的你我提出了一番疑问:“好的产品难道不就应该能让消费者感知不到它们的存在吗?”

而在最近拍摄的小米透明电视的视频里,何同学便从电视这一产品的本质提出了灵魂拷问:“当我们观看窗户的时候看的是外面的风景,看橱窗的时候看的是里面的产品,但看电视往往就是为了看电视,那如今来了一块透明屏幕不就和电视的初衷渐行渐远了吗?”
然而就当你以为何同学是在“黑”小米的时候,他居然也在末尾来了一番反转,给我们展示了透明电视未来可能适用的场景展现---

何同学正在展示透明电视的“现实增强”功能...
一项技术在诞生之初通常会备受质疑,但如果能够耐心等待,那往往你自以为的功能很可能只是“最无聊”的东西。
上述这句话是否有点儿熟悉?没错,他同样出自何同学之口,而对应的视频则是去年年中让他一夜爆红的《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

人家的5G视频侧重对5G网络速度的测试,何同学的选题也没有离开这个范畴,但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他用了近半部视频来探讨5G未来的发展,以及采用了跳转至5年前去看4G在刚刚推出时所备受争议的资讯,来阐述新一代通讯技术将会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可能性。
并由此道出了那一番震耳发聩的言论:“当我5年后再看这个视频,会发现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

可以说,何同学的视频充满了一个理工男该有的严谨和逻辑,他能客观的对待数码产品的优劣点,也能清晰的阐述艺术、体验、以及市场之间的取舍因素。
当然,更重要的是每一部视频的最后,何同学都总能通过倍具说服力的洞见和信息来让我们对任何一项科技和产品予以理性乐观的期待。
因此也有人说,他的视频乃最棒的产品宣传作品,每一次看完后都总会按捺不住购买的冲动,从一位吃瓜路人变成忠实的粉丝---


02.产品是暂时的,但观念可以是永恒的
了解了上述内容,我相信各位也一定能够体会何同学之于科技领域的“清流”作用,也能够更理解为何这样一位连大学也还没毕业的小伙居然已经企及到了他人一辈子都赶超不了的高度。
其中的核心就在于何同学能跳脱出“产品本身”,转而去传递自我对世界的见解,是思想的力量让他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能够在多年以后也依旧为网友所着迷---

如今他早期的一些播放量惨淡的视频也被网友推上百万播放量了,这一来是出于对何同学的深入了解,但同时也离不开这些作品的价值洞见。
哪怕他讲解的设备早已被淘汰了,但他在每一期视频所传递的道理也依旧值得我们深思。
就譬如最近助推他登上热搜的《80年代的电脑能做什么?苹果麦金塔深度体验》视频---

在整整11分钟里描绘的也只是对旧款苹果PC的折腾过程,但言语之间我们却无不能够体会到“传承”二字的魅力---
30多年过去了,键盘和鼠标还是这两样,而MAC机的交互体验也依旧延续了往昔的风貌。
当然,如今每当我拿起手中的IPHONE,看着它脸部解锁进入主屏页面的时候。
我都总会不自觉的想起何同学说过的,那一个来自1984的微笑---

是的,这样一位倍具苹果范儿的宝藏UP主,又怎么能够为我们所错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