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非典型游记】一个人上东京⑤——抵达,东京塔上看不到东京塔

2023-06-17 15:12 作者:风格里哦  |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非常规的“游记”系列,记录了我生命里某些凝结成晶莹之物的时光。时空无定,所有事情未必发生在同一趟旅程,回忆与臆想也没有严格的界限。



“小孩子的一天、一年都是满满的。在一个点和另一个点的间隙中,又有无数个点。小孩子的日子就是按照这么大的密度、按照正常的时间、以正确的速度不停地运转着。这是因为孩子们的适应性很强,而且不知道什么是后悔。

孩子们会把过去残忍地抛弃,用一种没有节操的勇气去面对每天的光彩和变化,就这样慢慢地长大、变化。

他们不会觉得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东京塔》

年年逃离北上广,每天有人上东京。

这个时代,每一座大都市都是无数年轻人抵达即迷失的失落之城。

几年前上映的电影《生存家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突发了全国性的大停电,城市居民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习惯依赖现代电力文明的人类一下子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主角铃木一家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靠自行车逃离东京奔徙千里,途中历经各种匪夷所思的奇遇,最后成功逃回到不那么依赖电力和现代设备的鹿儿岛老家乡下,再次安居。他们证明了人类即使逃离大都市,回到与火山与大海相伴的村落,退回刀耕火种的农牧时代,也是可以生存下去的。生存这件事本身,并不需要在东京。

那么生活呢?

为什么无数人还是要固执地上东京呢?不止于此,去北上广深、上纽约伦敦……是什么在驱使着现代人跳脱出自然环境规律的影响,年复一年地进行如此庞大漫长又目标明确的群体迁徙呢?无论生存还是生活,在哪里都是能做到的,虽然都不容易。但人们总是想不仅仅活着——或者自以为可以不仅仅活着,所以才产生了那么多焦虑和梦想。于是我才想走与铃木一家截然相反的方向,行为艺术般地亲历一次这样的迁徙路线,从鹿儿岛到东京,反向逃回现代生活,仅此而已。

具体到这一趟旅程,成行的念头是我第一次读高木直子的代表作,看到这个绘本标题的时候突然冒出来的——“一个人上东京”。被她一个人在大城市朴素的奋斗经历所深深感动,后来又见识了软软冰用“18乘车券”从东京到鹿儿岛的毕业旅行。终于下定决心,要从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开始,进行一场以东京为终点的冒险之旅。

可当真正抵达东京的这一刻,却有些不知所措起来。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里P和kssn的旅行节目,她俩在闲聊时突然蹦出的一句话——“当你决定要出发的时候,旅行就已经结束了”。如果还没开始就已经是结束,那么当旅行真正抵达终点的时候,这股莫名涌现的空虚感又意味着什么呢?也许是自己太矫情了吧。

没有那么夸张,毕竟还是兴奋和开心更多一点的。

尤其是当我钻入地铁时,终于感受到了一股特别熟悉的氛围,那是一种匆忙的快节奏与安静的冷漠感的复杂混合体,让人切切实实地明白自己是进城了,我回到了现代都市丛林。地铁是有味道的,不是指人生理性接收的气味颗粒,而是“空気”本身,也是一座巨型都市与生俱来的磁场。地铁以它熟悉的节奏微微晃动着前进,偶尔摩擦出不合时宜的杂音暗示着其令人骄傲的服役年限。源源不断的超强冷风灌满了整个车厢,冷冷地维持住一种幽静的气场。

舒适却淡漠,你能明显感受到,地铁与火车是不同的。地铁没有火车承载的那些悠久浪漫的厚重情怀,它只是城市体内一根根高效无情的毛细管线,四处蔓延,为了冰冷的效率放弃了移动城堡的所有过时之处,自然也包括浪漫本身。

在地上急促地前进,再进入地底蛰行,最后又回到地表。当我终于重见天日的时候,已经身处东京都市森林最深处的腹部。从地铁站出来,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我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东京夜晚冰凉的空气,精神也为之一振。前往预定的酒店,过桥的时候看到了一棵巨树,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部直抵云霄的太空电梯。

我将其称之为“现实存在的不该存在的巴别塔”——因为天空塔的存在本身就是悖论,是骄傲的人类对巴别塔这个词定义的完美消解。


翌日,醒来时有些好笑,明明不用上班早起,胃里却泛起一阵一阵令人熟悉的紧张感。

我睡眼惺忪地拉开窗帘,放眼望去几乎没有一丁点绿意。外面是无数紧密挨在一起的房屋,楼与楼之间可怜的间距小得令人窒息。这里看不到东京湾,望不见东京塔,天空与大地的交界线被城市隔断开来,米黄色、赭红色、灰色、黑色、深蓝色……各种颜色的高楼就像被人垒在一起的积木一样,绵延铺开而望不到尽头。

《魔方大厦》,想起了这一部童年阴影。

打开电视,新闻节目在反复放送着东京这两天最热门的大事——一是自己刚刚亲身经历的一日限定罕见高温晴天夏日回归,举国震惊;二是近百年的筑地鱼市即将搬迁,关闭前的最后一天唤起了民众的集体伤感。想起跟苏大花和黄老板一起测过的《筑地鱼市》桌游,既然昨天赶上了海边盛夏的奇迹,那么今天也去见识一下历史变迁的尾声吧。

不管,既然夏天还没过去,必须要吃根冰棍。出发之前,我从冰箱里摸出一根昨晚在便利店买到的“南国白熊”雪糕开始享用,鹿儿岛白熊同款奶油搭配大块果肉,绝赞美味,不得不怀念起樱岛上空那辽阔高远的层云。今天的终极目的地自然要去东京塔,但我不打算直接过去,而是先好好体验一下东京这座迷宫本身。对了,筑地鱼市……东京也是临海的呀!


御台场,艳阳高照。

什么嘛,结果今天也还是晴天,说好的台风呢?故意躲着是吧,心疼我特意买了后一路从九州背过来从没用过的伞……不管台风会不会登陆,无论哥斯拉还是数码宝贝,都是走海路攻占东京的吧,我这么想着。

对了,数码宝贝。我环顾四周,远处坐落着那座巨大的摩天轮,眼前则是著名的富士电视台大楼。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波莱罗舞曲洗脑一般的在我耳畔循环着。

我终于也来东京了,就像千禧之交的滚球兽和太一那样。

1999年,滚球兽在东京。

一个有趣的彩蛋是,这一集的播出时间,正是剧中的1999年8月1日。

这是被选召的孩子们在夏令营穿越到数码宝贝世界的那一天,是太一回到东京的那一天,也是当时电视机前所有观众正在经历的那一个夏日。这样有意为之的罕见重合让观众们产生了谜样的同步感,数码宝贝世界、动画里的现实世界、观众所在的现实世界,三者在那一天仿佛重合在了一起。一下子从那个瑰丽奇异的世界回到了现实,浮生若梦,亦真亦幻。仿佛只是昏沉夏日打了个小盹,醒来时发现脸上潮红,细密的汗珠和聒噪的蝉鸣提醒着你窗外湿热的现实。

每次回忆起这最另类的一集动画,耳边都会反复响起那首作为背景音乐的波莱罗舞曲——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始终不变,主题与答句反复应和而不展开。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转调,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直至结尾到达高潮。与之前低龄向的欢快节奏不同,这一集的在经典的古典音乐的衬托下,呈现出诡谲的氛围变化,故事的基调开始转变。剧情也如同乐曲一样,现实与梦幻不断交错,最终代表孩童幻想的数码宝贝世界与现实中暑气蒸腾的东京市之间打破了隔膜。

一切片段都历历在目,这就是东京在童年的动画片里给我的第一次深刻印象,漫无止境的暑假,异世界入侵的数码宝贝,台场、摩天轮、光丘、富士电视台、最后一个被选召的孩子……我站在高楼下仰望那颗著名的大圆球,想象着当年战斗暴龙兽用它一脚踢爆究极吸血魔兽的威风场景。

很小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一个小女孩养了一条蛇,结果它越长越大。之后的剧情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变得模糊,我只记得电影的最后,那条巨蛇盘缠在一栋高楼上,痛苦地承受着人类炮火的扫射。再后来,我知道了《金刚》和《哥斯拉》,原来这些经典的故事才是所有怪兽的代表。我总是无法忘怀自己在想象中抬头仰望这些巨兽时的心情,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恶魔,而是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生命。那时候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只数码宝贝或者口袋妖怪,但是当大家都在讨论天女兽的时候,我却总是抱着关于鲤鱼王、铁甲蛹和丧尸暴龙兽的片段,看得津津有味。

我在想,这些存在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外表、天赋和能力,它们可爱吗?或许一点儿也不。我也欣赏养眼的少女,或是其他威武帅气的模样。但在内心深处,却总是矫情地注视着那些或是丑陋、或是羸弱、或是狂躁的身影。后来太一和我们都知道了,莽撞跟勇气是两回事情。就像送死和牺牲的区别,它包含了这个世上最大的不同。突然想到了丧尸暴龙兽,当那一节节粗壮嶙峋的骨节撕开天际的视角,充满原始力量的咆哮震撼着大地,我能清清楚楚感受到其中包含的痛楚、挣扎和决绝。那是进化错误的暴龙兽,是成长的一次错误。我所念念不及的,正是那些纯真美好的影子,那些厚重而原始的巨大背影,曾经笼罩着我的童年,但也悲壮地死在了我的青春里。

丑陋狂暴的金刚缓缓地从帝国大厦上坠落下去,象征善良和美好的女神活了下来。我想我突然明白了。丧尸暴龙兽,是死去了的暴龙兽。唯有死去之后,才能谈及永远——唯有在错误和丑陋死去之后,才能迎来滚烫的新生和成长。

上来才发现大楼内部也是可以参观的,还有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商店,最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儿居然享受了支付宝境外支付大额红包。在翻找各类零食和小玩意而的时候看到一个熟悉的东西——我当然知道这就是这栋大楼顶上的那个球,只是,也很像一个金属乌帕。我严肃地捏起了一个小球观察良久,为了避免影响世界线变动,最终决定放回原处。哈,我刚刚成功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又有谁知道这等寂寞?

最后还是买了一些零食和一个富士小球的吊坠,如果以后我要养一只宠物的话,就给它取名叫滚球兽,然后把这玩意儿挂在它的脖子上。如果哪一天三体人入侵,我就按下这个徽章,一声大喊“呀哈哈”过后,四变猩猩将军横空出世,在我的满同步率指挥下扫尽一切来犯之敌!

成分复杂,禁止要素过多。(੭ˊᵕˋ)੭

可惜我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一样,属于没有被选召的孩子们。不远处的海面平静祥和,这里看不到任何巨型神秘生物登陆,也没有遭遇任何稍微超出日常的奇妙展开,御台场的今天也是如此和平呢——我略带遗憾地感慨道。正走着听到一阵激昂又熟悉的BGM,前方人声鼎沸,抬头就看到了眼前巨大的存在。原来如此,还有这家伙在此镇守,怪不得周围没有妖魔鬼怪敢现身。

海边的自由女神像相较于高达就有点太过于袖珍了,怎么拍都无法构图出伟岸的样子。比起雕塑,从这里看向市区所见的景色本身要远来得更加震撼。总是容易忘了东京也是个临海的城市,但这里没有棕榈沙滩,而是港区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和交错纵横的高架桥。说实话,如果我是从海里冒上来的怪兽,只会觉得眼前的钢铁丛林是如此令人生畏。

在回市区的路上意外发现了个引人注目的招牌,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的台场居然出现了和风十足的室内温泉馆。“大江户温泉物语”,勾起了多年以前在手机上玩开罗游戏的美好回忆,忍不住下车进去一探究竟。

里面果然别有洞天,让人想到了《千与千寻》里的汤屋。最让人开心的是,在京都错过的夏日祭,以某种方式在东京的室内得到了圆梦。苹果糖、章鱼小丸子、戴面具、打气球、捞金鱼……果然神明啊祭祀什么的都太过抽象,所谓夏日祭,不过就是这些标志性的现实吃喝玩乐嘛。漆黑的顶棚完美营造了夏夜天幕的氛围,自己好像身处一场凝固时间的结界中。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抬头即出戏,没有星空,也没有烟火。

逛了一圈发现外面还有露天浴场,很多人坐在公园里泡脚。坐下来休息,对眼前的场景越看越熟悉,啊哈,这不就是当初南哥跟优叔约会的地方嘛,稀里糊涂地又一次圣地巡礼了~


回到车站时发现天空挤满了厚厚的云团,海鸥也在低飞,果然还是要下雨了。想起刚刚立的flag,无论台风还是怪兽,被登陆的它们堵在这里都不是什么美妙的体验……赶紧跑进车站准备返程。

找了车头的座位,以第一时间感受着列车在港区各种复杂的高架桥和盘旋轨道上前进。这玩意儿比环球影城的过山车还要令人兴奋,虽然速度不是特别快,但列车驶入城市的钢铁丛林时,各种遮天蔽日的巨大建筑在眼前不断涌现,会让人充满了正在混凝土迷宫里冒险的刺激感。

列车就像过山车那样一儿会加速,一会儿减速,有时爬升上令人惊诧的坡度,有时沿着轨道做着夸张的大回环。窗外的景色从灰色的大海、无数高架桥、集装箱和货轮,渐渐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电线、立交桥、高耸的写字楼。面前只有一层全透明的玻璃,恍惚间仿佛在云端穿行的我产生了一种以前通宵沉迷于《BioShock Infinite》时那种奇异的眩晕感,好像又回到了游戏里那座光怪陆离的空中之城哥伦比亚,在腾云破雾的穿梭间获得了一种宗教狂热般的另类快感。

如果说香港是真实的赛博朋克之城,那么东京一定就是原子朋克在现实里的最佳代言。越是深入了解这座面积几倍于纽约的城市,越是理解它无愧于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东京可能不是最发达的,也不是最伟大的城市,但毫无疑问是目前最接近人类对于未来想象的巨型都市,这种特质早已脱离了所谓日本风格的局限性,是属于人类视角的文明堡垒。这里就是一片人类硬生生创造出来,真正意义上广袤无垠的水泥丛林——尤其是当你坐在钢铁载具里急速穿行于港区那些令人窒息的高楼大厦之间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是活着的,它就像一头沉默的巨兽,《阿基拉》里那样的故事会发生在这种地方一点都不让人意外。

列车拐过最后一个大弯的时候,我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提前见到了东京塔。


别急,跟东京塔的初遇可以再等一等。我先在筑地鱼市下了车,决定在这个世界闻名的早市即将消失(准确地说是搬迁)前的最后一天,来这里吃上一份迟到的早餐。

事先并没有做任何攻略,大多数摊位上摆满的生海鲜又让我想起了在大阪那碗盖饭带来的痛苦回忆。结果发现现场排队人气最旺的是一家热卤牛杂店,饥肠辘辘的我果断停下点了一份招牌热卤盖饭。

这一次总算没再翻车,果然还是热气腾腾的熟食更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啊,吸满咸鲜汤汁的牛杂、猪肠和魔芋软烂入味,混合着油脂香气拌上滚烫的米饭,差点没给香掉舌头。这里根本没有座位,我和周围的船工大叔们一样,就站在路边上对着铁皮吧台大快朵颐,不到十分钟整碗入肚,居然爽得出了一身燥汗。在烟火缭绕的海边市集与劳动人民同享的一碗盖饭,是我在这座拥有世界上最多米其林餐厅的大都市里吃过最香的一顿饭。


吃饱喝足,我终于开始了在这座城市迷宫的冒险之旅。从每次来必定会迷路的新宿站出发,由四散开来的地铁网络进行漫无目的的探索——先在地底蛰伏着前进,到站后再钻出地表,感受未知的惊喜,接着再钻回地底,在东京底下漫游,如此循环往复。从港区到墨田,从涩谷到上野,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来自新世界》里的化鼠,在不属于自己的人类都市里小心翼翼地冒险。但讽刺的是,我并没有在任何超出规则和日常番外之外的地方行动,复杂庞大的地下交通网络也是东京的一部分罢了,就好像化鼠也是——嘘……


狂野的地铁冒险之旅结束于上野,奔波了不知多久的滚球兽来到阿美横丁街觅食。


想去入口处的超市买瓶水,刚进门就被两张巨幅海报吓了一跳,知道国人消费者在这里很受欢迎,但“欢度国庆”几个字还是实在没有绷住……

跟老妈一边视频一边采购准备带回国送亲友的礼物特产,就这么短短一条街,同样包装的龙角散居然能见识四五种价格,令人大开眼界。最后选择尝试了一种很特别的芝士章鱼小丸子,丸子意外地很好吃,内馅尤其绵软咸鲜,再搭配上煎得焦香酥脆的培根碎更是绝赞。

离开时看到街边有一个悬空挑起拉面的装置,路过的小朋友看得稀奇不已。哈哈,这玩意在国内十年前还很流行。


特意先消磨了足够时间之后,终于可以在接近天黑的时候再来看东京塔,这样可以一趟见识它白天黑夜的两种状态。

刚出地铁站抬头就看到了那标志性的红白高塔,虽然是是仿照另一个著名地标埃菲尔铁塔而建的,但东京塔因为这层独特的配色而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这种红白相间的涂层让矗立在城市建筑群中央的东京塔就像是一个放大版的施工标识圆锥筒,暗示着整座城市不过是上帝之手玩弄积木时的施工现场。

所有这类高层地标建筑,都只有亲身站在其脚下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庞大,任何视频或照片都无法还原那种震撼的体验。跟从浦西到浦东看东方明珠的经历类似,在远处看似乎觉得也没有多高,越走进就越觉得到压迫感扑面而来,巨物爱好者狂喜。

真正抵达东京塔脚下以后,反而就看不到它的全貌了。那个抽象的刻板印象符号被再次消解,这里不过是一处景点,一座商场。不得不说里面的纪念品商店确实值得一逛,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可爱玩意儿。看到很多哆啦A梦的联名玩具,问雷公要不要给屈总带点,回答更想要AKB的本子……再见。在挑选了一堆沉甸甸的纪念品后,发现手机和随身WIFI的电量已经双双见底了,赶紧切换成手机流量,把WIFI关闭网络纯粹当成充电宝再榨干最后一点儿剩余价值。撑住啊,至少坚持到等会能再让我拍几张东京塔的夜景……

这幅攻壳机动队主题的东京竖景挂画是全场最令人心动的玩意,可惜偏偏只剩最后一幅不给卖了,只好拍下来留作念想。

边逛边和敲敲聊天,把早上吃过的牛杂饭吹嘘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对面不甘示弱地说又雪今天送了个巨大娃娃过来,还让师太举着拍照发来看。又提醒给师太苜子老师牧马老师带的小礼物,说按照你的审美来就行。我拍下面前表情诡异的小人偶,诺,这就是我的审美。那边回你开心就好。

逛到最后还是选择了三只可爱的小猫。问老板娘还有没有存货,正好多出一个,果断全部拿下。虽然是公事公办替某人给别人买的礼物,但她自己也必须拥有一只,不然会吃醋,这方面我终于掌握了~(੭ˊᵕˋ)੭”


出来以后果然已经彻底天黑了,夜间的东京塔比白天还要迷人。可惜在它脚下依旧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决定拉开一点距离,按照事先研究的攻略去附近的六本木大楼观景台欣赏夜景。

绕了半天路才找到上去的入口,开始跟着人流莫名其妙走到了一个大球里面,结果发现是个电影院。六本木大厦顶层的观光厅门票可真没有比东京塔本身便宜多少,心疼归心疼,还是果断花一千多大洋来到了52层观光厅。

事实证明门票花得很值,整个东京在眼前毫无保留地展露无余。夜晚的东京更能让人感受到“星罗密布”这个词的最佳诠释,就像是把星空倒扣在了大地上,整座灯火通明的城市肆意地平铺绵延开来,完全看不到边际。我沿着环形的玻璃幕墙散步,厅内部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展品,比如一个貌似是用废弃打印机制作的小型机动循环游乐场,非常有蒸汽朋克的感觉。远眺窗外茫茫大地上的城市万家灯火,想起那本看过的巨厚的小说,如在梦中。

“走出料理店,三人上了楼顶的瞭望台。他们并排站在玻璃窗前,眺望着下面的世界。灯火辉煌的川崎市区和机器轰鸣的工厂群把多摩川夹在中间,东京的大田到品川的住宅区,万家灯火闪亮,东京湾航行的轮船的灯光,尽收眼底,羽田机场起降的飞机,机翼两端的指示灯闪烁着,切开宇宙,你来我往。在那些没有生命的灯火里,有多少生命在顽强地活着!要想描绘出他们为了活下去拼命搏斗的身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永远是孩子》

“在一些清楚地分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明确地分出胜负的地方,很容易看到无数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淹没在贫穷的精神世界里。

有很多东京人拼命地想变得更富有,结果却只是反映出他们心灵上的缺失和贫穷,真让人觉得悲哀。”

东京的确是一个明确地分出胜负的地方,不如说,所有一个人上大都市的旅途终点,都是一个明确分出胜负的目的地。我继续缓缓地沿着玻璃幕墙踱步,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东京塔依旧没有出现在视野里,我知道只要转到合适的方向,自己迟早会看到它,越是未见,越不着急……曾经的“东京塔上看不到东京塔”早已不是一个悖论,因为东京塔早已不是这座巨型都市里唯一的高点,想要同时拥有能看见东京塔和高处不胜寒的视野已经可以轻松实现,就像现在的我一样。城市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就像一堆被累积得越来越遮天蔽日的积木,迟早会淹没曾经的红白路标。

东京塔终于如愿以偿地出现在了视野里。

高木直子说,一个人在东京打拼的时候,每当看到它时,就知道“如果有不得不努力的时候,那就是现在了”。我在这一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东京永远的地标只能是这座塔。就像自己第一次在《东京塔》里读到那个段落时突然不能自已的感动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嗯,不过没关系,反正已经这样了。’

    ‘为什么呢?’

    我把留级的事情告诉妈妈,结果她好像很不高兴。可能妈妈这四年来一直以我的毕业为目标坚持了过来。她的声音听上去好伤心。

    ‘你再好好想一想。’

    妈妈无力地挂上电话,之后的两三天一直没再打电话过来。‘是不是我做了件很不好的事呢?’我想到妈妈失望的样子,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

    不过几天之后,妈妈忽然精神抖擞地给我打来电话,似乎已经调整好心情了。

    ‘我也会再努力一年的,你也好好加油,多坚持一年,到你毕业。能做到吧?’

    ‘啊,嗯,应该能做到。’”

其实东京塔在周围如雨后春笋冒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之间,已经渐渐没有鹤立鸡群的优势了。但它与城市绑定的意义并未被消解,反而愈加无可撼动。为什么要上东京?因为想努力,因为有梦想,因为想做到一次,看看自己能不能行。不是只有东京才是实现梦想的场所,而是东京塔恰好出现在很多人旅途的终点。在漆黑的夜里闪闪发光的并不是那一座塔,而是每一个曾经一生悬命努力过的自己。此刻的我俯视着整座城市的灿烂星光,终于可以回答里p那句话带来的困惑了——

“你不需要出门。留在你的书桌前侧耳倾听吧。你甚至不需要倾听,只需要单纯地等待。静静地,孑然一身吧。于是世界就会向你展露真面目。因为世界别无选择,它只能委身在你脚下。”







上篇:京都无烟火,镰仓有盛夏

下篇:秋叶本无原,天空树是塔





【非典型游记】一个人上东京⑤——抵达,东京塔上看不到东京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