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1.4 黄巾起义

2023-03-06 12:0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4、黄巾起义


  东汉末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因参加起义的群众用黄巾裹头为标记,所以称为黄巾军。

  东汉后期,地主豪强势力疯狂地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纷纷破产,加上连年灾荒,弄得“万民饥流”[1]、“死者相枕”[2]。残酷的阶级剥削,迫使农民奋起反抗。当时民间流传的一首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3],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敢于造反的革命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农民所进行的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情景。正是在这种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的历史条件下,于公元一八四年爆发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领袖叫张角,河北巨鹿[4]人,原是太平道[5]首领。他利用太平道这一宗教形式,以治病、传教为名,在农民中秘密进行起义的发动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张角和他的弟子组织起几十万农民,编成为三十六“方”,每“方”设一首领,由张角统一指挥,并选定甲子年[6]三月五日全体起义,同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7]的政治口号,大造舆论。因叛徒告密大起义提前于二月爆发。起义军矛头直指东汉王朝和整个地主阶级,其势如暴风骤雨,席卷了半个中国。张角不幸病逝后,由其弟张梁继续领导起义军,与敌人血战九个月。终于因农民军自身的弱点和缺乏战斗经验,在战略战术上犯了错误而于当年十一月失败。但分散在各地的起义队伍仍然顽强战斗,此起彼伏,持续二十多年。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它不仅猛烈地冲击了东汉王朝反动统治的根基,加速了这个王朝的最终覆灭,同时对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枷锁        孔孟之道也是一场有力的批判。黄巾军公开宣告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        “苍天”已死,农民起义的政权“当立”,根本否定了儒家“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反动谬论;黄巾军提出“人人自有筋骨,各自衣食其力”的朴素的平等思想,对儒家鼓吹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剥削阶级“通义”以有力回击;黄巾军还主张男女平等,指出“多贱”、“残杀”女子是“天下无道”,给儒家“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之道当头一棒。黄巾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以后农民革命的斗志,也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注:

[1] 大批流亡。

[2] 尸体重叠。

[3] 《全后汉文》卷四十六。

[4] 今平乡县。

[5] 道教的一派。

[6] 公元一八四年。

[7] 《后汉书·皇甫嵩传》。

《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1.4 黄巾起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