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甲卷选择题解析】同样在做题,老师为什么就做得如此细节?

嗨咯淀粉们大家好,昨天我们看完了2021年高考甲卷的试题,这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阿海老师给我们逐题解析高考甲卷吧~
高考试卷基本情况>>
全国高考使用的试卷分为8套,包括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卷一,新高考卷二,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
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全国乙卷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新高考Ⅰ卷适用地区:山东、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
新高考Ⅱ卷适用地区:海南、辽宁、重庆
自主命题: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
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先看看昨天的卷子哦
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简单分析:从材料中我得出,老子思想家说“失去了道才知道德,失去了德才知道仁,失去了仁才知道义,失去了义才知道礼”(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能不对,只是参考),孔子思想家则说“不学习礼仪,人不能立,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我们要将究不符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谈论,不行动”。到这里材料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失去了道,德,仁,礼,才知道他们的重要性;比如平时没有记住知识点,用时才发现下笔没有神;这是在反思,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西周的礼乐文化是“礼不下百姓,邢不上大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的,选择A选项
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B
简单分析:这个题我选择D选项我混淆了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概念了,记成了察举制下面包含了征辟制,理解成征辟制是察举制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察举制是地方长官在自己的地盘内随时考察、选举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者中央,经上级或者中央考核再任命官职;征辟制是皇帝征召(征)或者官府辟除(辟)名望显赫之人担任中央高级官员或者地方官员。察举制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征辟制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都注重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但选拔官吏没有客观标准,容易任人唯亲,任用私人。
材料中中央和地方自己辟召官员,出现了名公巨卿,有才能之人都得到重用,让更多的人都去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得到重用,没有出现任人唯亲的局面,因为汉代,汉武帝时期,刺史发挥的监察作用;秦在郡设置御史,监察作用,汉文帝认为御史经常失职,于是命丞相改派他人出刺各地监察,但不是常设官员,,因为御史还在,只不过权力被转移;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废
御史,在全国分为十三部州,设置十三刺史,西汉刺史是一个监察官。(到了东汉,改刺史叫州牧,职权扩大,从监察官变成了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和节度使的权力有点像,为后来东汉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选项A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般是指的隋朝的科举制
选项C这个制度本身是威胁皇帝的权力的,如果他继续完善了,皇帝权力会大大下降,皇帝是不允许的;其次材料中没有体现。
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简单分析:材料中说宋代盛行结婚要看对方的财产情况,我这里理解成是女方要看男方的财产情况,满意男方的财产才嫁过去;这种社会风气遭到了士大夫的批评;宋代理学家批评的更严重,说结婚是合双方家族之好(排除了A,是加强了宗族观念),上对得起祖先,下可延续后代,甚至说要枪打出头鸟,以儆效尤;理学家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宋代理学强调饿死是小,失节是大,非常维护封建礼教(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臣子,儿子和妻子要无条件绝对服从君主,父亲和丈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人要达到的基本礼仪规范)
27.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简单分析:材料我理解得出,地方官员出身如果是状元,当地文化人看得起你,不找你麻烦,给你面子;如果地方官员出身不是状元,当地文化人经常吃你的鱼,还让你帮他把鱼刺给挑了,说白了,就是看你不得劲,就说你,哎,就是玩儿。根据材料知道选项A是表面现象,而且科举制的实施造就了士绅阶层,选项D是实质,科举制度是重点。
选项B和C,根据字面意思可以排除,你挑我刺了,我不搭理你;我不是状元,但我的实践能力就是比你强,哎,还是玩儿。
2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A
简单分析:这到题是我做题过程中犹豫的一道题,我开始做时选择了A,后面确定答案时就像填答题卡时选择了C,就在C和A之间纠结,现在返回来看选项C我认为慈禧她的地位权力在当时的清朝内部已经是最大最强的了,而且从材料中英国的表态是支持现存的政府不想有人去推翻清朝,那么当时谁想推翻清朝,当时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1-1864年天平天国运动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材料中“不能尽心和议”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慈禧太后想屈辱求和来稳住自己的地位;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等列强想修改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带来的影响之一有: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选项B
1840年以前,中国传统的涉外制度是“朝贡”和“理藩”制度,浸透着浓厚的“夷夏”观念,并没有专门机构管理涉外事务
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的压力,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总理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
1901年外务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排除答案D
29.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简单分析:材料说到社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殖民地少,工业落后,农业发达,而我们中国和俄国有相似之处,农业经济为主,工业落后,这些都是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根据题意选择C。
30.

根据表1可知,当时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简单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我们生产了很多生铁 但是钢铁的消费量大部分却来自进口,说明什么,我当时想的就是可能技术不行,没有把生铁转化为熟铁可以用的铁的机器,技术和能力,说明我们工业基础(机器,技术)薄弱落后。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真的,在1927-1936年是当时经济的黄金十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这些得益于国民政府采取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定新约等等;当时世界经济大危机给我们中国经济一个机遇,民族工业有发展空间,在当时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3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简单分析:材料中“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指的是以前的计划经济,到了1982供销社主动作为,了解需求,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去销售,不考国家指标生活,主动提高供销社的经济效益,涉及到经济责任制度;经济责任制大概意思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概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第二阶段(1992-1999年):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排除选项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1982年在第一阶段(1978-1992)内,但选项C不是供销社主动作为,主动寻找新的市场发展供销社效益的原因
3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简单分析:材料我自己解读为,雅典陪审员小明对儿子小黑说到,有一次去法庭审判一个盗窃公款罪犯,我还没进入法庭大厅,门口就有人给我介绍认识那个罪犯,那个罪犯一见到我马上90度鞠躬,并向我忏悔,恳求我给他一次机会,最后我动摇了,小儿子小黑听完直呼这还有天理吗,正义何在啊。结合所学知识知道,陪审法庭是属于雅典公民大会的一个机构,雅典的民主特点其中是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等)
根据题意选择C。材料中没有明确说到雅典百姓对于这次审判的看法和意见,如果那个盗窃公款罪犯也算百姓的话,那么这次审判应该是考虑到了他的恳求的。民主制度一般指人民是社会主人、统治者是民主的公仆、民众的受托人,民众是公民、请托人,材料中违背了民主;材料中没有设计经济纠纷,经济纠纷一般指因合同纠纷、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就纳税事务发生争议等;
33.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这次革命“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领导者都是“无名的人”“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简单分析:我选择A,是根据材料“无名”二字和所学知识“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我们再来解读材料,巴黎公社建立后,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说“巴黎的革命和其他革命是不同的,连法国最有名望的人不敢做和不能做的事情被法国无名的完成了”这些无名的人说的是巴黎人民,特别是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排除A;法国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B
俄国革命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排除选项D
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简单分析:从材料来看还在运输粮食到前线和救济饥民,说明粮食在当时还是短缺的,排除A;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实行战时主义政策,一切为战争服务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商品贸易,排除B,材料中指出“却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没有取消商品贸易“,说明战争期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上面说了政策,下面人没去实行,如果是下面人觉得这个政策有问题,不实行,自己在下面调整了政策,不管咋样,都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了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1921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35.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简单分析:根据材料知道廉价的午餐数量暴增,说明需要廉价午餐的人多了,廉价和钱 经济有关;因战争销量爆好的香烟在没有战争期间也卖爆了,说明什么,从身边朋友抽烟了解到抽烟缓解压力,释放自己(根据材料解读,没有其他意思),烟爆卖,很有可能和经济有关;穿着西装的人在街头售卖苹果,也是为了赚钱,还是和经济有关;根据题意可以选择A。结合我们所学知识,1930-1931年正是美国大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经济一片萧条,社会矛盾凸显加剧;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的《社会福利保障法》缓和社会矛盾,到1939年福利制度初步形成。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