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堂笔记】词汇化与语法化专题

2023-05-17 18:51 作者:小僧の神様  | 我要投稿

-推荐书目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化和发展》

《语法化学说》

 

-词汇化、语法化的定义

尉万传《<词汇化与语言演变>述介》

说话者将一个句法结构或词法构形用作一个新的意义形式,这个意义形式的内部构成性可能会进一步丧失,或者说不能完全说从构式成分中推断、派生出来,这个失去可分析性的过程就叫做词汇化。

语法化指lexical item(实词)serves grammatical function(发挥语法功能,而不是本身的意义) in certain linguistics context,并拓展了它的宿主类/主导类别(host-classes)。

Host-classes指的是一个语法形式会增加他的范围,这个范围的增加与在对话中同时出现的相关部分,如be going to 语法化后,表示将来的语法功能,后来就拓展成like、want、know。简言之,就是指语法化的引申与拓展。

 

-语法化的机制

吴福祥:隐喻、转喻、重新分析、类推、语法复制。

-语法化的动因

吴福祥,言谈参与者追求并确保信息交流的成功和效率、言语在产出时追求新奇性和表达性、保证沟通顺畅的互动和妥协,即效率性动因、创新性动因、互动性动因

 

-董秀芳:

1.词汇化与语法化的相通之处

机制类似:理据性的减弱和消失、在自然语言的组合片断中发生

过程相关:词汇化可以在语法化的基础上发生,语法化也可以在词汇化的基础上发生。

对一过程究竟属于词汇化还是语法化仍有分歧。

2.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差异

词汇化是两个特定成分组配而成,这个成分与相邻成分的组配是有限的;语法化与相邻成分的组配能力更强。

3.《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化和发展》

衍化的条件:韵律学(一个音节形成音步-两个音节形成音步)、减少同音词、约定俗成(凯旋而归,凯旋不就是归吗)

从短语到双音词:窗户、首饰、随时、月亮、改善。

从句法结构到双音词:记者、自杀、无能、可爱

从跨层结构到双音词:莫非(莫……非)、“友于”

 

-举例

1.也许

清代晚期才有用例,首次出现是也、许两个表示可能副词通用。这个结果是来自重新分析,“也许”在明代,“许”表示准许的意思。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

 

2.已经

杨永龙《“已经”的初见时代及成词过程》

已+经+n:

六朝:已+经+n(时量) 经三年-已经三年,“经”仍为动词

宋:已经+时量,长期使用,搭配时量时,难以判断是否成词,但是如果能够找到搭配时点,必能说明成为了一个语言单位(词)

明:《三言》:已经十岁,说明已经成词。

已+经+v:

用例:此中五人,三人已经来,此处汪维辉认为已经表示曾经来,并不成词。(汪维辉《六世纪汉语词汇的南北差异》)

另一类,动词施事的隐与现:已经选用-已经(朝廷)选用,若无法补充施事,则说明成词,如已经轻瘦、已经散失

已经是重新分析的结果。

 

3.中古时期的词汇化

《蜀志 王平传》“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vs北堂书钞“不过数字”,前者“不超过”、后者“仅仅”

《蜀志 张嶷传》“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何容易”意思是“岂容轻忽”,不是今天的“容易”的意思。

《蜀志 庞统传》:“计必”,《北史》、《宋史》皆有此词,指推测事物发展趋势必然怎么样,如今势必、想必。

有些词当时还未词汇化,有些当时是词汇,后来已经不常用,这两种情况都需要额外关注,心中须有历史的概念,不得以今律古。


【随堂笔记】词汇化与语法化专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