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艳秋与程派早期三大名剧【红拂传】【文姬归汉】和【梅妃】

【红拂传】【梅妃】和【文姬归汉】,被称为程砚秋早期三大名剧。三个戏各有侧重点,【文姬归汉】重唱,【梅妃】重做,【红拂传】重舞,这三个戏程砚秋先生极其珍视,轻不一演,每演则必卖满堂,是他中早期票房的“杀手锏”。那么,新艳秋先生有没有把这三大剧目都学演了呢?
首先说,【红拂传】这个剧目她学演了,而且非常成功。程砚秋先生的【红拂传】唱做繁重,一经推出就引起轰动。新艳秋非常喜爱这个戏,该剧作者之一的齐如山先生知道后,就帮她从程砚秋那里要出了本子并请王瑶卿先生给排演。据曹先生对王老师讲,新艳秋推出【红拂传】是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农历九月十五日首演于华乐园,当日虽然大雨滂沱,但依然满坑满谷,名演员高庆奎、俞振庭等前往观摩。戏中小兰芬饰演李靖,张子寿饰演虬髯客。新艳秋的演法完全宗程,唱腔悠扬,舞姿稳健,博得了观众及行家的一致赞誉。这也是她一生亦步亦趋的追寻程艺的正式开始(以前演【骂殿】等传统老戏也宗法程,此次为首演程砚秋独有本戏,故而可视为新艳秋正式宗程的发轫之作)。 此后,新艳秋还在程砚秋【红拂传】的基础上编演了二本【红拂传】,同样也取了成功。早期学程的坤伶中,杜丽云、绿染香也都排演过【红拂传】,杜丽云的【红拂传】,行路、宿店增加了不少唱词,标新立异。但是,此剧中杜丽云的拂尘舞、剑舞还是很出色的,为此当时北平舞蹈学会的学员还专门预定了包厢进行观摩——杜丽云也有长处,并不像台湾剧评家丁秉鐩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月间,新艳秋在哈尔飞剧场演出了一期,大受欢迎,剧场方面见有利可图,于是频频催促新艳秋赶排新戏。新艳秋和哥哥王子祥也是热情高涨,于是开始排演【文姬归汉】和【琵琶行】。【文姬归汉】这个戏,哥俩多次“偷”学,已经了然于胸,对了腔安了身段,去找王瑶卿订正。王老夫子听说后,对新艳秋和王子祥说:“我看【文姬】这个戏别动了,老四还指望他卖座呢,再说啦,这个戏排场也大,行头也“格路”,还不如弄个新戏呐”。新艳秋王子祥一听,深以为然,于是舍【文姬归汉】而排了【琵琶行】。因此,【文姬归汉】这个戏,新艳秋也会,只是没有演出。倒是另一位程派坤伶章遏云后来排演了。

至于【梅妃】这个戏,更是程先生非常珍视的剧目,只有重要节日或活动,才会露演一次。除他以外,坤伶排演此剧的很少,杜丽云、王玉蓉排演过王瑶卿的同一题材秘本【上阳宫】,也描写梅妃事迹,但与程砚秋的【梅妃】,场次、剧词、情节也不尽相同。从现有资料看,新艳秋没有演出过【梅妃】。但是,关于新艳秋却观摩过程先生的【梅妃】,曹先生还讲过关于此事的一则趣闻。众所周知,新艳秋学程多数时候是“偷”学,但是某次观摩程砚秋的【梅妃】,却是光明正大的前往,程先生也无法指摘什么。1935年8月18日,程砚秋、谭富英父子为湖北水灾举办大型义演,演出了最拿手的【梅妃】一剧,票价不菲,消息一出,轰动九城。因为是义演,欢迎所有人奉献爱心购票观看,因此,正被北平军·队某师·长冯某逼婚而暂时辍演的新艳秋,也买了最贵的头排包厢,光明正大的前去观摩。不知道台上演出的程先生,看到台下认真“做着笔记”的新艳秋,是何感想呢?
新艳秋没有演出过【梅妃】,不知这次观摩她有没有学会。但她却按照【梅妃】意境,排演了新戏【娄妃】,唱做繁重,最后的“托兆”也模仿【梅妃】里的“梦会”。

凝律馆主
7.23晨于闪电湖畔听秋吟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