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纹样里的中国传统美学,贵州黔东南传统纹样设计应用展落幕
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璀璨的美学文明。在这儿,人们用朴实的双手把艺术天赋,通过雕刻、书写、织绣、绘画等形式创作出美轮美奂的纹样。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手艺的消失,许多瑰丽的纹样被淹没在岁月长河里。如何在使中国传统美学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由泛茶控股(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茶”)、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贵州从江民艺传承研习所、从江山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丝路•黔纹】贵州黔东南传统纹样设计应用展”,日前在广州泛茶研发中心圆满落幕。
“大开眼界,收获满满”,最后一批茶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展示区。此次应用展位于全国著名的芳村茶叶商圈,伴随着阵阵茶香,1800多平方的设计应用展带来了惊艳的作品。泛茶联合此次应用展的发起者,致力于挖掘、复原、再造中国纹样,助力于少数民族对接湾区,增加收入。他们深入贵州黔东南州,走过百余个自然村落,寻访壮、侗、苗、瑶等多个民族村寨,此次共梳理和设计200多组纹样信息和模型,建立了多个专题,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展示。
纹样是文化的衣裳,是民族的图腾,在《中国纹样之美》一书中可以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纹的涌现与佛教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唐朝,丝绸之路的鼎盛带来了充满希腊艺术风格的海兽葡萄纹;侗族织锦上的八角花纹,是人类对太阳的原始崇拜;作为祥瑞的仙禽,鹤纹承载着古人修道成仙的梦想,又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每一个纹样的背后都包含着独特的民族信仰和传说。
在泛茶研发中心六楼,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惊叹着纹样背后绮丽的传统美学世界,也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从小的茶杯垫开始采购,到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围巾、鞋子、背包,这些刺绣纹样的应用无处不在,他们爱不释手地抚摸着,急急下了订单。从佛山赶来参观的彭先生感叹于展览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不管是植物纹样还是动物纹样,古代先民的艺术创造都来源于生活,这次应用展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久远的时代,那时候人们把植物、动物刻画在石器上、陶器上,旧石器时代也有纹样,比如网纹、线纹、波浪纹等等,当时这些纹样更多地用于实用器皿上,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滑、增加摩擦力等。不过那时候的纹样,与我们现在能称之为‘艺术’的纹样还有所差别,这些动植物纹样虽然体现的精神依靠不一样,但终归都是为了寄托一种美好愿望”。 “此次应用展不仅是一次美的巡礼,更是泛茶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未来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发挥湾区资源优势,并联合全国数百经销商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泛茶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