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集训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2024年考研备考方法指导
一、专业介绍
新闻学院的前身新闻系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高等新闻教育机构,1988年新闻系组建为新闻学院。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和原燕京大学新闻系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自此人大集北大、燕京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作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镇始终在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位居前列。在教育部举行的前三次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蝉联全国第一。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单位,拥有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一级学科授予权。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并被列入首批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二、招生目录
055200新闻与传播
考试科目:
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三、参考书目
史论部分
新闻学部分(包含马新观、新闻理论、新闻史)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方汉奇主编;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编写.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赵云泽,孙萍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陈力丹,王辰瑶.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传播学部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陈力丹,陈俊妮.传播学纲要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实务部分
人大实务包含采写编评、传媒经济、广告、公关等,极少直接考理论,参考书目不需要深读,需要多做练习。
采写编评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马少华.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开放的评论课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新闻报道的原则与方法第2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
黄河.新媒体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蔡雯,许向东,方洁.新闻编辑学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传媒经济
喻国明编著.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张辉锋著.传媒经济学理论、历史与实务第3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广告学
倪宁.广告学教程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陈培爱.广告学概论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公关
胡百精.公共关系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近几年考研情况
2023年:60、60、90、90 总分365分2023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
3.笔试分为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其中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小时;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0.5小时。
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150分以上,外语面试成绩60分以上,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复试合格的考生方有资格进入录取阶段。
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50%,复试成绩权重50%。
五、备考指导
背诵方法
考人大的宝贝们需要注意的,随着2021年考研取消名词解释之后,人大对于考生能力的考察思路愈发清晰,死背书是不能上岸的,要学会抓大放小理清脉络,在基础知识背诵的方面除了对于一些关键理论名词解释的背诵以及范式与流派的背诵,我核心的背诵点仍然是放在我前期做好的导图与框架,这对于论述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要求实现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另一方面也能减轻许多我们的压力。
在参考书目的背诵中,核心要放在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上,大部分的人大参考书目我其实都是只阅读过一两遍,但是范式与流派这本书我真的从头到尾阅读加背诵过不下二十遍,每章后面的关键概念和思考与讨论我都结合知识框架反复识记,因为我个人感觉近几年人大每年会都有一道真题是出自范式与流派的课后习题的,所以对于范式与流派的重视程度在我这里是top1,这本书据说今年也会出新书,大家要及时关注。
框架制作
新闻学以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为基础架构搭建,以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和马工程教材为内容补。也可借鉴《新祥旭辅导班专业课讲义》。
传播学以传播学教程为基础架构搭建,以范式与流派(刘海龙)重访灰色地带(刘海龙)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传播学纲要(陈力丹)为内容补,具体的框架搭建方法在课上我会详细讲
新闻史部分的背诵也要注意框架的搭建,需要记忆的是某一时期的报刊都是为了哪些政治任务所服务的,这样一方面能减轻背诵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整体把握新闻史的发展脉络。在外新史部分,除了对于世界新闻史发展趋势的考察,对于英美两个国家的背诵也是重中之重。
实务部分
人大实务分成采写编评和传经广告广电公关上。
传媒经济学在实务和史论两个部分都会出现,尤其注重对业界前沿的考察,所以我当时买了当年的传媒蓝皮书
实务每周至少一篇消息和评论,注重每天热点积累,在后期准备中拟出实务模板,积累好词好句。
看论文补充细节,推荐期刊国际新闻界,国际新闻界是人大办的期刊,是人大学子的必读期刊,我当时订阅了一整年的期刊,每个月会专门抽时间了解学界前沿热点。
广告广电广电公关只需跟住前沿热点,跟住课程内容, ,整理专题热点;整理论文知识框架等等。
在十月往后的最大任务就是背书+做题,这一段时间就是要开始狂背书,狂模拟,练出题感和手感。我当时采用十天一轮快速记忆背三轮,但这一阶段输出最重要,强迫自己写,掐时间写,练字!!实务也要不断练习。在临考的时候,我会对着我所作的框架迅速回忆知识点,不停复习,这时候框架的作用就来啦,反复识记框架是我最终双120+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