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岛翔燕 中海化学中国增值肥料的创造者|施上科技肥,玉米来增值
富岛翔燕中国化肥增值行动系列新闻,本期我们来到了吉林省蛟河市,带您了解蛟河玉米的增值路。说起这蛟河市,绿化那是相当好,林地面积占土地三分之二,但是林地多了,玉米种植的面积就着实有限了,那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使得玉米大丰收呢?这不,在蛟河市白石山镇的富强村,十余乡亲齐聚头,一场围绕这如何让玉米优质高产的田间碰头会由此展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传统施肥效益低,有人迎来新出路
据当地老百姓介绍,这些年大伙种玉米施肥方式较为传统,多为传统老三样和常规复合肥,每亩玉米底肥加追肥,用肥量在150—200斤之间。

东北地区老百姓一亩田通常指一大亩,既 1000平方米,而关内通常一亩地指一小亩,既666.67平方米,传统施肥方式,肥料投入量可不少,大量的肥料投入,那么效益到底如何呢?据小编了解,当地玉米产量并不乐观,遇到风调雨顺其每亩产量最多也就是2300斤左右,而产量较少的地块也就刚刚达到2000斤,由此看来在传统施肥模式下,连年投入肥料不少,可每年玉米产量却一般。施肥量越来越高,产量却提不起来。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作为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农资零售商付传有终于坐不住了,他通过多发打听,得知“中海化学富岛聚氨锌增值复合肥”。付传有,蛟河当地农资零售商,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这些年他一直在思索和寻找能够改变传统施肥模式的办法,从而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那如何才能把这座大山挪开呢?直到2019年初他找到了办法,来自“增值”肥料。看到试验效果后,富强村的很多乡亲们觉得通过使用增值复合肥,完全可以实现少用肥料多产粮食的效果。在响应国家号召减肥增效的同时也一举解决了缠绕当地多年来传统施肥的弊端,可谓一举两得。
央企出身好肥料,农民朋友信得过
话说回来,朋友们该问了,这增值肥到是什么啊?这么神奇?在这里付传有和乡亲们说这得感谢一位名叫杨国臣得人。杨国臣,中国农资蛟河分部业务部负责人,据他介绍,大伙口中的增值肥料,名为中海化学富岛聚氨锌增值复合肥。2018年一次偶然机会,杨国臣接触到这款增值肥,多年的经销经历,以及他对央企出身的中海化学非常信赖,于是他一直在想是否可以通过增值技术来解决多年玉米种植的难题。


富强村乡亲们通过施用富岛聚氨锌增值肥料,节省用肥成本,玉米产量提高,少投入多产出,这样的增值也给了杨国臣更好服务蛟河地区农业的信心。
富岛增值肥,掌握核心科技
那朋友要问了,这增值肥料到是有啥东西啊,凭啥这么厉害啊。关于这增值肥料的秘密武器,杨国臣总结了三个字。

杨国臣告诉我们这是富岛让玉米增值的技术关键,那么到底什么是聚氨锌,如何让更多老百姓理解呢?这不眼前这位徐朗,就在富强村的玉米地里开讲了。

原来通过增值技术,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高了,虽然施肥量降低,但是有效吸收却没有降低,反而增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可以少用肥料,反而增产的原因。许郎把富岛聚氨锌增值肥料讲的很透彻,如今再聊增值,大家要说的话也不少。少投入肥料,多产出玉米,多卖钱,这是大伙眼里的增值,在杨国臣和徐朗看来,增值路还很长。

响应国家提倡,担负社会责任
肥增效在当下已经成为趋势,这既是国家导向,也是生产高品质、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必然要求。作为来自央企的增值复合肥以及环保生态产品,富岛增值复合肥承担起了一份社会责任。

这条路很长,大家都需要努力共同走下去,在此《中国农资秀》祝愿全国农民朋友都能够喜迎丰收,阖家欢乐。

撰稿:张钰阳
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