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埋头还是扩膛?浅谈未来步战车机炮之路(上)

2022-04-17 20:58 作者:帝国苍穹fw190  | 我要投稿

       之前刚好有粉丝问起关于机炮口径的问题,其实在有些时日之前就有计划写一篇类似的文章,不出所料咕咕咕了很久,今天就顺便把这篇摸出来,也算是提出一点个人的见解。

        首先简单定义下威力,对于步兵战车的机炮而言,威力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为“穿甲能力”和“杀伤力”,前者主要取决于穿甲弹(包含APFSDS、APDS)、HEAT,后者则主要取决于HE(装药量、还有目前最新智能引信等加成)。

德国装甲部队主力装备

       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发射药、身管火炮技术、弹头技术)下或者说同一时代同一国家下,机炮的穿甲威力取决于“动能”的大小,又可以简化成发射装药量多少(药筒规格)。

      像是历史上德三的MK103航空机炮(使用30x184mmB)和MK108航空机炮(使用30×90RB),而MK101和103的威力差异主要在身管长度。

MK101航空机炮

       最近例子的则有美国M230机炮(使用30×113mmB)系列和Mk44机炮(使用30×173mm)系列,这两个产品家族又各自衍生出加长身管的XM914和XM813。

       从目前来看,使用短30mm弹药的30mm机炮(MK108或XM914),主力弹种都是HE系列,其中M230机炮配发M789高爆两用弹(HEDP)可用以杀伤人员和轻型载具,破甲能力为500m/40mm(25.4mm/50°),但暂时没有配发穿甲弹;而MK108也号称“榴弹发射器” ,自然无需多言了。

各式弹种

       前面也提到,在姑且不谈编程和智能引信等新时代技术加持的话,杀伤力大致取决于弹头装药量(装药种类类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径即正义,装药即王道”。其中以毛子贯彻的最为彻底,有装备73mm低压炮的BMP-1,30mm机炮+100mm低压炮的BMP-3。

BMP-3

       想要单纯较大幅度提高“穿甲威力”的话,在口径不变的前提下,除了改进弹头(飞行体)、改进发射药外(基本属于例行长期工程、多基发射药);唯有继续增加发射药装药量(更大的药筒),并辅以改进火炮(比如说继续加长身管)。

       这样会导致弹药(药筒)越来越长,大大降低空间利用效率,同时也会让机炮身管越来越长,或许100倍径的“钓鱼竿”不是梦想(事实上M242大毒蛇为87倍径,MK44大毒蛇为80倍径,2A42为80.5倍径)。但这其中还涉及到精度和寿命的考量,还是有个平衡的“阈值”。

30mm众生相

       而增大口径无疑是个更简单的方法,这样还可以顺便增加HE弹头的装药量以提升威力。

       西方步兵战车也从最初的20mm机炮升级到了30mm甚至35mm、40mm。

黄鼠狼步兵战车

       当然更大的口径 ,一方面意味着更大的威力,但另外也意味着更大的尺寸(无论是炮本身还是弹筒等),全系统更大更重(炮塔座圈、炮塔大小等),甚至某些步战车还会有后坐力困难(不点名某些新型步战车);下面就以西方步兵战车目前装备最大口径的40mm机炮为例展开说说。

S&T Dynamics K40 40mm L70机炮

       目前CV 90-40、K21步兵战车采用了发展自博福斯40mm(L/70)高炮的机炮,该炮采用40x364R弹药,威力强劲;根据博福斯公司2002年的文件表明,该炮在使用APFSDS-T MK1时穿深(北约标准,垂直轧压均质装甲,即RHA)大于120mm(应该为2km?),使用APFSDS-T MK2穿深增加25%+(150mm+),而如果搭配上新型大毒蛇40mm、穿深可增加50%+(180mm+)。

       相比之下目前西方主流的30mm APFSDS-T穿深约为100mm/1km(MK258穿甲弹),相信使用目前最新的技术的话,这个穿深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40mm APFSDS-T

       而韩国则是进一步对其使用的40mm APFSDS-T进行了挖潜,号称穿深达到了220mm/1km;这种穿深已经可以在一定距离对抗早期主战坦克(T-55、T-62)。

韩国展示

       前面也提到了,口径变大尺寸必然同步变大(弹药和火炮系统),这样需要的空间更大,所需要的底盘也变大变重,同时待发弹(包括备弹)数量也急剧减少。瑞典CV90-40上的40mm机炮待发弹仅为24发(三个8发弹匣,可以装载不同弹种),待发弹射空后只能“人工补弹”

Strf 90 40A

       而待补充备弹则是位于回旋弹带上,共计48发,从布局位置上,炮手和指挥官都很比较方便完成补弹工作。3个弹匣全部补充满,理论上需时20-30余秒;这样说来虽然博福斯40mm机炮理论速射可达300发/分,但考虑到人工补弹,持续射速并不能达到。

        而且CV90-40全车备弹234发(40mm),长时间持续装弹也成为一种体力活和耐力活。

Strf 90-40A吊装炮塔,主要供弹结构一目了然

       而韩国则是在K21步战车上加装了一台自动补弹机,可以自动向弹匣补弹,但由于工作机制的原因,补弹期间并不能开火。从某种意义上只是增加了“循环射速”,而不是增加了待发弹(所以K21的待发弹并不是72发)。

S&T Dynamics K40 40mm L70机炮

       作为对比同为CV90步战车车族的CV90-30待发弹可达160发CV90-35待发弹可达70发;火力持续能力还是有一定差别。

CV90车族

       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美国脑补的“BMP威胁来临”以及步战车武器换代的客观需求,一种既要增大口径,又要控制火炮系统、弹药尺寸以及满足方便简单的供弹系统的需求诞生;新一代武器及弹药研发应运而生。

大毒蛇系列

       大致来说,发展路线有三种,一个是埋头弹及配套火炮系统(CTA45),一个是扩膛(35/50路线),另外一个本文及接下来都不会提及(非主要内容),结果来看埋头和扩膛历经坎坷但最终修成了正果。

(未完待续)


埋头还是扩膛?浅谈未来步战车机炮之路(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