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爆出猛料:刘备是袁绍在曹操阵营的卧底,他用一份情报挑起了官渡之战

2023-06-21 11:22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太祖遣刘备诣徐州拒袁术,术死,备杀刺史车胄,引军屯沛,绍遣骑佐之。太祖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

这是《三国志·卷六·董(卓)二袁(绍、术)刘(表)传》中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曹操派刘备到徐州去打袁术,在憋屈死袁术后,刘备又杀了徐州刺史车胄,把主力部队驻扎在小沛,袁绍不但不记恨刘备“杀弟之仇”,反而派了一些骑兵去支援,并与刘备联手击败了前去征讨的司空长史刘岱和中郎将王忠。

建安五年的曹操官职就是司空,刘岱在曹营的位置,大致相当于后来诸葛亮身边的杨仪,王忠后来受封扬武将军、轻车将军、都亭侯,不是仗打得好,而是马屁拍得响:曹操晋魏公、曹丕受禅,劝进表上都有王忠的名字。

袁绍派骑兵支援刘备并打败了刘岱和王忠,这让人不免有些奇怪:不管袁术是袁绍的堂弟(从弟)还是同父异母弟弟,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袁绍为啥胳膊肘往外拐?

刘备这个人,到哪儿都大受欢迎,曹操对刘备比亲兄弟还好:“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袁绍对刘备也不差:“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刘备手里有茂才,也就是秀才推举名额,其中一个给了袁绍长子袁谭,这是一个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人情),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小说中的袁绍好像不太瞧得起刘备,这可能也是为了衬托曹操知人善任的枭雄之能,事实上袁绍和刘备的关系,那可不是一般的好——陈琳那篇青史留名的骂曹文章,全名就叫《为袁绍檄豫州》,按照公文规制,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行文对象:“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

袁绍一向眼高于顶,而当年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已经不值钱了——汉朝的王爷们都很能生,刘备认下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三四百年后,刘备那一辈的“中山后裔”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曹操和袁绍门下的清客,比刘备的谱系还明晰,为什么袁绍只对刘备情有独钟?

如果坐在袁绍位置上的是曹操,这一切都好理解,毕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与惺惺相惜。但是袁绍“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屡战屡败的落魄皇族刘备,怎能入得袁大公子法眼?

《三国志》中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其他史料中去找,陈寿不敢记载的史实,建安七子之首王粲敢写——王粲写《汉末英雄记》的时候,陈寿还没出生,王粲的《汉末英雄记》写的都是亲见亲闻,陈寿的《三国志》则是道听途说且多有不尽不实之处。

吕布的兵器是长矛而非方天画戟,王粲就是目击证人,他在长安城头,亲眼目睹了吕布与郭汜那场单挑:“傕,北地人。汜,张掖人,一名多。李傕等相攻战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王粲在东汉末年也是个交游广阔的风云人物,跟曹操、袁绍的关系都很好,这是因为他们都是高官显宦大宅门儿出来的:曹操也袁绍自不必说,王粲的曾祖父王龚是汉顺帝时期的太尉、祖父王畅是汉灵帝时期的司空、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粲素有才名,曹操最尊敬的文人蔡邕,对王粲也高看一眼:“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王粲诗文俱佳,而且耳目灵通,他在《汉末英雄记》中记载了不少秘闻,比如曹操嘲讽吕布“背妻,爱诸将妇”,就是王粲爆的猛料。

除了揭吕布的老底儿,王粲还爆了曹操袁绍刘备三人关系的猛料:不管刘备是早跟袁绍暗通款曲,还是刘备想挑起袁曹纷争以坐收渔人之利,刘备都曾向袁绍出卖曹操,出卖的时间,是建安三年之后、建安五年之前,也正是因为刘备通风报信,才让袁绍下定决心跟曹操不死不休。

据王粲爆料,当年跟曹操一起杀吕伯奢全家的,绝不是陈宫陈公台,而极有可能是刘备刘玄德:““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

刘备认识曹操,应该是在何进还活着的时候:“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毌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

刘备与曹操过从甚密,所以曹操有心里话也愿意跟刘备说,结果刘备转过脸就被曹操卖了:“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曹操想除掉袁绍,应该是在联合讨董的时候就动了念头:“绍又尝得一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绍复使人说太祖曰:‘今袁公势盛兵强,二子已长,天下群英,孰逾于此?’太祖不应。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曹操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奸雄、枭雄,他也曾想过做忠臣,也比较喜欢交朋友,在他所有的“朋友”中,刘备是最优秀的一个。

青梅煮酒的时候,刘备完全是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曹操则是推心置腹开诚布公,从这场名垂青史的酒局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曹操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汙巾帻,其轻易如此。

曹操言多有失,被刘备抓住机会,挑起了两大军阀的死战,然后刘备就有了喘息的时间——如果没有官渡之战,曹操就可能追杀刘备到天涯海角。

王粲所爆刘备曹操袁绍的猛料让人难以评价,刘备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跟袁绍搭上的关系,所有的史书都没有记载,我们只能进行分析与猜测。

曹操和袁绍面和心不和,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但是曹操还没有足够强大之前,并不想跟袁绍过早翻脸兵戎相见,所以他才把太尉、大将军之位都让给了袁绍,而自己只当了司空——在建安十三年夏六月之前,曹操都不是丞相。

袁绍咄咄逼人,曹操步步退让,就是因为灭袁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经过刘备这么一搅和,袁绍主动发起了进攻,曹操在官渡之战打得极辛苦,差一点就被袁绍灭掉了:“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

再给曹操三五年发展时间,官渡之战就不会陷入胶着,这就又让我们想起了王粲爆出的猛料:如果没有刘备拱火架秧子,袁曹决战是否会拖后几年? 要没有官渡之战,刘备能否熬到赤壁之战?

这两个问题,又能催生一个新的问题:官渡之战是不是刘备挑起的?如果真是刘备挑起了官渡之战,我们又该怎样评价这位信义著于四海的宽厚仁德之君?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爆出猛料:刘备是袁绍在曹操阵营的卧底,他用一份情报挑起了官渡之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