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乐队 波西米亚狂想曲 #音乐分享

背景介绍:《波西米亚狂想曲》出版于1975年,选自号称播滚乐史上制作费用最高的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这首歌请来了规模庞大的伴唱和演奏阵容,在歌剧院里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录音。录音使用了五百个音轨(一般的流行音乐音轨都小于12或24)。而且这首歌也是史上第一次拍摄MTV的单曲。在全英排行榜上连续九周排名榜首,这也创下了一个记录。
简析: 这是一首关于死亡,关于离去的歌。开头的第一句歌词“is this the real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便把歌山的主旨引入了寻找生命的意义。第二段写到“life had just begun ,but now I have go.....if. I'm not back again tomorrow ,carryon 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这是一种临死前的不舍以及对亲人的告别,后来人们知道,主唱原来身患艾滋病绝症,才会在歌中留下这么悲情的语言。第三段“my time has come.....I don't want to die,I sometimes wish I had never been born at all”更加表达了将死之人的心境一曾经是那么风流的一生,到头来还是要后悔,甚至后悔自己的出生。随后的一句歌词“easy come , easy go”我最钟爱,翻译成中文,也就是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一个人纵然何等风光,终究是要离开,终究是要死亡。千万别做那种轰轰烈烈而死的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应该轰轰烈烈地活一场然后静悄悄地死去,因为你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得有意义,那么死亡也就如歌中所唱“nothing really matters to me”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说完歌词的寓意,再听听这首歌的曲调。这首歌的旋律雄壮而带着诡异,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可以分成好几个部分。第-部分是唱诗班的合唱,节奏舒缓, 体现怜悯的意境。然后主唱开始向母亲诉别,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心声。此时旋律转进了摇滚,表达了一个英雄式人物的出现,但尚未到达情绪的最高潮。经过一段吉他独奏之后,进入了歌剧部分。主唱和唱诗班一唱一和,一呼一应,表达了生死之间的弥留和离去,强调了个人与世界的对比。接着又进入了摇滚的部分,吉他和鼓的节奏逐渐加快,主唱的独唱像是对这世界的最后告白,乐曲也在此时进入了高潮。高潮之后是平寂,主唱跟乐曲的音量都渐渐地降低,象征着在离开这世界的最后一刻慢慢地闭上眼睛。只有自恋到一定程度的天才,才会用这样一首歌来如此精心地描绘死亡。安详的死去,平静的离去,这便是这首歌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