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Low-Fi随聊第45期】一声一世,一音成佛

2019-09-18 00:48 作者:量产型旗天  | 我要投稿

这篇主要是记录电影《尺八·一声一世》的瞎扯和不正经闲聊,纯个人向bb,望请注意。

尺八,长一尺八寸,因此得名,古饰吴地传统乐器。宋末传于日本,现与三味线,太鼓并为日本最为著名的三种民族乐器。

 影片以北京街头的一连串颇具滑稽意味的路人访谈为始(今日有出镜),到世界各地各位音乐人的苦守与无奈,点出了尺八作为传统乐器如今的尴尬境地,发展的方向,受众,存在形式和继承以及观念改变的困难等等等等,当然这都是传统乐器纪录片的传统艺能了我也懒的分析,我又不学这个也没啥发言权,说了也挺无聊的。


更多特想聊是因为这部电影中,所有人对音乐的那份执着,对生命的理解,是我几年来看到的,最真实的一部。

 影片共分五部分,八名尺八匠人和音乐人,从平铺尺八概况逐渐上升到他们对尺八,声音,以及生命的理解。

 

徐浩鹏对小众爱好的坚持不懈,蔡鸿文对尺八的热爱,海山对中日传统文化的痴迷,星梵竹和三桥贵彦对尺八乐器透彻的理解,小凑昭尚宛如吟游诗人般的浪漫,佐藤康夫几近超脱的佛念。都闪烁着这“一声”对他们“一世”的影响。

从爱好,到继承,到执着,到思虑发展,到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每一位音乐人都毫无保留的流露出了他们对自己所坚持的事物的热爱与不舍。每当论及尺八,论及音乐和声音,甚至透过屏幕都可以从他们的眼里看到一束光。哪怕是一个不那么合群的爱好,哪怕会让自己的腰带勒得比别人紧得多,哪怕一开始仅是继承家业,他们都在时间的流动下,将尺八融入了自己的灵魂,使其与自己的生命平等。那种纯粹的执着和热爱,是任何电影无法营造或者模仿的,真的很难从电影甚至是从记录电影中看到。


三个场景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个是小凑和佐藤两人在酒桌上对声音,音乐,民谣本愿的讨论。第二个是小凑在晚霞映衬下一人在长城上独自吹奏《YUYAKE》,最后一个是影片末尾所有人在青龙寺的一幕,应该是我这几年看到的平白却又震撼的收尾了(好比一桌子全蟹宴完后临走时下的一碗阳春面)。这三幕是我最喜欢的几个场景,此处不多提,好的玩意不需要作任何解析去糟践。


一声一世这一片名我也觉得挺有意思,一可以理解为尺八的声,对于片中的音乐人都是一世的影响。另一点,尺八取自天然竹材,制式相仿但每一支声音都不同,可谓独一的“一声”。而佐藤所理解的“声”和尺八的一“音”都有自己的命,而这一声便是一世。看几遍电影发现这标题还挺值得玩味的。


关于佐藤的“一音成佛”,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概念,这边也就提两句自己的理解。尺八的每一音是极其短暂的,那一声就如同他的生命一般,竭尽所能去完美的演奏每一音,使其圆满而成佛。(其实可以结合下未闻花名理解一下,感兴趣的可以查一下万神教)。不仅仅对于尺八,每一个声音仿佛都可以如此理解,不仅仅是对演奏的追求,其实还会容易使人觉得身边所有存在的,所有灵动的,从声音到更加虚无缥缈的,再到可感可触的身边万物,仿佛都有自己的生命,世界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生命,如音乐一般乍现而又此起彼伏。

尺八的一音对于乐章是极其短暂的,而对于这一音本身确是永恒的长远,而其又生于尺八而又脱身于尺八,当这一音的一世了结后,世界依旧,而音则变得独一。放之于世间其他事物,也是如尺八于音、乐器于音一般环环相扣,无数事物生于世界而最后生命结束又脱身于世界,脱离自己降生的一个境界,却不影响世界本身的存在,在这一生中尽善尽美。而以尺八为媒介,源源不断的奏出音,才会构成完整的乐曲,而奏出乐曲则对于尺八则又是自己的一个“成佛”的过程。套在人之上,使自己所作所为有所意义,尽善尽美,使得它们能够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意义,而对于人在死亡前的一世中也有所益处,而各个造就自己的万事万物也因此受益,在这个世界上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另一点是对音乐与声音的理解,佐藤认为音与乐不是一样的东西。音是无拘无束的,只要响了就是声音,而乐是一种带框架的,是为了什么而出现的,没那么无拘无束的音。而乐往往又生于音,从音中得到启发而不是从乐中得到启发,大概这也是为何佐藤能够坚持自己谱写乐曲的原因之一吧。

 《尺八•一生一世》的ost目前仅发行了黑胶专辑(个人不推荐入手),但在各大流媒体平台上提供了试听,但我个人建议是,看完这部电影再去听ost,心境会变化很多,也能听出一些直接听而感受不到的东西。


 这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甚至有天晚上听歌突然听着听着哭起来了23333(丢人),反正我感觉也不是这么夸张的动静,但还是挺值得看的,本站带会员可以直接看,此外油管也有人将其上传。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差不多这样,十分感谢真的读到这里来的人,有啥想讨论的欢迎留言和加群,群号:602700938

【Low-Fi随聊第45期】一声一世,一音成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