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掺杂了想象的真实里,拔节向上|梁维嘉《骑士快跑》上线
世界囊括了千差万别的一切,或喜或悲,或好或坏,或高或低。而真实存在的万象,偶尔失序,偶尔又被寻得规律。
不难发现,如今快餐时代,思维的局限性慢慢变小了,社会话题频繁被推上热搜,用于公众发言的平台,开始拥有了各种声音。梁维嘉Saber2021年全新个人专辑——Stone Heart里的歌曲,正在陆续上线。

今日发布的第一首先行曲《骑士快跑》,将当下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反歧视」当作主题,以外卖骑手的日常当作创作原型,用音乐的语言,创作成故事,写进了歌里。
当下社会中每一位小人物,虽在用千万种不同的方式在生活,但相同点在于努力的姿态,始终如一,向前、坚持、自我生长。
/ “城市就像大森林,有大树,也有小草”
点开《骑士快跑》,最先让人留下印象的一定是这个较为沉重的故事。而它之所以沉重,是因为它并非虚构,且完全真实。
提到创作这首歌的契机时,梁维嘉表示其灵感来自于早先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的一个视频:
一位外卖骑手在餐厅取餐时突然发飙,掀翻了餐厅的桌子,嘴里还一直嘟囔着一些抱怨的话。
餐厅老板将他按在地上打,被打的骑手也不还手。
但透过视频不算太清晰的画面,却仿佛能从他麻木又绝望的眼神里看到他的情绪化,好像已经不是老板在打他,而是现实生活正在对他施加暴击。
有人说,成年人的崩溃只需要一个瞬间。
当时看视频的梁维嘉觉得,他一定生活的不算太容易,但又能看见他没有放弃,且足够努力。
曾经也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将外卖平台的送餐骑手这个群体,全方位地深度报道。机械化的平台规则,十分严格的超时惩罚机制,残酷的现实生存法则,都在无形地施加压力,虽是让这个群体的外露形象更为立体,却一直在用另一种隐性的方式,逼迫他们不断地打破规则,再被规则制服。
就如同梁维嘉在《骑士快跑》这首歌里写的:“就像路边的树得扎了根才站得住/向日葵的绽放他永远没办法代入”。
选择从外卖骑手这个几乎人人都会接触到的社会群体着手,属实很容易激发出听众们的同理心。
而梁维嘉也觉得,虽是在歌中以第一视角在讲这个故事,但这里的“我”,不仅仅指代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接触过外卖骑手的人,或者说是和他们一样,在城市中谋生、整日面对生活的困难也始终努力的小人物们。
/在真实残酷的生活现状里,善用反差感
初听《骑士快跑》,从旋律中听来创作者的情绪不会太明显。反倒当再次循环单曲,重复看着唱词时,才会慢慢反应过来:歌中故事里的沉重,实则都被听来轻松的旋律稀释了很大一部分。
“歌词搭配现在的beat,营造了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但这次讲的故事并没有那么轻松。这两种情绪混在同一首歌里的碰撞,让这首歌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是很强的反差感。”
同样设计反差的方式,梁维嘉也在歌曲定名的时候再次考虑到了。
这首歌里最主要描述的意象是“小草”,将外卖骑士用如此可爱的意象去形容,是因为Saber觉得“城市就像大森林,有大树,也有小草。
大树风吹雨打都巍然不动是因为盘根错节扎的深,小草不起眼,随着风飘。不管森林有多茂盛,苍天大树有多多,当你低头看,地上永远长着小草,永远会长出新的。”
但最终命名为《骑士快跑》,一方面是想要用这个歌名,抵消掉一部分歌曲之中的沉重感;另外一方面,仍然期待可以在其中,隐藏一些积极向的情绪,传递努力、向上的正能量。
对于经常从真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的梁维嘉来说,好像生活亦是如此 🎧 。
低沉的时刻,需要轻松的状态用于调节;负面的情绪,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恰到好处的反差感,或许也是社会残酷现实里的一剂安慰。
小草的故事,有很多,在大城或小镇,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只是,他们是否可以抵抗住社会的残酷与暴击,像大树一样生长;是否享受的快乐比痛苦、绝望更多,这些无从知晓,也都与他人无关,只会归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越努力越幸运,只是告慰,不是结论。
就像被问及希望听歌的人能从这一首《骑士快跑》中听出一些什么样的情绪时,梁维嘉说,我认为叙事的方式并不是下结论,而是叙事本身。
我自己的情绪,想法,态度,在歌曲创作完成的那一刻就可以结束了,之后的成品进入耳朵产生的情绪,应该交给听众,而不是我去“希望”。只能说,我希望更多时刻,听众可以自己产生思考,从这首歌中,或从他们自己眼之所见的真实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