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中贵族”布雷斯鸡 Poulet de Bresse 之一

布雷斯鸡 Poulet de Bresse

“大吉大利,晚上吃鸡”(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电影《决胜21点》(Untitled Blackjack Picture)的一句顺口溜,不仅带火了《绝地求生》和《和平精英》游戏,更让“吃鸡”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的游戏玩家的口头语“今晚吃鸡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吃鸡”又是一番另外的意义,它既满足了人类生活的需求,又让生活成为一种享受,这就是“吃鸡”给人类带来的现实意义。

人类驯化野鸡和饲养“家鸡”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多年以前,可以说鸡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全过程。鸡肉是目前超过牛羊肉、猪肉以及其它禽类和鱼类等人类消耗量最大的肉食品种,而且食用鸡肉是受到宗教、文化、物产以及身体条件限制和禁忌最小的,同时鸡肉又是全世界分布最广且最普遍为人类食用的肉类。人类食用鸡肉,不仅仅是因为它相对其它肉类几乎是最便宜的一种且便于繁殖和饲养,更重要的是它的美味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很多品种的鸡更是能够到了让人“如痴如癫”的地步。
据非官方统计,仅在中国的广东省每年就要吃掉八亿只鸡,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因此坊间有句戏言“没有一只鸡可以活着离开广东”。而世界上喜欢吃鸡的地方不仅限于广东,也不仅限于中国,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吃鸡的传统和习俗。许多国家都有比较有名的鸡种,也有非常独特的吃鸡方法。
说到吃鸡,您又了解多少呢?地球上有多少种人类常吃的鸡?世界上哪些鸡比较昂贵?哪些鸡肉更有营养?世界上有多少吃鸡的方法?如何烹饪鸡肉更好吃?哪些地区对吃鸡更讲究一些?接下来就让小编带您走进《天下名鸡》的世界。仅在中国就有遍布全国各地饲养的三黄鸡(以广西的岑溪、信宜、信都及河南正阳较为出名)、海南的文昌鸡、广东的清远麻鸡、江西的泰和乌鸡、福建的德化黑鸡、山东的汶上芦花鸡、广西的灵山香鸡、福建的长汀和田鸡、新疆的天山雪鸡以及湖北建始的景阳鸡等等许多名鸡的品种。吃鸡又以北方的“四大名鸡”(山东的德州扒鸡、河南的道口烧鸡、安徽的符离集、东北的沟帮子熏鸡)和南方的“白切鸡”、盐焗鸡以及四川棒棒鸡和口水鸡、新疆大盘鸡、中原地锅鸡等等烹调鸡的方式。更别说世界上还有被誉为“鸡中的兰博基尼”的印尼黑鸡、一副秀腿名扬天下的越南东涛鸡等号称一只鸡可以换套房的名鸡。

然而,您有没有想过有一个国家对鸡的喜爱甚至于可以超出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以至于把鸡“印”在了国旗上,把鸡当成了“注册商标”。这个国家就是以“高卢雄鸡”之称的法兰西。虽然当年“高卢雄鸡”只是古罗马人对当时在现在法国土地上生长原住民高卢人的一种讽刺戏虐的称呼或者说是一种文字游戏,因为高卢的拉丁文“Gallus”意思就是“公鸡”,罗马人借机把高卢人比作喧闹嘈杂的公鸡。而作为现代法兰西主体民族的高卢人并没有就此嘲讽而迁怒,反而将其积极的一面看作对自己的赞赏,并以此象征着公鸡的勇敢为荣耀,将高傲的公鸡形象运用到军队的气质、军服的纽扣以及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末期),法国历史上有“贤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之称的波旁王朝的的缔造者亨利四世(Henri Ⅳ)-亨利·德·波旁(Henri de Bourbon)在其1589年上任时,法国还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终年辛苦劳作的百姓们连最便宜的鸡肉都吃不起。这位凭借着文韬武略由法国西南部一个又小又穷的纳瓦拉(Navarre)邦国君主当上了法兰西的国王发誓“要让法国的国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经过他二十年的励精图治,法兰西王国的经济全面好转,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比之前大有改观,平时基本能吃到鸡肉了。从那时起,法国人开始把周末吃鸡的当作一种传统并且恪守至今。为了纪念这位“贤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许多法国南方城市还在出售一种叫“亨利四世”(Henri Ⅳ)的彩色水果糖(Bonbons de Fruits Français),“要让国民们每个周末每家锅里都有一只鸡”的名言也写进小学课本,一代代传承下来。
作为现代人盘中常见的肉食,鸡不仅养殖数量高而且品种众多,鸡应该是完全与贵族沾不上边,而在“公鸡之国”法兰西确确实实出现了一种“鸡中贵族”,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布雷斯鸡(Poulet de Bresse)。今天小编就与小伙伴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只“鸡中贵族”的前生和今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