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结束聊聊感受
封神带给兔子的最大感受就是太震撼了,在去之前,其实已经在各个平台上看到了很多关于封神的评价,但各中好坏真的是要自己去亲眼看过才能做评价的,兔子去之前看的很多人评价其中的妲己角色问题,和一些其他改动,兔子个人觉得,因为影片本身就不是按照传统封神故事讲述的,很多被诟病的其实是影片本身的私设,而是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妲己的问题也就完全不需要考虑了,毕竟人家本身就不是同一个角色设定,但是要是说影片内容足够让人蒙眼吹倒不至于,只能说影片的精彩也是完全能弥补其中微不足道的问题的(以下是兔子个人对剧中逻辑问题的理解,设计剧透,谨慎打开~) 兔子看完后最觉得介意的点其实是天谴降临的原因,或者可以理解为时间线的问题 首先,九尾狐魅惑殷启弑父,姬发误杀殷启后,昆仑众仙就看到了天谴景象,而姬昌的卦象也表示弑君者并非殷启,暗示殷寿弑父杀兄夺位,这就给人一种,天谴是因为殷寿弑父杀兄,有违人伦才引发的,可是这样显得立意非常肤浅,也浪费了殷寿这个角色的野心,要知道,最开始殷寿这个角色是一个有才能有野心且有手段(质子军团)的皇子,殷启虽然没有具体交代他的品行,不过就他出场时现在帝乙前面传话的样子不难猜测他应该是个得到父亲宠爱的长子,所以他并没有瞧得起殷寿这弟弟,至于帝乙,不过是个偏爱长子的老糊涂形象,如果是这样的父兄,兔子认为…殷寿夺位也没什么不可,毕竟殷寿有能力有才华,凭什么要心甘情愿的屈居人下,替德不配位的父兄征战,而这样有能力做王的人,就因为弑父杀兄就要被天谴,被否认,这很不合理,某种程度上也给人一种其实殷寿是一位被逼迫成暴君的君王,明明四处征战的是他,他的父兄坐享其成,他不甘心,所以夺取帝位,却被老天爷定义为野心,说他不该挣,不该抢………天谴降下的罚的是罚殷寿不该弑父杀兄夺位,可这样的天道………,好肤浅哦,就因为殷寿弑父杀兄就认为他当不了好君王??然后就降下天谴神灵涂炭???试问殷启和帝乙何德何能让天下百姓因为他们的死而被降下天谴…… 第二,电影中天谴的降临是当即发生的,帝辛登基后比干占卜天降异象,比干成这是天弃大商降下天谴,要帝辛自焚,在帝辛承诺了自焚后,天象也回复正常了,可是随即就是四方诸侯封地受到天谴影响,这就很突兀了,就好像帝辛已经答应自焚了,天道也同意了,然后下一秒天就反悔降下天谴了,显得非常的出尔反尔,虽然我们确实知道帝辛是不打算自焚的,可是这反复也太快了,而且对应了上面说的,天谴的降临是因为帝辛弑父杀兄有违人伦,在质子团眼里,这就变成了那位神勇的君王明明都答应自焚了,天道还是不放过无辜的百姓降下天谴……加上这个时候四方伯侯带着天谴的苦果来到朝歌,虽然四方伯侯是被传唤进朝歌,但他们集体商量谋反,就显得像是是逼帝辛自焚啊,如果我是帝辛我也会想要杀四方伯侯,因为帝辛完全可以说“我已经答应祭天了,可是祭天台还没搭好,天谴就降临了,明明是天道根本没给我自焚祭天的机会………你们凭什么反………”就给了帝辛一个很大的借口——天谴就是要降临,他自焚也没用,所以四方伯侯谋反师出无名,他当然可以杀他们,后期他的暴虐可以理解为被天道逼的,他想祭天,是天不给他机会………显得天谴降的很无理……前一秒同意帝辛自焚谢罪下一秒就降下天谴出尔反尔…… 兔子认为天谴异象的出现应该是天道预测了帝辛的暴虐不适合当君王,而不应该是他杀父弑兄夺位………所以天谴的出现不应该和帝辛登基是同一年,而应该是在帝辛即位后,统治一段时间发生,如果把时间拉开,故事的时间往后拖5~10年,那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很多……… 试想一下,如果帝辛登基时,天有异象,帝辛成承诺自焚,异象解除,可在未来的5~10年里他各种奴役百姓,和妲己一起享受野心带来的权利,利用建造的祭天台的材料搭建鹿台,摘星阁来享乐,研究炮烙之刑……各种暴虐,压榨百姓,劳民伤财,导致祭天台迟迟无法完工,这个时候,四方伯侯的封地显现天谴异象,那天谴的出现就很名正言顺,因为天谴异象的出现就是预兆帝辛不能当王,而这个预兆不是因为他弑父杀兄才出现的,而是天道最初就看透了帝辛是个内心残暴的人,所以特意用异象来提醒世人…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帝辛不配为君,他叛忍暴虐又没有信守承诺自焚(没错,这样不守承诺的就变成了帝辛)所以天道才降下天谴,而此时四方伯侯入朝歌,也就确实是为了逼迫帝辛祭天,可这样帝辛再杀他们就理亏了很多,因为已经给了帝辛建造祭天台的时间,可是一直拖着天谴都到来了还没有建成,四方伯侯才入朝歌,并计划谋反………也让帝辛杀他们变成了掩盖自己的私心,更显示了帝辛本身就是个残忍暴虐的人,天谴的预兆没有错……… 这时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就打乱了故事的时间线,5~10年后质子们的年纪变化太大,其实不会,简单计算一下就会发现,剧中,殷寿攻打苏护时看质子们差不多20+的年纪,但是如果质子们是刚过十岁的年纪被送入朝歌的,这个年纪正是敏感的青春期,最适合被pua,所以殷寿可以利用他们被送来为质的委屈和不满,将他们洗脑为自己的战士……这样7年后攻打苏护的时候他们也就最大也不会超过20岁,正是被pua荼毒最深的年纪,青年热血可以为殷寿冲锋陷阵,然后对应殷寿登基5~10年后天谴降临,他们最大不会超过28岁,而从17~8到27~8这段时间从青少年宫成长为青年,相貌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心智却会更成熟些,也对应后面天谴降临他们的父亲入朝歌后他们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如果单纯是剧中,四大伯侯入朝歌是质子团攻打苏护一年后发生的,这个时候如果按质子团是25岁左右的,反推一下他们入朝歌应该是十七八的年纪,这个年纪青春热血,带着被送为质子的恨,就算被纣王pua也不应该完全洗脑,如果被完全洗脑了,就不会有后面背叛帝辛不愿杀父的情节,可要是没被完全洗脑的话,身为质子的他们又何必为帝辛舍命征战…………所以反而是将时间线拖开更合理些…… 而且,拖开时间线,还可以将影片中苏护苏全孝&姬昌姬发的父子情刻画的更圆满,因为苏全孝说他离家七年,父亲不认识他了,影片中间隔一年后,入朝歌的姬昌认出了姬发,这就形成了对比,苏护到底有没有认出苏孝全呢,是真的没认出,还是认出来却迫不得已舍弃呢,其中细节无法考量,可是如果拖开时间线来看,质子团攻打苏护是离家7年同年帝辛登基,天谴是5~10年后降下的,那么姬昌入朝歌就至少是7+5的13年后,而姬昌能一眼就认出姬发,正好形成对比,隔了13年都能认出的儿子,只隔了7年怎么可能认不出,回应了苏全孝说的父亲不认识他了,可怜天下哪有父母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呢,不过是逼不得已罢了,就把苏护和苏全孝的父子情衬的更为悲烈了~也侧面描写了殷寿对质子团的洗脑pua,更完善了殷寿内心冷血暴虐的本性 可能会有人说兔子抬杠,电影时长有限表现不出这么多,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一个黑屏或者空镜➕字幕5~10年后就好了,这几秒并不会占用太多的电影时长……只能说金无足赤,美玉微瑕,封神整体的人设非常饱满,哪怕只是很短的出场内容也让让角色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很震撼的感觉,确实可以被称为迟到的史诗巨作,所以轻微的逻辑问题,也不影响整部电影的精彩,客观评价,很好看,很喜欢,期待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