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神话之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2020-07-07 13:43 作者:梁兴扬  | 我要投稿

每次去一个城市,我都会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那些琳琅满目的瓷器、金银、青铜器上字总能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它们静静的刻在那些冰冷的器皿之上,却默默的记录着一些久远的故事。


据说在汉字发明之前,人类是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发生的事的,事少则罢了,事多的,绳子也是个问题,人们真是不胜其烦。

更让类费解的事,有时候面对一堆扎好的绳子,因为自己的翻译水平不够,还得找人解释,这又构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总之汉字的发明是真的刻不容缓了。


果然,就真出现了一个破局者——仓颉!


这个复姓侯刚的男人,据说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他每天都要把大事小情结绳以记,你想想他成天要跟一堆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绳子打交道,而且一旦黄帝问到某天发生了某某事时,他还要把它们再翻译一遍,这事本身简直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身心。


所以,对于仓颉来说,再没有发明一套更准确的记事方式更迫在眉睫的事了。


在中国诸子百家典籍中,仓颉造字屡见不鲜,可以说在先秦时期,仓颉造字就已经是共识:《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仓颉先按照事物的形象,造了一些“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满足了我们最初的需要,想“日”啊“月”啊“鱼”啊“鸟”啊的。


虽然不多,但意义非凡,我们一下子跨入了信史时代。


《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这下搞大了,粟米像雨一样从天而降,鬼害怕的在夜里哭。字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其实我们可以从西方神话中触类旁通: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有了智慧,耶和华便厌恶他们,赶出了伊甸园;


当人类有了智慧,便有了了解认知世界的可能,便有可能发现世界背后的真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文字是宣示人类掌握命运的告示,是人性与神性分割开的契约。

话说当年,仓颉造了字,黄帝确认过眼神之后,非常器重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


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这些传说,到今天也大多是不可考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些字的意思和字本身可能根本就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那个样子。


非常有意思的是,汉字产生之后,自带巨大的繁殖力DNA,我们耳熟能详的汉字的六大来源:形声、会意、指示、象形、转注、假借。


它的繁殖力在国力昌盛时展现得尤其淋漓尽致,传至日本和高丽,至今他们所用的字都是汉字演化而来的。


 历史就是这么一种偶然中必然,有些汉字沿用到今天,可能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但这也恰恰证明了我们汉字是活的,它在漫长的历史的积淀里一次次涅槃新生。

明日黄历


中国神话之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