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美视传考研经验】你真的准备好考清华了吗?初试复试都有哪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2022-06-13 15:30 作者:梦想清华清美考研高考  | 我要投稿


刘浩男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录取专业|视觉传达

本科院校|北京服装学院

本科专业|视觉传达


初试| 383分

英语|  65分

政治|  75分

专业一| 112分

专业二| 131分


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考研之路

 

 考研前期选择与心路历程 

为什么要考研,我想这是每一个考研人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支撑你走上这条路的信念。

我本科就读于北服,在大多数非艺术类的同学,朋友,家人眼中,这就是个技术学院似乎应该有的名字,第一年我说我要报考清华美院研究生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觉得我疯了,第一年没考上,大家也理所当然的认定了,因为你报的太高了!第二年没考上,大家也就确定了这与发挥失常似乎没什么关系。

似乎我应该接受的现状就是,是什么位置就干什么事,或许我不应该奢求的就是,想着去谋求世俗认为不可能的事。

对于我,仅对于我自己,我只为了考上之后不再有人建议我的人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可以自己决定我要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世俗的成就,给人以选择的自由。

我本科专业便是视觉传达设计,因为我自己本身真的很喜欢用视觉的方式去传递信息,所以我本人其实并没有想要换专业的想法,自然在报考的时候也还是报考了视觉传达设计。

但是在具体的方向上这几年有一些简单的调整,第一年按部就班的选择了视觉传达设计,第二年因为考虑到当年没有留京名额(我实在是不想去深圳,可能有一点河北人的安土重迁?),所以我选择了科普视传,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到爆炸(科普视传和视传或许确实在评卷标准上面有一些不同的侧重方向),然后第三年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到视觉传达设计(不玩心跳了),然后碰巧今年又有了留京的名额,才得以留在北京。

所以,作为反面教材,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特点去选择专业方向,一年的时间精力,这个代价其实是很大的!

 各科目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的复习节奏不同,所以我也没有具体到每月份应该干什么的计划,我一直在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不太有实际借鉴意义,只说各学科的一些准备吧,至于什么时间完成,因人而异啦。

 政治:

各个科目上大家都会有一些自己本身的优势,对于我,我应该属于是政治基础还好的同学,高中是文科生;然后对政治、哲学、历史又很感兴趣,大学期间也会找书来读;大学期间又是每个月都要写思想汇报的党员,所以无形之中可能形成了一些学科敏感。

但是必要的具体准备还是要有的,基础好也不能说头铁的去裸考,毕竟政治涉及到的方向还是比较杂,所以还是简单说一下我的前期准备:

客观题部分,前期跟着涛涛的强化班把政治的基础知识过了一遍,梳理出了思维导图,甚至你可以先把各个部分的目录先形成框架,然后再结合课程填充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架构,总之,无论顺序如何吧,梳理出一个框架是很有必要的。

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刷题了,比较推荐的顺序是听完一个阶段的课之后,就把这部分的题目都做一遍,加深印象,然后把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对照着之前梳理的框架去对比,分析错误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固,或是马虎不仔细,之后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

客观题单选部分需要特别准备下帽子题(就…… 是…… ,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政治中的帽子真的很多很杂,需要特意拿出时间背诵一下。

主观题部分,当然还是要背各个老师的押题,肖爷爷为主,然后可以把他的押题和其他老师的押题做一下整合,因为可以押的题目其实每年就那么多,最好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有所准备,哪怕只是一两个句子,考场上碰到的话,用这一两个句子再结合材料,也是可以的,总比现编要好。

另外,主观题我在拿到肖爷爷的四套卷,然后和其他老师的题目整合完之后,提取这些题目设问中的关键词,去知网搜相关的期刊文献(不要看论文,太冗长了),一些好的句子、好的逻辑拎出来改写各个老师给的答案,这样,你的分析和答案才是独特的,才不会和几百万人都完全一样!

想取得独一无二的成绩,就要做出独一无二的准备。

前期如果有精力的话,还是建议多关注下时政,另外,主观题一定要分点去写,不要一大段!

英语:

英语实在不是我的强项,甚至是很弱的一科,所以这部分只写给和我一样,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吧,英语比较强的同学可以跳过哈

如何从四十到六十五呢?(说出来都觉得羞耻)

首先,可以报一个班去系统学习一下。我感觉基础不好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只好靠方法了,可以看一些老师们总结出的各个部分的方法,还是很多比较靠谱好用的方法的。

其次,就是多做真题。只做真题,不要做模拟题,反复去刷真题,最后能够达到清楚的知道每道题的出题点,设计的难点在什么地方,会有很多套路,当你做几套之后就会梳理出一些命题点,明确某一类的题目应该如何去作答。

再次,背单词。这个是无论如何逃不过的,无论方法再怎么好用,如果连关键词都不认识,那方法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每天背单词,用纸质书也好,背单词的app也好,根据个人习惯吧,有时间的话可以整理出一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排的背诵计划,更容易加深印象。

最后,背作文。每年道长都会有自己押题的作文,十篇大作文、十篇小作文,但是,不要直接拿来背,根据他给的主题和话题,用自己语言去写,形成自己的模版,先用中文写,然后翻译成英文,有条件的话可以拿给英语老师,或者英语好的同学帮你修改语法。

这么背诵的话,一方面是可以更简单的背诵下来,因为是自己的思路,更容易被自己的大脑所接受;另一方面,自己写的作文,才会跟别人写的有差别,很多同学其实都是在临近考试才开始背作文,往往就直接拿现成的背,就会造成考场上试卷的雷同,甚至句子都是一模一样,那自然不会有太高的分数。 

设计史论:

先推荐一下我看的几本书吧:大卫《世界现代设计史》、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李砚祖《设计概论》、李砚祖&张夫也《中外设计简史》(我没有看王受之老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我个人真的看不下去,不过还是可以听一下王老师的课的,因人而异,我觉得王老师的讲课可能比看他的书更适合我)。

介于清美620史论的题型每年的变化都很大,从名词解释减少,到变成选择题,到干脆只剩简答和论述,甚至后面单纯三个小时写一篇论文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毕竟有很多学校都是这么考的

看起来似乎无迹可寻,但它总归是考设计,所以我在准备笔记的时候其实就是梳理设计与XX(如:设计与材料)的关系,其实更像是准备设计概论,无论多开放的题目,也终归是考察设计内部或者设计和XX的关系,所以当你梳理完之后,在考场上,只要沾边儿的题目,相应的案例就可以拿出来往上写。

这样你的整个思路都是贯通的,像是你大脑里有一个储物柜,你需要哪个案例,就拿出来用,反过来说,你在整理案例的时候,也一定要对它进行拆解,即它体现了设计的哪个方面,或者说体现了设计与什么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样的设计问题。

比如,长信宫灯,就可以联想到设计与环保、设计与工艺、功能和形式等等,而当你把这些标签都贴好,名词整理完之后,就是提取共性了,比如哪些案例被贴上了设计与环保的标签,那我在写这个题的时候就都可以拿来用。

而案例之间又会有相通性,万物有联系嘛,这种相通性又会引申出新的设计命题,就是一张巨大的网,当你把这张网理清楚之后,其实无论遇到多么离谱的设问,你其实都能够去提取去题目设问的关键信息,即到底考察什么内容,而结合你前期准备的案例,你又可以有很多的例子来佐证你的观点。

手绘:

大家在准备手绘的时候,前期必然要经历的其实就是临摹一些优秀的案例,那么怎么临摹才最有效果,能够将优秀插画的优点为自己所用,继而形成自己的画面呢?

首先要对画面进行分析:第一步分析构图、第二步分析颜色

构图分析:用几条大的分割线来分割画面,看一下老师的构图是怎么安排的,元素之间如何配合,视觉中心、画面层次、塑造重点都是如何考虑的

颜色分析:把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只剩下黑白灰,就可以清晰的看到画面颜色的轻重深浅分布,如何灵活的使用深浅色去支撑画面,有了这样一个基本认识之后,便可以根据这个构成去调整色相,改变画面的氛围和调性

分析完毕之后,按照第一步的分析,根据画面的构图和颜色分布去修改配色,元素可以完全按照原作,根据老师的画面分割去形成自己的配色

然后可以根据老师画面的分割原理去适合不同的主题,套用不同的元素,再结合上一步形成的配色,就可以形成一张新的画面

元素积累方面,建议同一个元素可以试着多改动几次,比如这一个元素在不同的构图里怎么使用能够和整体搭配的更和谐,而不是无论什么主题和构图都用同一个动态的元素,元素是活的,是动态的,一定是随着你的画面和构图在变化的

其实有时候画面的问题,不是某个元素自身出的问题,可能是它在画面中与其他元素搭配起来是否和谐的问题,如果是主要元素是否突出?如果是辅助元素是否和谐,不喧宾夺主?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临摹,或者说准备元素的时候可以想想这个元素在不同的构图里如何使用更加和谐自然

配色方面,建议大家多临摹多积累,在考前能够准备出自己常用的几套配色,最好冷暖各有两套,以适合不同的主题。

最后,手绘就是勤加练习吧,其实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我的建议,就是每天都要画,即使是五分钟的速写,也不要停笔,停笔一天,再拿起来就会感觉到明显的生疏,手头功夫真的是时间堆出来的

比较难忘的事件就是我的复试,真的是一波三折,因为要求用windows的电脑资格审查以及面试,一时间又没找到windows的电脑,最后还是在梦清的老师介绍下去电子城租了一台电脑,结果没想到是个残次品,音响没有声音,听不到资格审查那边老师说话,我都以为要凉了,结果好在梦清的老师提供了电脑,在机构里面完成了资格审查,真的很感激梦清老师的雪中送炭。

本以为这就可以了,没想到复试的时候又出现了连线的问题,问题回答到一半老师那边掉线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以为电脑还是不行,过了好一会儿才连线成功,然后没说两句又掉线了…… 真的心态崩了,然后又等了一会儿才又连上线,但终究没有和深圳的黄老师沟通,因为一直连线失败,真的心态爆炸,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故自由问答只问了我两个问题,英语口语的问题也没有听懂,一度感觉自己凉凉了,但是好事多磨吧,最后有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这场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中真的很感谢梦清的老师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了提供了设备上的支持,给大家的教训就是,一定要做好好多方面的准备!

第一年在校的时候,我是全身心的考研来着,但是,后来两年一直是边工作边准备的一个状态,在具体准备上最重要的还是管理好时间,相比起在校应届生时候的自己,如今已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那么碎片化的时间也就弥足珍贵了,我说一些我自己的具体操作:

上下班的路上我会看英文的外刊或者刷单词,形成一个英文阅读的习惯(没办法,英文实在是差);或者背史论的知识点,总之是一些相对短期可以完成的工作就放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去完成。

上班的时候也不是完全不能准备,一方面,可以摸鱼,摸鱼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背背之前的笔记,另一方面,如果实在不方便,就做好手头的工作,作品放在作品集里面面试时用也是有必要的。

下班后的时间会相对充裕,这个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了,梳理知识点也好,刷题也好,我建议一定要画一张画,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就行,主要是让手不生。

最重要的是临睡觉,一定不要觉得我累了一整天了,玩会儿手机吧,这个时候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今天所学,比如今天背的一篇英语作文,就要再重复背一遍,如果卡壳的地方就马上起床去看,不要偷懒!因为你自己选择了一条逆风上坡的路,如果意志不够坚定,趁早放弃、好好工作、努力搞钱!


最后想说的是:放松心态、系统学习、厚积薄发

起风了,请少年自己变成方向,指引自己的路!

【清美视传考研经验】你真的准备好考清华了吗?初试复试都有哪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