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程工程师“货不对板”?这个锅远程不背!

2023-03-23 14:47 作者:TalentOrg  | 我要投稿



远程开发项目里,大多的时间浪费,源头可能都在「人不合适」

与常年雇佣远程开发团队的公司,细聊这两年“远程模式”的「坑」「机」,发现无论是项目环节卡点、单模块延期,还是整体目标对不齐、时差沟通障碍,有80%的疑难杂病,溯源后都是“人”的问题

其实与驻场开发团队类似的是,与人相关的问题在于「选人」「用人」两点,会涉及到的环节包括考察雇员的技能、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团队协作管理、项目进程管理、风险管理等等,今天先从「选人」及「初期用人」的细节流程出发,聊聊如何规避掉因为「直觉」而产生的问题:


1、个人能力很强,但无法落地到已有项目中

2、明明有项目经验及大厂经验,但对工期把控极不精准

3、面试沟通顺畅,但协作沟通并不顺利

......


预备期调整好岗位模型,对JD「二次打磨」


保证自身的“定量”,才能更好的评估“变量”的水平。


在预备招人阶段,产研团队需要预先根据已有项目,以及项目相关产品所处阶段,调整通用JD(Job Description)。

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电商平台的营销板块需要雇佣远程工程师,长线负责该板块的迭代开发,基于现有架构的调整及子项目增加,那该岗位与全新项目0-1开发的需求可能略有差别,比如在经验值上,需要工程师在某一项目或某一产品更长线的跟进经验;

如果从更细节的角度来说,其过往产品迭代的固定时长(时间盒Timeboxing)、迭代的主要方式、迭代容量等等,可以埋设在具体沟通过程中。其他岗位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UI工程师等等,均可根据自身产品或项目阶段做调整。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源于「远程」的模式,用人团队也需要考虑该岗位是短线还是长线合作,如需要长线合作,该岗位未来所承担的任务及指标究竟是什么,该岗位是应短需还是可发展岗位等。

定制一份切需、务实的JD,将更精准的帮助用人团队挑选匹配度更高的人才。


招人期多模型匹配,适应人才的「二三五」原则


一般来说,招聘一个远程人员,尤其是重要项目的人员,用人团队需要从四个维度对其进行筛选,即「基础技能、协作水平、稳定性与性价比」

基础技能不仅仅代表远程人员的工作技能,也包含了其过往经验、项目结果等,例如需要一个远程的产品经理,要做教育类C端产品,那么该人才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产品能力,更需要对该行业目标用户如家长、学生有较强的市场sense,一个较简单的满意度调研模块,跳出时间及答题逻辑的区别,对最终应答率、完答率甚至满意率均有不小的影响;

当然,如果现有团队能够替代该岗位完成部分衍生工作,可适当放宽当下条件,对其技能条件的确定性及更严苛的边界,能够帮助用人团队更准确的判断,选用的人才是否适合,也能规避掉“他挺强的,但为啥总不符合我预期”等类似的问题;

协作水平,一般包括其沟通能力、文件反馈能力、团队问题挖掘等,也包括了像涉及到跨时区协作、需求管理、项目协同管理等,在该阶段一方面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考察的是其配合程度及整体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从整体协作流畅度角度出发,依托工具“Metawork”检验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协作成果。

TalentOrg自研远程工作管理工具-MetaWork

稳定性与性价比,则是在本职工作外的考量,稳定性代表了在短线合作中,该工程师是否能一直参与其中。例如工程师参与全新开发项目,该工程师「离职」后,新工程师接手会非常困难,一则要选择靠谱的平台与工程师签订有约束力的合同;二则如果确有不可抗因素,也要更快的找到类似模型的工程师“顶上来”,减少人员更换带来的时效损失;

而长线稳定性,一般是针对已经将灵活用工纳入基本用工模式的企业,或者有长线开发需求的团队,可以通过远程的方式提升产能,招聘可发展型的兼职人才;性价比的考量,则不仅仅是雇佣成本,还要评估时间成本、地域成本、办公室成本、HC与团队支出成本等等。

最终,在整体的选人条件中,可以选出10条用人标准项,例如“1、熟悉JSP/EJB等WEB开发技术;2英语读写能力;3、了解TCPOP、HTTP等协议;4、三年大中型软件开发经验...”。其中5条为必备条件、3条为区别能力条件、2条为加分条件,通过不同条件的选择,提前预判该人员能够承担项目到什么程度,做好用人预期管理。


试用期小项目接入,快速验证可用性


与预备期类似的是,该阶段需要保持企业对“远程”这件事的定量,例如预备好onboarding,让新远程员工更好的理解接下来要做的事项;例如预先让该员工先参与进小模块的任务,检验其能力是否能更好的落地;例如利用好远程协作工具,先试跑与其的沟通、任务协同是否顺畅等等。

在整个选人、用人、培育的过程中,我们准备了一揽子干货内容、直播活动、线上课程,帮助您更好的接入灵活用工模式,同时为了方便交流与1V1咨询,我们也设置了一些小问卷,在相关平台搜索talentorg即可参与~~

这是我们在B站发布的第三篇文章啦~后台有收到一些留言,没能及时回复很抱歉,如果有想一起交流学习的技术、产研等团队与个人的双方伙伴,欢迎在官网或B站跟我们交流~~~

远程工程师“货不对板”?这个锅远程不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