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收54亿,被誉为“国民女神”,老干妈要涨价了?

这两年对餐饮业并不太友好,疫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是否需要关停门店上,亦体现在供应链端的涨价。过去一年来,受原材料涨价影响,海天味业、恒顺醋业、金龙鱼、老干妈等品牌纷纷宣布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
其中,很多品牌的涨价并未在消费端引起热议,直到前段时间老干妈宣布涨价,才引起了网友的讨论。老干妈宣称,涨价是由于辣椒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
那么问题来了,老干妈的涨价会不会影响销量?消费者会不会有什么大的意见?以及,老干妈涨价的原因是否只是因为成本上涨?
1、从路边摊到“国民女神”
老干妈的发迹史在网上能找到一大堆资料,其创始人陶华碧摆过地摊,卖过凉粉、冷面。卖凉粉时,她为了让生意更好,琢磨除了一种麻辣酱,这就是后来老干妈的起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陶华碧干脆不做凉粉的生意了,转而专门做更受欢迎的麻辣酱的生意。第二年,老干妈的销量便超过了5000万元,这几乎是卖一辈子凉粉都无法赚到的金额。
在此后二十余年间,老干妈的发展尽管遇到了一些曲折,比如仿制抄袭事件,但它都挺了过来,顺利发展成为我国辣椒酱领域的龙头企业,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国民女神”。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老干妈已不再仅仅售卖辣椒酱,而是形成了风味豆豉、油辣椒、鲜牛肉末、水豆豉、风味腐乳等20多个产品系列。据公开可查询的资料显示,2016年至2020年,老干妈实现营收分别为45.49亿、44.47亿、43.89亿、50亿及54亿。
2、涨价会抑制消费量吗?
需要注意的是,老干妈原来的售价并不算高,所以售价的稍稍涨幅是能被大部分消费者接受的,不太可能会抑制其消费量,这是由于其产品属性所决定的。

老干妈本身只是一款调味品,并不是必需品,一般人家不会太过频繁的购买,所以即使小幅涨价也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太大的负担。这不像粮油,粮油如果价格上涨,势必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跟猪肉也不一样,猪肉涨价确实会增加消费者负担,也可能抑制消费量。
当然,如果老干妈售价涨幅太大,估计消费者就不会买账了。一两块的涨幅,可能消费者不会觉得有什么,但三五块呢?十几块呢?几十块呢?可以肯定,太夸张的涨幅市场是不会埋单的,毕竟没人想当韭菜,而且老干妈虽然是龙头企业,但并非垄断了市场,市面上老干妈的竞品还是不少的。
综上分析,如果老干妈只是小幅涨价,大概率不会抑制其消费量,消费者也不会有太大的意见。
3、老干妈的涨价仅因成本上涨?
毫无疑问,成本上涨确实会推高售价,这个逻辑是自明的。但老干妈宣布涨价的原因,绝非仅仅是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相信大家还记得前两年老干妈口味变化,以至于不少消费者表示没以前好吃了。这一事件,导致老干妈当年度的营收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而老干妈的口味之所以变了,是由于2019年贵州鲜椒和干椒均大幅涨价,老干妈出于成本的考虑放弃了长期使用的贵州辣椒,转而选择了更便宜的河南辣椒。
结果很明显,更换原材料虽然避免了成本上涨,但也因此让消费者对老干妈产生了信任危机,现在回头去看这是得不偿失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有不少品牌趁这个机会迅速崛起,比如虎邦、饭爷、佐大狮等,给老干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不过老干妈的应对也非常迅速,重新用回贵州辣椒,并对原有的配方进行调整。随后,老干妈的营收重新增长。但是,尽管车头调转得及时,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形成。
如今,在辣椒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品牌,整个赛道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同时,老干妈在产品端、渠道端积累的优势在慢慢失去,也就是说,老干妈在销售端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面临销售压力,很有可能是老干妈涨价的一个因素。事实上,这个原因得到了不少老干妈经销商的认同。
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不仅促使老干妈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也使得其打破了不打广告、不宣传的传统。早在19年的时候,老干妈就推出了一条视频广告,这预示着其将会加大营销力度。
此外,除了面对来自竞品的压力外,老干妈还面临自身的困境。即老干妈和辣酱品类捆绑得太深,以至于一提起老干妈,消费者就会想起辣酱。
在某些时候这样的品牌认知度是好事,但对老干妈而言却并非如此。现在老干妈的香辣菜、火锅底料的产品处于“辣酱”的阴影之下,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认知。也就是说,老干妈的产品矩阵除了辣酱外,其余品牌是较难发展起来,这是其需要面对并解决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