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回头的再见
铃声响起,考试结束。没有多么的兴奋与开心,甚至只有淡淡的忧伤,于是,高考,一个无法定义的考试,就这样成为了记忆。成为记忆的,还有高中三年和这个夏天。
三年前,在二次元的洗礼下,我满怀期待憧憬,以为衡中会像动漫里那样有樱花绚烂,有佳人相伴。但显然我错误的估计了衡中的岁月。我所以为的美好在这个高中大部分都未能实现,但现在回头想想,我倒不觉得这种无法实现的美好是一种真正的美好。许多的不适应似乎是不能称之为苦难的苦难,但他们也确确实实打磨着我的心性,锻炼着我的人,塑造着我的人生轨迹。

高中岁月没有静好,有数不清的卷子,写不完的学案,忙不完的考试,哭不完的压力。如果你问我愿不愿意再去经历这高中三年,或者再经历一次高三,只为买一次再次“选择”的机会,我的答案会是否定的;但是如果你问我愿不愿意再去经历努力奋斗的青春,我想没有人的答案会是拒绝。
高考,我失利了。事实上,我曾在高考一年前的期末考出了差不多最好的成绩,于是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我满怀信心迎接一年的战斗;事实上,高三上学期我一直绷着弦,为了追寻更努力的自己使着劲;事实上,我在高三也考过班里前十,年级四五百这样一份差强人意的答卷;事实上,最后的关头,我也在努力着,也会为了自己的道路与未来主动和班主任沟通自己的毛病……可那个一考前十(仅仅是第十)就会骄傲的也是我;可那个因为人际琐事就胡思乱想、因为讨厌的人坏心情一整天猜忌一整天的小气的人也是我;可那个在距高考还有四五十天就浮躁地写下自己高考后规划的也是我;那个坐不住凳子,沉不下心的学生也是我……也许是因果轮回,于是我最讨厌的乃至要咒骂的人,考的比我好多了;于是我夜夜憧憬于床上幻想的高考后,也变得稀松平常似的;于是我没有勇气面对我喜欢的人,我害怕她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在更好的大学因为更优秀的人怦然心动;于是的于是,我在这里写下了一段段类似忏悔录似的文字。
但我不后悔。
高考,是我做错了题,可我却没有做错人。我坚信我的实力不允许我后悔和堕落。我的人生轨迹会因为高考而变化,但我并不认为轨迹是往下而非往上的。谁又有资格和资历去评判我的人生呢?高考是遗憾,但它并没有让我沉沦;高考是遗憾,但我不后悔。无怨无悔才是人生本应该的意义,活在悲伤里,活在遗憾里,活在自怨自艾里,这辈子大概就会这么过去。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和不能断定只能憧憬的未来。我回不去过去,这是我唯一能做出的选择——相信现在、相信未来,相信今后会有一个风口,让现在不甘平庸的我成为逆风飞翔的猪。
相比于“回忆”,我更是很喜欢“憧憬”这个词。《小王子》里有一段话诠释了我心中“憧憬”的意义:“比如说,如果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我在三点钟就开始觉得幸福。时间越迫近,我我就越来越觉得幸福。到四点时我应该已经焦躁不安,上蹿下跳了。”这个世界上的人肉体活在现实里,精神却大部分活在憧憬里。小孩子憧憬长大,学生憧憬爱情与学业的丰收,上班族憧憬假期,年轻人憧憬无限可能的未来……人的生活不能没有憧憬,但又不能完全沉浸在憧憬里。憧憬满足了人的幻想,解脱着现实里的苦痛。但是憧憬也未曾不是一剂毒药,麻醉着神经。我不禁想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他憧憬着的美好的黛西始终也没打出那个他憧憬的电话,修车工的一枪终结了盖茨比的憧憬。也许我的种种遥不可及的幻想,就是被高考“枪毙”了;也许我种种遥不可及的憧憬,也会被现实判为幻想,再由幻想进而被宣判死刑。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但我依然保留着憧憬的权利。在这个卷的、累的社会,我保留着心底里喜欢与不喜欢的权利,保留着爱别人爱自己的权利,当然还有憧憬的权利。这份权利源于我的年轻。年轻是一种资本。就像高考前的我们,一无所有却又用拥有一切。它可以是有能够在寂寂无人的岁月坚守阵地的决心,也可以是有能够站在荒岛迎接黎明的远大前程。年轻人会憧憬,老年人才回忆;年轻人会活在憧憬里,老年人会活着回忆里。但无可奈何明月照沟渠,你我都要活在现在。
窗棂外聒噪的蝉鸣时刻提醒我,是时候说出一直想说又舍不得说的“再见”了。
暑假,我的卧室里照旧响起了钢琴黑白声;橘黄色的日落依然给夏天无限的美;湛蓝的天空上仍荡着游弋的奶油样的云;攀在书柜的绿植还是绿油油的……一切都是夏天的美丽,夏天的感觉,夏天的梦幻。但是21年20年19年的夏天……已经过去了,渴望留住,却也不得不说再见了。我不是不能回头,只是,如果头回的时间太长,我就没有时间顾得上现在了。我的头还要向前看。我还有我的理想与爱情在前方等着我。
“不能回头的再见”,这个主题真巧。三年前中考结束,我有着同样的迷惘。即使前路似乎只是个有两个方向的岔路口——要么考上衡中,要么在本地的高中上学。就是这样简单的选择,也让我不知所措了很久。到头来也不过是在和自己较劲,要么就是考不上,但考不上就考不上;要么就是考上,满足曾经的愿望。最后我的成绩够上了衡中,却够不上我的心理预期。导致那个本应该为自己鼓掌的盛夏,因为自己与自己较劲,成为了难以和解的、掺杂着遗憾与失落的记忆中的影。明明是骄阳一般的青春,却成为了在细雨中的呼喊。
我依然热爱那个夏天,如同我爱着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我读完了《三个火枪手》,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不出意外是学会了开车,入门了吉他——三年前也似乎是这样,看了《千与千寻》电影,读完了余华的《活着》……三年前和现在都是自己,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不同倒是有,最显著的不同就是我拥有了一个女孩高考后的暑假,而她也拥有了我的。但还有许多说不上来的不同——当我回望自己的时候——是这高中三年的改变吗?也许是吧。大学四年甚至更久的光阴又会怎样地改变着我和我的朋友还有我喜欢的人呢?只有时间会给出我标准答案。身为考生的我不想交出与她远去的答卷。似乎年轻此时不再是资本,而变成了一种无力。十七八岁的我们无法给出彼此的理想生活,甚至是一个承诺。简单的成熟、深刻的幼稚、复杂的现实、单纯的爱情——如此的不搭却又水乳交融。不知道大学的校园里夏天是否蝉鸣依旧,春天是否清风徐来;是否我的伊人如旧,柔情似水。是否她在遇见更对的更有感觉的另一半时,会对我还有一个模模糊糊、糊糊涂涂的印象——包括这个即将远行的夏天?

所以我曾经的夏天,曾经的一天天都去了哪呢?蝉鸣有规律地律动着,五线谱上的蝌蚪悄咪咪地跳动着,桌子上摆着吃剩的桃核。高一寒假的生日礼物手办樱岛麻衣依然涩气十足地回头望向不知何处——立在我庄严的古典的钢琴上的文具布箱上,她身边是水原千鹤,热情地挥舞着白皙的左手……所以她们还在,钢琴还在,她也还在。这就够了。至于我的过去的欢心苦涩都去哪了呢?随风去吧,记在心里了吧。“所有的光鲜靓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了不起的盖茨比》
就如同《千与千寻》里白龙临别叮嘱小千的那样,它们都是不能回头的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