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马蹄》: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上篇文章将《骈拇》写完了。《骈拇》中说,人应该寻找“至理正道”,保持性命之常性。这一篇庄子更深一步,把现实中过分的粉饰,批判得淋漓尽致。

马,他的蹄子能够奔跑在冰天雪地之中,他的毛发能够抵御寒冷。它可以四处游荡,遇草吃草,遇河饮水,率性而为,想跳就跳,也可以拔腿就跑,这是作为一匹马的真性情啊!
虽然有漂亮的马厩,精美的马饰,但对他来说都毫无用处,一点也没有吸引力。直到他遇见了所谓的伯乐。伯乐说:“我最擅长养马了!”
砍掉马掌,钉上蹄铁,割掉长毛,带上马鞍。马头上被绑着缰绳拉着,驮着主人,还要被鞭子不停地伺候。能被驯服,这就要折损不听话的十有二三。再然后,加之训练日行千里,耐饥耐渴,直到整齐划一,听从指令。面对的永远是食槽,想要转个身都会碰壁,能够如此安于命运,存活的马匹不足一半。

泥匠工说:“我善于做土块!”圆形的土块可以做得跟圆规画出来的一样,方形的土块可以做的跟用矩尺画出来的一样。木匠工说:“我善于修理木块!”那弯曲的弧度跟角尺描出来的一样,那笔直的凹槽跟绳墨画出来的一样。
如果按照土坯和原木的本来个性,它们会发展成为或圆或方,或直或曲的模样吗?
我们世世代代都在歌颂,“伯乐真是伟大的养马人啊!而土木匠人都是伟大的建造师啊!”如果从这方面反思下,人类的个性呢?事到如今,天下的所谓圣人没有过错吗。

庄子的角度确实犀利,如果从他的观点看,“朽木不可雕也”,一定是朽木解放了天性。哈哈~
庄子之前写了很多无用的树,丑陋残缺的人。他们都可以长久,庄子是想表达“无之以为用”吗?好的木头都被伟大的工匠挑中了,只留中空歪扭的树还活着。丑陋残缺的人被兵役劳役所丢弃,却能留着性命活到寿终正寝。这就是“祸兮福之所倚!”
无用不是真的无用!中空歪扭的大树可以给人乘凉,“结驷千乘”;丑陋残缺之人也可以养活了一家老小,“子孙祭祀不辍”。

所以,当再遇到看着一事无成,感觉愚昧无知的人时……,你就让他看看这篇文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