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张正午口胡版上集)

后意识形态的超我:强迫享乐。
反之是压抑
爱欲经济学对人的剥削,强迫享乐
意识形态是我们自发地与社会所建立的关系,我们如何理解事物,某种程度上我们在享受ysst
freedom hurts!(列宁:奴隶“不想”解放自己,先锋队理论:罗莎卢森堡改良主义balablal
精神分析:区分享乐(enjoyment)和单纯的快感(simple pleasures)。享乐是享受被扭曲的痛苦,甚至是享受痛苦,这也是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
climb every mountain 基督教——中国 儒教:男人承担家庭责任就可以理直气壮嫖娼了,找小三不是因为小三怎么样,而是认为大他者欠他的(他认为他已经为大他者即公共秩序献身),他就可以尽情(理所当然)去放纵了,这就是倒错了。为人民服务
抑郁症结构:为自己不快乐而内疚,享乐不够。
可乐的小客体:越喝越渴
健达奇趣蛋盲盒的乐趣不在于抽到你想要的。 崇高只是为了肤浅的享乐
贝多芬纯粹音乐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实践
《欢乐颂》:所有人欢乐如兄弟!你真的想和所有人(杀人,强奸犯,恋童癖)成兄弟吗?Alex就是那些高雅的人的非全,正如罪犯不就是社会的产物吗?而社会需要排除出罪犯,将他们处以死刑,或者宣判为非人,来维持社会的同一性。罪犯陪审团(张改康米社会)
构成性例外和非全(none-all)
零元购:他们的行为没有意识形态正当性,这些行为表明他们完全被主流意识形态所支配(他们还是认同拿东西要付钱(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打砸抢来获得快感),而又无法实现意识形态的诉求,所以这是发生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地内的一种疯狂行动。暴力是特定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装置造成的后果,在这装置里,所谓争取正义、平等的大意识形态瓦解了,仍在运作的意识形态只剩下纯粹消费主义(通过反A来加倍A),抗议的爆发也就不足为奇。每一个暴力行动都是一个符号,无法言表,甚至最残暴的行动也落入某种象征性的僵局。
幻想根本上是个谎言:并不是说“它是幻想,而非现实”而是因为幻想遮盖了一致性的某个缺口。
幻想的惯常模式是建构一个场景,不是一个我拥有了我欲望对象的场景,而是一个我自己被他者所欲望的虚构场景。
任务总是去拯救臆想中的受害者,而受害者则以一种变态的姿态享受或参与了她的“受害”,简而言之,她不想被救赎。
美国人道主义干涉,试图去帮助,但如果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帮助,这种颠覆性僵局的后果只能是暴力的爆发(陷入意识形态僵局的结果是暴力)。暴力永远不是抽象的暴力,他是一种对现实的血腥干预,用以掩饰某种相关的无力,称之为认识绘图,你看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到底在哪里?所有的暴力根本上是自杀性的,而这自杀性应该是内在性的,而是意识形态幻想的破除!(出租车司机)
为什么相信意识形态,因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