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三)
1 中朝有个小孩,他父亲病了,去找医生讨药治病。主人问他父亲得了什么病,小孩说“得瘧疾。” 主人说“你父亲是个明德的君子,怎么会患瘧疾呢?” 小孩说“正因为它让君子生病,才取名为瘧啊。”(小孩说的是双关语,瘧又通虐,指残暴或灾害的意思。) 2 崔正熊到都郡,都郡将领姓陈,他问正熊“您与崔柕隔了几代呢?” 崔正熊回答说“我与崔柕隔了几代呢?正好是您与陈恒隔的年代数。”(互相讥讽,因为崔柕杀庄公立景公,陈恒杀简公立平公。) 3 庾公(庾亮)去见周伯仁,周伯仁一见庾亮就说“您有什么开心的事,怎么忽然就胖了?” 庾亮说“那您又是什么悲惨事,让您忧心得忽然就瘦了?” 周伯仁说“我啊没什么忧愁呢,只是因为清虚每天增长,滓秽每天销减啦。” 4 从北方渡江南下的人,每到好日子,便会相邀到新亭,大家坐在草地上喝酒聊天。有回周伯仁叹气说“一样的聚会喝酒(原文风景不殊,这里是指聚会的情景),只是有山河不同的感觉。” 大家一听相视流泪。只有王丞相(王导)神情严肃脸色大变说“我们应该尽心合力报效王室,赶快夺回神州,怎么现在搞得和楚囚一般。” 5 卫玠最初要渡江时,形色凄惨憔悴,他对手下说“看这茫茫的大江,不觉百端交集,人都是有感情的,谁又能排遣掉。” 6 顾司空还未出名时,去见王丞相(王导),丞相当时困倦,对着顾司空睡着了,顾司空心想怎么才能让丞相注意到我,于是他大声对同坐说“以前听元公(顾荣)说起元道公(王导)辅佐中宗保住了江南,现在看到他这么疲惫,真叫人焦急不安啊。” 丞相因此醒来,看着顾司空说“这小子才质过人,机智敏锐话中有话。(原文,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7 刘琨虽然身在敌寇中,但心仍在自己的国家,他对温峤说“班彪了解刘氏会复兴,马援知道汉光可以辅佐。现在晋朝虽然已经衰败了,但还有机会。我想到河的北边建立功业,这样能使您在江南扬名,先生可愿意?” 温峤说“我这人智商不高,才识也比不上古人,但我还是能知道明公要利用桓帝、文帝,来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我怎能推辞。” 8 郗太尉(郗鉴)升为司空,他对同坐说“我平时也没什么远大理想,现在正值天下不太平时刻,才让我混到台鼎(三公),想到朱博的翰音典故,实在惭愧。” (注原文“朱博翰音”也就是朱博的翰音典故。这个典故要了解下,朱博是汉代人,在要上任三公时,突然听到天上发有如鸡鸣的巨响。这个翰音见《礼记 曲礼》鸡曰翰音。《易 中孚》说“翰音登于天,贞凶。”又《象》“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就是鸡叫声。后来朱博因事自杀。) 9 印度来的比丘僧不说汉语,有人问比丘这是为什么,比丘用简单的汉语说“用简单应对麻烦。” 10 周仆射举止温和有度,有次去见王导,下个车也要几个人侍候,王导笑着看这一切。 刚坐下,周仆射便高傲地唱歌(原文啸咏,按苏东坡意是啸歌吟咏,也就是高声唱歌。)。 王导说“卿是嵇康、阮康的粉丝吗?” 周仆射说“我怎敢就近不粉明公,而去粉先人嵇康、阮籍呢。” 11 庾公(庾亮)有次到一佛寺,他看见卧佛,说“此人这么疲倦,都是因为普渡众生。(原文,此子疲于津梁。)”这话一时成为名言。 12 梁国有个杨姓的小孩子,九岁左右,非常聪惠,孔君平去他家找他父亲,到的时候,父亲不在,于是把他叫出来,小孩摆上一些水果招待客人。这些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此是你家的果子。”小孩应声说“从没听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13 比丘佛图澄与石家兄弟出门,林公(支遁)说“佛图澄把石虎当海鸥。” (海欧,典故出《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后面还有省略了,林支遁只是指上半段,后半段是列子讲随遇而安,如“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14 谢仁祖(谢尚)八岁那年,父亲谢豫章带着他招待客人,谢仁祖谋度上等(原文自参上流),大家都赞叹说“在坐有一位少年颜回。” 谢仁祖说“在坐没有尼父(孔子),你们怎么知道我是颜回呢?” 15 竺法深去拜访简文帝,刘尹(刘惔)问“道人为何总出入朱门呢?” 竺法深回答说“对您来说是朱门,贫道如出入蓬门。” 有人说这句是卞令(卞壸)说的。 16 孙盛在庾公(庾亮)幕府中掌管文书,有次随庾公去打猎,他将两个儿子也带上,庾公不知道这两个孩子也来。 他忽然在猎场中见到一个七八岁小孩,小孩是孙盛的儿子齐庄,庾公问“怎么您也来了?(庾公为何称小孩为“君”按现在就是“您”,下个故事有说。)” 齐庄应声说“这就是所谓的‘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注,无大无小,从公于迈。出《诗经 鲁颂 泮水》意思是讲“无论是百姓或官员,都跟着鲁侯一路迤逦而行。”) 17 孙齐由、孙齐庄二人在小时候有次去见庾公,庾公问齐由字是什么,孙齐由说“字齐由。” 庾公又说“希望与谁齐呢?” 齐由回答说“与许由齐。” 庾公又问齐庄字是什么,孙齐庄回答说“字齐庄。” 庾公问“希望与谁齐?” 齐庄说“与庄周齐。” 庾公问“为何不倾幕仲尼而倾幕庄周呢?” 齐庄回答说“圣人是个无所不知的人,所以很难倾幕。” 庾公非常因此非常看中齐庄这个小孩。 18 张玄之、顾敷分别是顾和的外孙和内孙,两个人小时候都得聪明,顾和非常了解这两个孙子,经常说顾敷稍胜张玄之,张玄之对此很在意。 在张玄之九岁,顾敷七岁那年,顾和带他俩到一寺庙,寺中有佛般泥洹壁画,佛陀弟子有些在哭泣,有些不哭泣。顾和问他两个孙子为什么有的哭有的不哭,张玄之说“佛较亲近的哭,佛不亲近的不哭。” 顾敷说“不对,应当是断情(烦恼)的不哭,不断情(烦恼)的哭。” 19 庾法畅去见庾太尉(庾亮),庾法畅手中拿的尘尾非常好,庾公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被人要去啊?” 庾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要,贪婪的人要我不给,所以没人要得去。” 20 庾稚恭在荊州时,向晋武帝进献了一把羽毛扇,晋武帝怀疑这羽毛扇是旧东西。 侍中刘劭说“柏梁那样的高楼,也是工匠先在地下一点点建造起来的;弦乐队(原文管弦繁奏,意为管乐 弦乐一起演奏),需要指挥钟子期和夔(舜帝时期的乐官)先进行排练。庾稚恭之所以进献这把扇子,是因为它好用不是因为它是新的。” 庾稚恭后来听说了这事,说“这人适合在皇帝身边。” 21 桓公(桓温)北征时,途经金城,见到之前琅琊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粗了,他感慨地说“树都变了,何况是人啊!”于是手执枝条,泫然流泪。 22 顾悦和简文帝同岁,而顾悦头发已经白了,简文帝说“卿为何头发比我先白?” 顾悦说“蒲柳的姿态婀娜,可一到秋天就落叶了;松柏本质坚硬,越经历风霜越弥茂。” 23 当初,荧惑入太微的时侯(荧惑 太微古中国星相),海西公(司马奕)被废,简文帝登基,后又遇到荧惑入太微,简文帝非常厌恶。那时中书侍郎郝超当值,简文帝把他叫来,说“我在位长短是依天道意志,所以这次荧惑入太微是我无法预料的,会不会再次发生最近的那件事呢?” 郝超说“大司马(桓温)对外能镇守边疆,对内能使国家安定,您没必要有这样的顾虑,臣可拿我全家百口性命为陛下担保。” 简文帝听了郝超的话,吟诵庾仲初的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诵诗声非常凄厉。 后来郗超请假回家,简文帝说“代我致意令尊,国家竟然衰落到这个地步!令我不能以道义来恐固,也无法预见灾祸将至而加以防护,因而我深深叹息,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惭愧。” 24 简文帝有次在暗室里静坐,派人去把宣武(桓温)叫来暗室,宣武进入暗室,问“主上在哪?” 简文帝说“某在斯(我在这儿)”当时人们认为简文帝有学问。 (注,“某在斯”就是“我在这儿”的意思,至于当时人们认为简文帝有学问。是因为简文帝用“某在斯”是一语双关。“某在斯出《论语》,讲孔子有次请来盲人乐师冕,到台阶时,孔子说“有台阶”,到座席时,孔子说“这是座席”,等大家坐好了,孔子特意出声说“某在斯 某在斯。”所以,看《世说新语》这个对话,没看《论语》的人,还真不知道在讲什么。) 25 简文帝到华林园,他环顾四周,对左右说“在你能领会的地方用心,就不必去求远。这隐秘树林中的流水,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濠河、濮水,也会觉得这鸟兽禽鱼会自动来亲近人。” 26 谢太傅(谢安)对王右军(王羲之)说“人在中年时很客易哀伤,比如和亲友离别,都能伤心好几天。” 王右军说“人到桑榆(晚年)阶段,自然会这样,这时候就需要丝竹(音乐)来怡悦性情(原文陶写),可总是怕孩子们发觉,会破坏掉这欣怡快乐的趣味。” 27 支道林养了数匹马,有人对他说“道人养什么马,真俗。” 支道林说“贫道看重的是它们是好马。” 28 刘尹(刘惔)与桓宣武(桓温)一起听讲《礼记》,桓温说“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能听入心时,便会觉得再几步就入玄妙了。) 刘尹说“没讲到关键的地方,只是金华殿上的啰嗦。” (注,金华殿典故,金华殿是宫殿名,当时汉成帝在金华殿听郑宽中 张禹讲《尚书》《论语》,由于二人所讲内容了无新意啰里啰嗦,后人用“金华殿语”指了无新义。) 29 王长史(王濛)与刘真长(刘惔)分别后有回再次相见,王长史对刘真长说“卿更长进。” 刘真长说“这就如天本来就高。” (原文此若天之自高,这句语义出《庄子 田子方》“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无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按刘长真所引用话义,糙一点解释就“老子本来就屌,还要你个笨蛋来讲老子长不长进。”) 30 刘尹云(刘真长)“人们都在想王荊产(王徽)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人,其实这种想像就如认为高大松树下一定有清风一样不靠谱。” (这个要注解下,王徽出身官宦名门,刘真长意为出身名门未必就优秀。) 31 王仲祖听不懂有人对他讲的外语,于是茫然说“如果让介葛卢来听,想必能听懂他在说什么。”(注,介葛卢典故,按《左传 僖公二九年》说介葛卢能听懂牛叫。) 32 刘真长为丹阳尹时,许玄度(许询)来京都,住宿在刘长真给他安排的地方,房子里的床帷都是新买的,并且饭菜可口丰盛,许玄度说“如果能在这里长住,要比东山(许玄度隐居的地方)好太多了。” 刘长真说“卿如果能明白吉凶由人定这个道理的话,我保证让你长住在这儿。” 当时王逸少(王羲之)也在座,说“要是巢父、许由遇到稷和契,他们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二人听了王逸少的话,面有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