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自学编曲Part Five·混音篇(一)

2021-05-10 07:10 作者:BOHAN博涵  | 我要投稿

该来的(混音)还是来了。随着技术发展,现代音乐的混音比以前要复杂精细很多。如果是自己创作/编曲,混音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越来越多大师的混音从控制台走向了DAW,这也是现在大部分音乐人自己写作品常用的混音和制作方式。

这篇文章是参考Bobby Owsinski 的《The Mixing Engineers Handbook》的内容以及我微不足道的经验来梳理一个混音学习的框架,和往常的文章一样,意在自我总结自我提高。也希望对顺道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四版已经出了,想要资料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混音(制作)一直不是我的长项,我基本上是遇到什么问题就去搜相关的解决方案,大多数都是以视频的方式在学习,后来接触到这本书,自己在混音上学习的知识,逐渐有了框架,对混音的理解也逐渐在提升。

(然而,就像乐器演奏一样,即使明白很多专业知识,但也不一定能够演奏好,就是因为练习和表演的时间积累的不够多。混音也是一样的,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累积,然而我并不是制作专业,所以我仅限于给我自己的作品做混音,在实战的能力上是比较逊色的。即使我能够听到我的混音上的问题,不过能力的天花板并不允许我能够快速高效的满足我的诉求。不过好在这并不影响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混音学习方法和思路,即使慢一些,我也能够保证自己在持续的学习和进步)

音乐从作曲到发行的六个步骤

这里我想先补充一下,在音乐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靠下一个环节来补救。严格标准来说,一个好的编曲不能弥补一个差的创作,一个好的混音不能拯救一个差的录音。你在录音的时候就要想着,即使我不混音,这个曲子的标准也是绝对的高,那么你在混音的时候才会是点睛之笔,而不是补救失误。

首先我将从以下几大板块来梳理混音所需要学习的内容

  1. 监听

  2. 混音的准备

  3. 混音的技法

  4. 混音的均衡

  5. 混音的声场

  6. 关于频段EQ

  7. 关于维度/效果(effects)

  8. 关于动态

  9. 关于焦点interesting elements

  10. 高级技巧

  11. 母带处理

(书中一些关于历史背景,细枝末节的东西我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看看原著,这里意在把核心骨架提炼出来)

1.正确的监听 

一个混音师的上限是由他的监听(音箱/耳机/环境)决定的

“A MIXER IS ONLY AS GOOD AS THE MONITORS HE USES”

  • 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home studio的声学环境,绝大部分家庭混音室的声学环境都是不均衡的,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来提高声学均衡会对正确的监听有极大地促进;书中推荐了作者本人撰写的“The Studio Builder’s Handbook (Alfred Publishing, 2011).”来作为延伸阅读学习

  • 监听设备的选择上,就好像一个厨师选择趁手的厨具,一个乐手选择适合的乐器。书中的建议是:不要因为别人用什么监听你就用一样的;在买监听之前一定要试听;用你最熟悉的音乐去试听。让你的耳朵来判断适合你的监听。

  • 选择好了设备就需要set up你的设备,监听的摆放还是非常讲究的,看似小小的改动,可以极大促进监听环境的改善(放视频+图片),一个万元级的监听加上随意摆放效果都不如几千块的监听加上专业的摆放。具体体现在:

a). 音箱的距离和角度

b). 架音箱架/垫子

c). 音箱的参数设定

d). 高频扬声器的位置

e). 是否加与如何加低音炮

f). 使用耳机来监听

(这里我只列举框架,具体细节请看原著或者查询相关资料)

  •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监听的技巧,例如利用多套监听设备比对监听;在单声道(Mono)设备上比对监听

2.准备你的混音

准备混音可以说和混音本身一样重要。因为可以提升混音的舒适性和效率,减少失误。

“PREPARING FOR THE MIX CAN BE AS CRITICAL AS THE MIX ITSELF,since it allows for a more comfortable and efficient mixing session that minimizes mistakes and hassles. ”

  • 第一步是把你的轨道名称备注好,什么乐器让你自己和他人能够一眼看懂;把不要的轨道清空或者隐藏,并且重新按照逻辑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把区域标记好颜色,使整个布局更加清晰;

  • 不要在原始文件上混音,做一个拷贝。这样你还有补救的机会,并且方便与原始文件比对

  • 把音频的节拍对准,噪音杂音去除

  • 检查fades,确保fade-in没有cut掉内容,对应轨道的fade out同步

  • 提前做好叠轨(例如吉他,人声)的压缩

  • 把个别失准较多的音给校准,把MIDI中错误的音删除

  • 加入项目的marker,可以快速定位到不同的部分,例如主副歌桥,solo等

  • 创建group和sub group,让你对一个部分的混音更加快捷

  • 创建效果轨道,例如短,中,长的延迟与混响,压缩和限制器等,提前创建好效果轨道让你随时可以添加效果,不会打断你混音的思路。

  • 提前把乐器轨道assign给常用的效果轨道

  • 先听听你熟悉的参考混音曲目,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你的EQ也不容易失准

  • 准备好一个笔记本记下混音过程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 让混音的环境舒适一些,劳逸结合

具体的内容同样请参考原著,这些准备工作做好,能够大大增加我们混音的效率和舒适度。这里可以理解成,一名大厨要做饭,那么要准备好食材厨具(DAW和音频),把食材洗干净切好(音频处理好),调料摆好(效果器),最后再高校的炒菜。我之前看寿司之神纪录片的时候,里面也有说道,其实准备工作占了做寿司的很大一部分(原谅我是个吃货,我就喜欢拿做菜来类比)。但一般来说像我一样自己给自己创作,录音,混音的朋友其实在录音的过程中就会做好一些基本的混音准备工作了,我觉得也是很好的习惯。

3. 混音的技法

即使大部分混音师最终依靠他们的直觉,但有一些混音的步骤他们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去遵循。

“ALTHOUGH MOST ENGINEERS ULTIMATELY RELY UPON THEIR INTUITION when doing a mix, there are certain mixing procedures that they all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follow.”

  • 胸有成竹的混音。同样类比厨师做菜,成菜之前脑海中就已经有最终菜品大概的模样和味道了。我在“如何自学编曲Part Three·思路篇”中也提到了一样的概念。在混音之前,你脑海中应该臆想出大致的方向和成曲的模样。然后让这个“成曲的概念”引领你去混音,有的放矢。

  • 混音大的步骤:

a). the direction of the song

首先确定曲目的风格和乐手的演奏,给一个大方向(然后去加强这个方向);

b). Develop the groove

所有优秀的音乐,无论是什么风格,都有一个强烈的groove,;

(Groove是对平均节奏对抗产生的紧张感)

c). Find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and emphasize it

这些重要的音素让你不断的想去重复听这首曲子!

  • 考虑混音的高度,深度,广度

a). Tall指的是在频段上的均衡,(中高低频)尤其是参考reference track的时候

b). Deep指的是增加新的氛围感,空间感。通常用混响和延迟来实现

c). Wide通常指的是Panning,在声场的位置上更有趣

  • 确定一个好的标准之前,先来看看业余的混音的标志,来查看自己的混音是否不及格

a). 混音没有动态/对比

b). 没有聚焦点

c). 有很多的杂质,噪音,破音

d). 没有清晰度,没有打击感punch

e). 听起来过于遥远,没有亲密感(太多哦混响或其他效果)

f). 没有稳定的音量

g). 混音有乏味无趣的声音, (例如音色很无聊,一听就想关掉)

  • 考虑混音的6个要素(对应上述的业余混音标志)

a). 乐器之间的音量关系

Balance. The volume-le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al elements.

b). 每一个频段的乐器都清晰分明,每个乐器都在属于他们的最佳频段

Frequency range. Having all audible frequencies properly represented.

c). 合理利用好整个声场

Panorama. Placing a musical element in the sound field.

d). 增加一些氛围效果(混响,延迟,modulation),给音乐增加维度

Dimension. Adding ambience to a musical element.

e). 控制好整个曲目的音量,轨道与轨道之间,以及整个曲子的动态

Dynamics. Controlling the volume envelope of an individual track or the entire mix.

f). 编曲中需要有兴奋点,亮点,让曲子更加有趣

Interest. Making the mix special.

好的混音必须像一部好的电影一样有趣

必须有高潮,有紧张与释放,让听者潜意识的参与进来

总结:

  1. 正确客观的听到你的音乐(硬件与声学环境)

  2. 准备好你的混音,意在轻松,高效,准确

  3. 遵循混音的技法,大框架上提升自己的意识

混音是没办法“教会”,只能“学会”。一个优秀的混音师是他实践经验的总和,是在经历无数的“啊哈(原来是这样)”的瞬间累积而成的

“Mixing can’t be taught; it has to be learned. Being a good mixer is the sum total of all of your mixing experiences. It’s multiple “aha” moments that eventually get strung togeth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yyZ0IiVU&list=PLKufpTH3R6M95KFQA6N-MhgD5iZcVShPQ&index=41&t=736s 作者本人的youtube Channel 可以关注一下


剩下的部分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

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关注❤ 原文出处为我的知乎:BOHAN博涵

(PS:有想Mixing的英文原著书籍资料,可以私信我分享哦,大家一起交流进步,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如何自学编曲Part Five·混音篇(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