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西方政治哲学基础著作和学者(1)
当代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的基础基本是建立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 自文艺复兴开始萌芽, 资产阶级革命后开始蓬勃发展,到一战前基本完成奠基. 本文主要按大致时间顺序将基础性, 重要经典的学者和具备当代参考意义的相应著作进行整理,让读者能有一个初步基础的认识,并根据此进行阅读和了解。本文主要涵盖19世纪早期之前的主要学者著作,19世纪中后期至今会放在第二篇进行介绍。
一.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 15-16世纪,意大利
主要著作:
1.《君主论》(The Prince),此书被认为是现代政治哲学的第一批著作。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其中“政治无道德”的权术思想,即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此书的意义在于彻底分割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虽然马基雅维利也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但君主所应该做的是将善良与邪恶作为一种夺取权力的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一个聪明的君主会妥善的平衡善良与邪恶。他持有“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为了稳定政权,君主在公众上必须保持完美的名声,但在私底下则必须采取许多本质邪恶的政治手段,这也是他的著作最有争议的一点。

2.《论李维》(Discourses on Livy ),此书中马基雅维利总结了一系列的历史教训,描述了共和国应该如何成立、架构,涵盖了对权力制衡、政治权力分立的好处、以及共和国比君主国优秀之处。此书对让-雅克·卢梭的思想理念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尚面临着分裂状态,各公国和自由市之间征战兼并不断。马基雅维利生长于弗洛伦萨,效力于著名的美第齐家族(该家族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和推动),撰写了《君主论》这本书并献给弗洛伦萨的统治者洛伦佐二世.德.美第齐, 但未能得到重用。
二.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16-17世纪,英国
主要著作:
《利维坦》(Leviathan),此书为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奠定了根基,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对其后的孟德斯鸠和让-雅克·卢梭有深刻影响。霍布斯也认为人性本恶,人在自然状态中是侵略者,基于这个推理,政府要强大,法律要严格,执行要有力,这样才能避免人狼性的爆发。国家在防止侵略、发动战争对抗他人、或是任何有关保持国家和平方面的事务上是有无限威权的。至于其他方面,国家是完全不管的,只要一个人不去伤害别人,国家主权不会去干涉。

注:霍布斯所在的年代经历了英国的内战过程,保皇派和议会派之间的战争也引发了思想上的争议。他的著作对王权还有教权都发出了挑战。“利维坦” 本身是一种西方古代象征着邪恶的海怪。
三.约翰·洛克(John Locke) 17世纪, 英国
主要著作:
《政府论》(An Essay Concerning the True Original, Extent and End of Civil Government)。洛克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启蒙哲学家之一,并被广泛形容为自由主义之父。在此书中,他发展出了一套与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不同的理论,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时,其统治才有正当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时,社会契约才会成立,如果缺乏了这种同意,那么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权利。约翰·洛克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并主张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行政权与对外权的统一;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

注:在他生活的年代,君主立宪制和议会民主制还处于早期时代。但洛克的思想对于后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被广泛视为是启蒙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自由主义者。他的著作也大为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他的理论被反映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上。
四.孟德斯鸠(Montesquieu) 17-18世纪,法国
主要著作:
《论法的精神》(De l'esprit des lois)《论法的精神》其内容主要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政治理论方面,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并指出了每种政体的原则,对共和政体极力褒扬的同时也无情抨击了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最大的政治理论贡献在于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即要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注:该著作内容非常多,分为六卷,不建议全部都细看。因为是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律师,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很多思想都在其他思想家的著作中进一步得到了更系统的发展。
五.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8世纪,法国
主要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Discourse on inequality)卢梭讨论了两种类型的不平等:自然或身体上的不平等,以及道德上或道德上的不平等。自然不平等涉及一个人的身体与另一个人的身体之间的差异,它是自然的产物。卢梭并不关心这种不平等现象,因为他声称这不是公民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根源。相反,他认为道德不平等是公民社会所独有的体现在“财富,贵族或等级,权力和个人功绩”上的差异。该著作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

注:该著作可以被看做是另一本更著名的著作《社会契约论》的绪论。但社会契约论过于著名且思想广为人知,这本绪论式且视角更加独特的著作更值得仔细一看,具有很强的现实思考意义。
六.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 19世纪,法国
主要著作:
《旧制度与大革命》(The Old Regime and the Revolution)这是一部描述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社会的历史著作,作品分析了产生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社会力量,原著出版于1856年。该著作分析了大革命之前的法国社会——所谓的“旧制度”——并研究了促成大革命的力量,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早期历史作品之一。在这本书里,托克维尔发展了他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主要理论——连续性理论,即虽然法国人民试图使自己摆脱过去和独裁的旧制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之中。同时,该著作中对专制制度的缺陷提出了见解独到深刻的批评,以及对于阶层分化和阶层身份的认知提出了有趣的解读。

七.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 19世纪,英国
主要著作:
1.《论自由》(On Liberty)该著作,描述了政府的暴政,在他看来,这种暴政需要由公民的自由来控制。他将这种对权力的控制分为两种机制:属于公民的必要权利,以及“建立宪法检查制度,通过该宪法检查制度,应该以代表其利益的社区或某种机构的同意为条件”执政权的一些更重要的行为。” 因为社会在早期处于如此动荡的条件下(即人口少和持续不断的战争),所以会被迫接受“主人的统治”。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可以自决。有趣的是,米尔认为,多数人的专政要比政府的专政更糟,因为它不仅限于政治职能。多数意见可能不是正确的意见,一个人偏爱某种特定的道德信念的唯一理由是它是那个人的偏爱。在一个特定的问题上,人们会赞成或反对该问题。交易量最大的一方将占上风,但不一定正确。 因此,在法律上没有针对大多数人暴政的保障措施。同时,他指出,现实世界多样性与差异性是人类社会本该追求的目标状态。他认为只有保证个人在其自由疆界内自由追求个人福利的状况,才能够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以及提供给人们功利意义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带来的福利。

2.《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注意,这里所说的“功利主义”不是我们一般常识里所认为的那种拜金式的功利主义。穆勒从十九世纪伟大的法律改革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继承了他的功利主义版本的许多内容,边沁认为,幸福是人类唯一要做的事情,并且应该为自己着想。由于幸福是唯一的内在财富,而幸福多于少,所以道德生活的目标是使幸福最大化(注意这是较为初级的概念)。密尔则认为真正的功利主义者应以个人利益为基础,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协调起来,把一己幸福与全体幸福联结起来。他说:“我必须重申,构成功利主义的行为对错标准的幸福,不是行为者本人的幸福,而是所有相关人员的幸福……功利主义要求,行为者在他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之间,应当像一个公正无私的仁慈的旁观者那样,做到严格的不偏不倚。”因此,为社会效用带来最大乐趣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行动,或者正如早期功利主义的创始人杰里米·边沁所说的那样,是最大数目的最大幸福(即所谓最大化效用,这就是所谓功利主义)。
同时,密尔还说,人们应该追求这些宏伟的理想,应当避免那种被称作是“养猪”式的快乐和愉悦。因为如果他们选择从小事中得到满足,“某些不满情绪最终会蔓延。我们将变得无聊和沮丧。”米尔说,从小事中获得满足只能带来短期的幸福,其后,由于幸福是短暂的,可能使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乏幸福的人变得更糟。

注:密尔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辩证主义色彩,相比较先前所提的学者和著作,在思想理论上更全面完善,也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
总结
以上所有著作都有对应的中文版。其中主要推荐商务印书馆所编译的系列,即下图这种封面的。

以上所介绍的学者和著作,都是19世纪中页之前的,他们的思想当然非常伟大具有开拓性意义,奠定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而在方法上偏重于经验主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思想理论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19世纪中后期以来,直到当代,政治哲学同社会学人类学等结合起来,相互影响,得到了新的发展,迈入了更成熟的阶段,那些相应著作和学者会在下一期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