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像到不像——《艺术的故事》

我还没有写专业书的感想,因为大部分专业书籍都是以知识点为主,没有什么好写的。《艺术的故事》作为一本艺术史著作,看完之后我脑子里面有一些零碎的想法但又一团乱麻,我认为有必要写出来把它理清。
柏拉图在《理想国》当中,借苏格拉底之口称画家都是模仿者,他们的绘画是对现实事物的仿造,是现实的幻影,是诓骗的伎俩。如此看来在古希腊时代,“画得像”就已经是一个方向了,不过古希腊的绘画残留很少,只能从陶罐之类的东西上见到一些,即便如此,比起古埃及壁画还是更接近我们看到的东西一些。

众所周知,在中世纪罗马人的政权虽然衰败了,但后期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却越发昌盛。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宗教与世俗生活似乎是分离的,但在过去宗教是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东西,就好像现代人的手机一样。到了今日,虽然教会(包括不限于基督教)的力量在全球大多数地区都衰减了,但是宗教思想的子嗣依然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说:“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能起什么作用”。大量没有传承希腊化文明的创作者用他们的朴素的技艺去创作宗教题材作品,继而出现了许多从仿造自然的角度来看极为不成熟的作品。但对于没有被符号的滔天浊浪席卷过的人而言,这些画足以让他们感悟《圣经》的教诲。

一方面希腊化文明并未完全被消灭,只是蛰伏在地下等待生长;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推移,经济的增长也使得更多的人关注绘画与雕刻,同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宗教内容,艺术家需要更有表现力的手法。这既导致了宗教艺术的兴盛,也给后来宗教的衰败埋下了暗线。
让信徒感受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让信徒走入由历史与神话组成的缥缈过去。也许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自己没有想过,但在我看来,当他们不断发展解剖和透视,在模仿现实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时候,他们已经将宗教神圣化的幕帘拉开,符号的力量变得壮大,即便宗教依靠传统还能维持一些时日,但再也回不到那个依靠仪式与膜拜就能获得精神力量的时代。

毫无疑问,绘画是一种手段,就好像建筑设计一样,宗教建筑能建,难道世俗建筑就不能建吗?于是,当生活有了余力,人们也会请艺术家画一些私人作品,比如肖像画,又比如希腊题材的作品。在之前,艺术家就已经舍弃了程式化的创作方法——凡是国王便给一张脸加上一个王冠,然后穿个好点的衣服,旁边得注明是谁,以免认错。一条自由的道路已然出现,题材与手法的解放只是时间问题。
绘画作为手段获得了解放,但画家没有,因为他们使用同一种手段,所以被捆绑在一起。他们不同的追求更加凸显了绘画作为技术的普遍性。我们还记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何摆脱程式化的创作,让人物各具容貌与姿态。但是在那之后,这也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画中的人物往往是脱离现实的优雅,即便是死亡也要述说高贵和不凡。有的人对此表示异议,绘画要能表现平凡与狼狈,要去表现现实。诸如此类的争论世代不止。但这种争论只是传统的内战而已,他们还未发现更大的世界。


无论是库尔贝提倡的现实主义,还是安格尔所坚守的新古典主义,亦或者前拉斐尔派,他们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画面要清晰,要有模有样,让人能够仔细辨认。这是主流的观点。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晴空万里,雾、雨、雪都会模糊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清。话又说回来,难道我们平时就看清了吗?所谓的惊鸿一瞥难道是如同照相机一样把事物全部看见了?印象主义的诞生除了时代因素,也有其逻辑原因。


再之后,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我们在绘画上能感受到某些情感,这种情感是怎么来的?是我们观察画面来的,是某种题材以外的东西给我们的。逐渐地有一部分艺术家放弃了过去经常使用的题材,转向更小、更普通的题材。有的干脆放弃了具象,即不再描绘一个物体的样子,只用一些简单的形状来组成画面,只关注构图和色彩。

除了情感以外,人类的感知也被用来当作线索。当人去想象某个物体的时候,想象的只是某一个方向的样子吗?各个方向的写照往往是不受控制地同时喷涌而出,比如提到某某电脑,可能它的A面、B面、C面的样子一股脑全涌了出来,将这些涌现的形象全部塞在一起的就是立体主义。

绘画获得了解放,各种乱七八糟的主义层出不穷,但还有一些阴影存在。
稍微知道历史的人都能看出来,工业革命与近代以来绘画的某种联系,因为它们同处人类社会。但绘画只能代表表达方式,不同的派别只是不同的角度,并不代表正确与错误,也不像科学那样越靠近现在越先进。打倒某种表达方式,往往是打倒它所代表的群体,当那些群体销声匿迹无法卷土重来的时候,当这种表达方式被人遗忘并与他们分离的时候,它就能够复活。
而现在是一个遥远的未来,过去数千年的东西全部堆了过来,这是考古与历史带给我们的,我们在故纸堆里面能够随意采用……本该如此,但支配着我们社会运转的是工业化的思想,效率是第一位的。自然,那些无法用于辅助工业的作品,比如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是不会受到大众认同的。但这也是几十年甚至快百年前的事情了,经济的不断增长,印刷技术的不断增长,电视的诞生,电脑的出现,网络的袭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过去社会学科所指出的力量在化为现实,从无形变为有形,变成人类自觉使用的力量。
我们可以使用过去千年任何一种形式,去创造新神话,所有人都是新时代的传道士,身体力行地传达着时代的神话。
后记:透纳对印象主义有启发,但他本人并不知道印象主义,有人根据他的眼镜推断他可能患有某些眼部疾病,所以后来越来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