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万里的理想

2023-07-19 00:40 作者:雨中住着一  | 我要投稿

  今日到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长安三万里》,虽然我的学识不足以让我鉴赏李白等诗人的诗词,却让我对理想一词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三万里的理想是一种自我的想象,它不应该拘束于世俗的泥潭。李白作为商人后裔不能科举,但那又能怎样?李白以干谒诗依然寻求自己的理想。屡屡被达官贵族拒之门外,却又都能淡然处之,超然洒脱。他追求他想要的功名,却不被所追求的事物所局限。他想象自己想要的未来生活,奋力追逐,不顾世俗目光入赘,却不奢求一定得到功名本身。李白享受的是生活的本身,而世俗之人却只是想要生活的果实。

  三万里的理想是让自己成为自己。高适年少与李白相知相识,与李白不同,高适的才智没有李白那般耀眼璀璨,甚至武艺都不能称得上是冠绝群雄,按理说他与李白应该怎样也不能成为好友,更别说知己。但高适有一样是与李白同行,那便是理想,高适的理想是忠君报国,受世俗影响,却也被世俗所累,不是不得赏识就是技不如人,几进几出商丘梁园,回归故里看着日渐荒废的田地,却也初心不改。或许这份对理想的执着和恒心也是李白所殊途同“追”的。

  三万里的理想是一种自我可能性的丰富。李白曾供奉翰林,却很快受人排挤索然无味,之后更是加入永王麾下,险些丧命。但无论命运如何愚弄他,他却从能从夹缝中找到理想的先进方向。高适更是年少识文断字都有困难,只想靠一身武艺保家卫国,却被李白激励“总有一日,你心中的锦绣可以脱口而出”,终于能挥洒心中所想。初到蓟门入军旅,却看到了边塞的士兵与将军的巨大差异,窥探到自己理想的现实,却也没有放下自我的挖掘。返乡后勿怠勿忘心中所想,才能在暮年白发仍然驰骋疆场。

  反观如今的人们已有太多定式,规定好了何谓成功,相互攀比,却不能一窥心中所思所想,亦不能发现表达真实的自我。求学者不问学问如何进展,只求第一、发表、及格、录取、通过,前几天看过一个视频,教授问“如果你在其他所有条件都理想的条件下你想研究什么?”学生竟无一人作答,压垮理想的从来不是现实,而是不敢面对的自己。失败又怎样,错误又怎样,从头再来又怎样,再无机会又怎样,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在三万里理想的道路上便已成就了自我。工作者也不问工作如何进展,只求升职、加薪、改换门庭,工作成为了人们奴役麻痹自己的工具,既不能发掘新的自我,也不能让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越发精进,为自己带来新鲜感,剩下的便只有职业的倦怠和疲惫。

  许多追寻理想者,经常抱有如若不怎么怎么样,便不如一死的想法。但一个人一旦出生了,活着就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而这个事实如其他客观规律一样在它成立时,便已经保证了它的结果,因此死并不是一件需要急于求成的事情。三万里给的答案是失落时,先别急着去死,先再活一活。

  时常有理想者,常问如果这件事情做不成,我为什么要做它?如果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努力又有什么意义?三万里给的答案是人总是活在目标与现实的两点之间,人活的过程既是这两点之间的理想,而一个只想让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任何事情剥夺的。

  三万里的理想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是一种可以直面任何挑战的决心,是可以不顾世俗的洒脱,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坚持,是对自我品格的肯定与自信。愿我们今生都走在三万里的康庄大道上,不入歧途,各自精彩。


三万里的理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