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严重,疫情来源以及防治手段详解。我亲爱的朋友们请务必戴好口罩!!

海外监测到的武汉病例已经披露,而对发现病例的平均时间、武汉每日出境国际游客量、武汉国际机场所服务的人口量进行估算,则可以估算出需要关注的潜在病患数量。
然而,几位学者算出来的结果,与当前披露的确诊人数有些出入(具体数字我就还是不放进来了... 非常夸张)。
这也提醒我们要对疫情的严峻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当然也没必要恐慌,只需要努力做到理性认识、科学预防,照顾好自己与亲友。
计算疫情的文稿名称为《Estimating the potential totalnumber of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cases in Wuhan City, China》,几位作者来自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等机构。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钟南山指出,这次疫情的源头主要在武汉当地的海鲜市场,实际上这个海鲜市场里相当多的不是海鲜,而是“野味”,就是野生动物。综合各方面信息,初步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钟南山还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跟SARS病毒相比,尽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如果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答: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3、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答: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4、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答:(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4)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5)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5、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答: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
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此前,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截至22日11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41例。
问: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认知,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儿童等年纪小的人不易感染。是这样吗?启动联防联控机制
杨智聪: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不是100%清楚,也不知道它的致病原因,从流行病学上来说, 现在发病的主要人群是以60岁以上老人居多,但不能排除小孩子,所以不能说孩子不感染。
问:买不到医用外科口罩怎么办?
杨智聪:从全国发病情况来看,目前情况不是非常厉害的传染情况。虽然广东已公布14例病例,但普通市民不要过于紧张。关键时刻,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健康重视是好事,平时上街,如果没有感冒,也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在预防上, 市民可参照流感防控手段。首先洗手非常重要,保持手的干净,不要用手摸鼻子、眼睛;在一些人群密集或者是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市民能不去就不去,减少风险。专业部门做专业事情,普通市民安心过春节。
实用口罩科普:医用口罩、N95、KN95口罩有啥区别?
1月22日,一位3M技术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近接受咨询太多,想说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和KN95口罩的区别。
医用防护口罩:符合中国GB 19083-2010 强制性标准,过滤效率≥95%(使用非油性颗粒物测试)。要求通过合成血液穿透测试(防止体液喷溅),要求符合微生物指标。
N95口罩:美国NIOSH认证,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KN95口罩:符合中国GB 2626 强制性标准,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以上三种级别口罩的过滤效率的测试方法一模一样!所以过滤效率级别一致。
所以,大家买NIOSH N95和GB2626-2006 KN95的口罩是一样的。佩戴口罩的关键在于和面部的密合,就是不漏气!请大家佩戴之前仔细看看使用说明。

上述3M技术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工业口罩和消费品口罩核心标准是一样的,按GB2626标准的KN95就行,KN90其实也够了,医护人员才有体液喷溅,环境浓度很高的情况,才需很严格。但要注意,部分明星同款口罩美观,但不管防护效果。”
对于口罩更换频率问题,上述技术人员表示,脏了破了就换,三五天不等,或者医护人员去污染区了就换。
实际上,关于更换频率问题,目前,国外包括WHO对N95口罩的最佳佩戴时间一直没有明确结论,我国也尚无对口罩的使用时间作出相关规定。有研究者对N95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做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N95口罩佩戴2天,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力变化不大;佩戴3天过滤效率降低至94.7%。
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口罩:
1.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
2.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3.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时);
5.曾使用于个例病房或病患接触(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
6.若为含有活性炭口罩,口罩内有异味时。
老铁们,最近务必戴口罩外出,疫情其实很严重,保护好你自己就是保护好UP主的播放量!!

大家一定要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