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纵隔型肺癌

2023-02-13 16:46 作者:小河清请儿  | 我要投稿

主诉吞咽困难伴劳累、气促1+月。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59.650(<17ng/ml),

细胞角蛋白片段(CY纷扰1-1)升高,28.870(0-3.3ng/ml)

影像诊断

右前中纵隔软组织肿块,考虑纵隔型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

双肺多发结节,团块,考虑转移瘤

上腔静脉周围囊性病变或者栓塞,右锁骨下静脉癌栓形成,纵隔、北部多发侧枝循环。

纵隔级双肺门淋巴结肿大。

胸11、第4肋骨、第8椎体骨质破坏、肝脏多发转移瘤

纵隔型肺癌是指发生于肺部且靠近纵隔面生长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瘤体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多为肿瘤引起的干咳、咳痰、声嘶、痰中带血、吞咽困难、Cushing综合征和肢端肥大等内分泌改变;纵隔肿瘤很少有内分泌改变,这是临床上鉴别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的一个鉴别点之一。当纵隔型肺癌发生于右肺时,可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纵隔型肺癌从发生部位来看,可以是中央型肺癌,也可以是周围型肺癌;组织学上以小细胞型未分化癌多见,少数以鳞癌为主。

一、分型癌有3种类型:

Ⅰ、从主支气管或部分叶支气管发生的癌肿向纵隔发展;

Ⅱ、纵隔胸膜下的肺癌向肺内生长同时浸润纵隔;

Ⅲ、肺癌向纵隔淋巴结转移。

二、影像分型

三、1.中央型:主支气管或部分叶支气管发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纵隔发展,或尚在纵隔内走行的大支气管发生肺癌;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紧贴纵隔,并完全包裹肺门肿块和增大淋巴结。

2.周围型:纵隔胸膜下肺癌向肺内生长,同时/或主要向纵隔浸润发展。

3.隐匿型:原发肺癌恶性程度高,较早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增大、融合使纵隔增宽,可有胸水等其他的间接恶性征象,肺内原发病灶不明显或难以和肺炎、其他病因引起的肺部结节等病变鉴别。

三、影像表现:

1.X线表现:

      直接征象:纵隔增宽,纵隔旁肿块,边缘不规则,毛刺或光滑,侧位位于前、中纵隔多见,常见的主肺动脉窗消失。

      间接征象:阻塞性肺不张,膈肌麻痹升高。

  

CT表现:

      肿块内侧缘与纵隔无明显界线,或间隔为纵隔脂肪影,与纵隔锐角相交,肿块与纵隔贴近基底部往往小于肿块最大径线。

  1、中央型纵隔旁型肺癌

      平扫可显示肺门区肿块,边缘不规则,可有分叶,增强呈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强化不明显。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平扫时为均匀或不均匀密度,边界尚光整,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与肺门肿块融合时,鉴别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困难。另外还有间接表现如:肿块围绕和压迫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周围肺组织纹理较对侧减少,局限性肺气肿,远端阻塞性肺不张及肺炎,不张肺叶外缘光滑,紧贴于纵隔。

      2、周围型纵隔旁型肺癌

      肿块紧贴于纵隔,与纵隔胸膜粘连,分界不清,肿块呈分叶状,有毛刺及棘状突起,病灶内可有钙化或空气支气管征,增强后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均匀强化,外周强化,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肺血管影、“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有助于鉴别。间接表现可出现段、亚段支气管受累,表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

      3、隐匿型纵隔旁型肺癌



      

纵隔型肺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