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诸葛亮北伐之路》摘录5-祁山
祁山!祁山!祁山!
祁山堡:
建安年间叫建安城。曹魏先占据此地进行修缮,派兵驻守。诸葛亮出祁山,首先攻克此地,然后发兵陇西。此后,这里成了蜀魏间拉锯的战场。
诸葛亮大军穿过西和县重重秦岭,在祁山堡西南处离开山区,进入平原。至今那里还有一个地名“川口”,即川兵出口。祁山堡恰扼守在这个出口前方。祁山堡正对着的山顶,还有诸葛亮观阵堡的遗迹,与祁山堡成掎角之势。
祁山堡北侧是南北走向的北祁山。沿山麓南侧大路开进,可直达天水,沿途一百二十里,除木门外无险可据,易攻难守。更何况船队可以沿西汉水上溯,能以逸待劳。
西南方向可达礼县,属于直入羌中的通道,可威胁南安郡。
魏延曾在附近的阳溪大败郭淮,姜维和司马昭的铁笼山大战也在附近。
祁山堡没有藏兵洞,是一个进攻型要塞。它是一把通往陇西的钥匙,谁拿到这把钥匙,谁就掌握着天水与西和间广阔地区的主动权。
祁山武侯祠:
陪祀文官第一位是刘琰。
祁山堡南角中部有一个亭子,亭子下是一条地道。据说这里是一条汲水道,可直通堡前的西汉水。平时运水,战时出兵。
礼县:
从礼县绕过祁山后,有两条路可通西北。一条石营道,走董亭至南安郡(今武山县),攻击陇西中部;一条狄道道,走襄武(今陇西县)、狄道(今临洮县),最终打金城(今兰州市),威胁陇西西部。
诸葛亮祁山战略是对秦岭的迂回,而石营、金城二道则是对祁山战略的迂回。这两条路攻击范围比诸葛亮祁山战略更西,曹魏势力更弱,但意味着更遥远的路途和风险。
诸葛亮一生没碰过这两条路。只有魏延曾带兵深入羌中,在阳溪谷附近大败费瑶、郭淮。
经过蜀汉多次北伐,曹魏已经把天水陇西一带经营得如铁桶一般,祁山道越来越难走。到了姜维时代,他只能打迂回陇西的主意。第一次出石营,围攻南安,第二、三、六次走狄道。他每次如此攻击,战绩都不错,一旦回到诸葛亮祁山战略,就会大败。
景耀五年,姜维去沓中屯田避祸。沓中(今舟曲)位于武都西北,远离汉中和祁山道,被群山环绕。
舟曲在礼县西南两百里,有一条路直通狄道,和礼县恰成掎角之势。钟会灭蜀时,邓艾从狄道出发,从沓中直扑阴平。姜维在沓中,既是避祸,又是经营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