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JK再到JK(三):神经病,是个纸片人都是你老婆吗?

今天要听纱织姐姐的《想うコト》……
前面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了角色性的塑造以及细节的必要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角色受欢迎的原因,创造出一个众人喜欢的角色,最关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一个角色创造出来,必然是有其迎合的观众的,而最好的角色往往能做到迎合所有观众,但这样的神级角色可遇而不可求,大多数情况下的创作者们一般只会选择一部分的对象观众来设计角色,这样尽可能的将一个角色塑造的足够优秀的同时又不会出现剧情崩坏的事件。

人的个体和个体之间往往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在智商上都有差距。
但人的群体和群体之间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群体里可能有个体差异,但群体差异不会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绝大多数事物上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而这也恰恰是设计角色的最重要基础,即利用人的共性,通过设计角色和剧情,来让观众拥有“共情”,以此来塑造一个几乎完美的角色出来。
正常情况下,作品一般是分为两种的。

1.剧情为角色服务
剧情为角色服务的做一般情况下更多见于热血冒险类作品里,这类作品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出一个堪称英武无双的主角出来,这类作品往往会出现角色压剧情的情况出现,如果主角在某一段没有出现或者沦为次要角色,那么整个作品的剧情很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以至于在没有主角的剧情里,很多人喜欢选择跳过……

2.角色为剧情服务
这种剧情向的作品主要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展现主线和内核,而不是主角,就像是我们在玩过关游戏一样,实际上操纵哪个角色不重要,重要的是剧情里展现出的东西,同样,主角在这些作品里反而不是关键,就像是解谜游戏一样,我们更重视的是线索。
但这类作品的问题就在于,如果剧情设计出现问题,那么之前因为剧情问题强制要求主角进行了一些奇怪操作的隐患就会爆发,从而导致整个作品的大崩坏。

当然,实际上还是有第三种作品,即角色不为剧情服务,剧情也不为角色服务,而是角色和剧情全部为一个主旨去服务,塑造一种感觉也好,描述一个人物也好,哪怕崩掉所有的剧情都要把这个感觉和角色“立起来”,俗称射箭画靶。
这种作品优点非常多,冲击力强,剧情表现张力十足,角色往往一球砸中无数人好球区,封王称霸抢个萌王根本不是问题。
唯一问题就是太难写了……

但无论是哪种作品,所塑造的角色,本质上都是要引起人的“共情”,这一点上无论是“虚拟感”方面的角色还是“现实感”方面的角色都是类似的,无论是人“妄想”里的共情还是说有那么一些“现实”的共情,本质上都是为了引起观众的反馈,至于好的反馈还是坏的反馈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角色的属性方向和角色的塑造程度没有任何关系。

以《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这部作品为例。
三个角色就是为了引起不同观众之间的共情。
简单地说,大多数人应该喜欢加藤惠且不讨厌霞之丘诗羽,而对英梨梨没有好感,而喜欢霞之丘诗羽的人对加藤惠的恶感也不会太大。相对的,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英梨梨,那么他对加藤惠的好感就不会高到哪里去。

加藤惠是满足“现实感”的角色,而霞之丘诗羽是满足“虚拟感”的角色,但问题在于,这两者实际上有一定程度上是想通的,而随着霞之丘诗羽在作品里转化为和英梨梨一样的角色,而由加藤惠开始承担满足“虚拟感”角色的时候,整部作品的主线已经完全转化为了塑造这个角色,所以看上去不会有什么不适感,这在失去了一部分粉丝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路人粉,反而扩大了这部作品的受众。
我们以动画里前后两段不同的塑造为例。
第一季动画第二集(第一集只出现了最后一段),这时候加藤惠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现实感”和“三次元感”,因此此时的角色设计和情景完全偏向于现实化。

无情的吐槽加上普普通通的发型,以及面对男主的时候压根不在乎男主表情的点菜和对话,让惠彻底成为了一个“三次元女同学”,还是那种和你距离比较远的一种。
如果不是男主长相还算得上帅气又帮助女主捡了次帽子,想必这顿饭都约不出来。

比如在第六卷(动画为第二季第五集)出现的龙套男……
面对男主在“二次元里的二次元”方面的知识几乎是毫无反应,这一点来看,连作为背景的店员小姐属性都要足太多了。

(顺便说一句,这家咖啡店店员质量极高,从第一季开始到第二季……)
面对男主的对话也几乎是完全压着男主,完全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压制,比如所谓的“命运邂逅帽子还不如给亲戚的情分”,或者说“对于二次元根本不了解。”再加上氛围塑造以及其他两大女主角的冲击,现实意味十足。
男主那句话就可以完美为这时候的女主角定性了。
“远的不是距离,是次元啊……”

但是在两个人开始独立做游戏。
并且已经开始确定彼此心意以后,这个“现实感”的属性就开始失去了,以第二季第10集结束后与第11集两个人的约会(实际上是第八卷7.5话和第12卷的约会改过来的)来看就是如此。
如果出现在第一话,这跟“现实感”就几乎没有关系了。
但在前面两者已经独立做游戏的基础下,反而又衍生出了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现实感”,虽然本质上还是“虚拟感”的,但却给了人一种“现实感”的感觉。
按照我之前提到的,这就叫“幻术”了。
本质上,这时候两个人出现这种事情有没有可能?有的,男女主在确定彼此几乎唯一(随后问话确定)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约会逛街撒狗粮的事情不要太正常。
但可能性大不大?实际上并不大,因为男主此时才刚刚清醒过来。
如果是小说里看上去就正常多了,因为小说里还有好几卷的铺垫,然而动画里没有,但客观地说,动画里的改编反而更出色一些。
所以,第10集末,打扮成第一季第一集,像是“二次元里的美少女”一样的惠就出现了。

随后就进入了一般向恋爱小说中的剧情。
只要男主选择了“正确选项”,女主角就会给予“正向反馈”,这实际上非常重要,而且是女主角转变的关键。
所有“女朋友”的属性,在这一刻也就会配齐。
比如吃醋。

比如买衣服。

比如著名的“狗粮三连杀”就是如此。

送礼物后的娇羞。

再把所有的大包小包都交给你提溜着……

因此,在这部作品里,一开始主角的设计是路人感,但实际上后期丸户老贼设计这个角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和女主角谈恋爱。
因此他会塑造这样一个角色水到渠成的和你在一起。
让你在满足了“虚拟感”和“现实感”的同时又有了“代入感”,这也正是我之前所提到的所谓“射箭画靶”的作品,但问题就在于难写,甚至就技巧而言算是丸户史明作品当中最高的一部,这部作品的难点并不在于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女主角或者剧情。
而在于。
如果塑造出一个优秀女主角的同时又能让他被绝大多数人喜欢并且让观众有代入感?
如果不从整个作品属性上来看这部作品,而仅仅从其中几个角色的塑造上来看角色互相之间的攻略与对抗,就真的没意义了。
而安艺伦也,本质上就是这部作品的观察者角色,也就是代入的对象。
宝多六花的优势恰恰也在这里。

本质上,宝多六花和男主之间的感情体现实际上一直隐藏在剧情线下,比如六花那句莫名其妙的“如果你假装失忆的话就太过分了”,还有第三话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第五话、第六话和第九话之间的故事。
这让男主和宝多六花实际上有了一层隐藏的感情线,并且是男主承认了的。
如果只让男主、六花和茜三个人纠葛,其实JK感不会那么充足,而且宝多六花这个角色受欢迎的程度也不会太高。
但雨宫哲最聪明的一点就在于,他在宝多六花和响裕太之间,设计了一个内海。

内海这个角色,就是《DITF》里的214(胖子),《春物》里的材木座,这个角色存在的本质并不是为了吸粉或者推进剧情,而是为了给观众一个代入的角色,他的存在就是让你有一个感觉这件事发生距离不远的错觉。
甚至会刻意制造一部分六花和内海的冲突,来强化六花的“现实感”,最重要的就是第四集和第八集两个人的对抗了。


在第四集里,六花修电脑简单粗暴,内海出现阻止,随后反而是六花解决了问题……这种情况看上去很现实,但真正的现实必然不是如此。
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是真正的“修电脑”,大多数妹子绝对会在旁边喝茶……

第八话同样如此,一开始的冲突加上六花最后的道歉,让几个人的感情拉近了一步,但实质上呢,这种事情同样不太会出现在“现实”的角色里。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幻术”依旧是“幻术”,从本质上来看,宝多六花依旧是一个设计好的“现实感”角色,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角色。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宝多六花?
因为她符合“现实感”,那什么叫“现实感”?本质上就是在真正现实的基础上,用笔墨进一步用“虚拟感”去强化“现实”的一部分,比如宝多六花的口气和举动,来让你感受到“现实感”和“代入感”,同时又让你产生了迷惑性的思想。
或许这种少女在现实里也存在呢?
毕竟我们的女同学也喜欢戴着耳机走路,手上拿着Ipad胳膊上还有绑头发的皮筋,而且手机总是不停手。

用之前的话来谈,这种角色的塑造是非常困难的,他的难度在于:既要控制住现实感和虚拟感中的分界线,又不能让让主角过于现实,导致读者的观感缺失。
掌握到这一步以后,其实创造出一个“现实感”的人设非常简单。
用一般日漫里的做法也可以轻松做到,比如一个平平无奇的设定,给她一个正常人的属性,再给予一个略高一些的特点即可,整体属性上拔高一个层次,但本质上还是现实角色。
当然,从“人设”到“角色”这条路就真的不是一篇文章能解决的问题了。
最后,因为现实感的角色都有其共通型,所以本质上他们都是我老婆的分身,所以我只有一个老婆,而加藤惠、宝多六花、新垣绫濑都是我老婆在不同位面的化身罢了。
本质上,我只有一个老婆。
这个《从JK再到JK》系列就到此完结了,下一期作品预计会在12月12日开始推出。
开始写《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
顺便说一句,看到这里,有彩蛋。
我寻思,古立特的世界,可能是借助一个未来人的机器造出来的:

响裕太家在东京都练马市杜鹃台,也就是他们这个虚假城市就是练马市了。

难怪有创世纪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