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2023-05-19 21:02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科举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影响深远。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科举制”是隋朝起源、唐朝完善并在两宋发展成形。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些学者认为“科举制”的雏形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而不是隋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先秦时(主要是西周),中国的主要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即重要官员由某个家族世袭垄断,比如鲁国“三桓”、齐国“国高”、晋国“六卿”等等。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秦国建立了“军功爵制”,即以军功来选拔官员。“军功爵制”也是秦国强盛并统一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军功爵制”有个缺陷——与战争绑定。天下统一后,“军功爵制”无法适应战国乱世的结束,秦朝二世而亡也与此有关。后来的秦末大起义和楚汉之争虽然让“军功爵制”在西汉初年延续了一段时间,但随着西汉开国功臣集团的退场,“军功爵制”自然无法满足西汉的用官需求。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西汉君臣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博弈,建立了汉朝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是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委任官职;征辟制是皇帝和以三公为代表的开府选拔人才当官,皇帝选拔人才为“征”,开府选拔人才为“辟”。

但无论是察举制还是征辟制,推荐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不能直接当官的,而是要参加名为“策问”的考试。通过“策问”考试的人才一般会被授予专属头衔(如孝廉、秀才、贤良方正、贤良文学、直言极谏、孝弟力田、明经、明法等等),获得专属头衔的士人才拥有当官的资格。

因为察举制和征辟制都是通过“策问”考试选拔官员的,所以后世有学者认为察举制和征辟制的“策问”考试是“科举制”的雏形,科举制起源于汉朝。不过察举制和征辟制的“策问”考试后来名存实亡,因此主流观点还是认为“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为什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