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经·国风·秦风》

2023-03-22 14:02 作者:这青苔碧瓦堆  | 我要投稿

《诗经·国风·秦风》





译文:

众车辘辘行进,马匹额有白毛。还没见到君子,等待侍臣传令。山坡长着漆树,湿沼长着栗树。既已见到君子,一起坐着弹瑟。

现今不享其乐,时过已然耄耋。山坡长着桑树,湿沼长着杨树。既已见到君子,一起坐着吹笙。现今不享其乐,时过却已身亡。

拓展:

  1. 《车邻》这首诗从文本来看,似乎宣扬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2.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的誉美。
  3. 今人袁愈荌、唐莫尧等则认为是“没落贵族士大夫劝人及时行乐”之诗。
  • 邻邻:同“辚辚”,众车行进声。
  • 白颠:额有白毛。
  • 寺人: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
  • 阪:山坡。
  • 隰:低湿之地。
  • 逝:指时光流逝,一说去往他处。
  • 耋:七八十岁,此处泛指年老。
  • 鼓簧: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






译文:

驾车四马非常高大,六根缰绳握在手中。公侯宠信爱重之人,跟随公侯参加冬狩。

敬献这些应时雄兽,应时雄兽甚是硕大。公侯喊道左边射它,放出箭矢就能猎获。

游玩在那北面园林,四马动作已然娴熟。轻便马车鸾铃马衔,还有猎犬猃和歇骄。

拓展:

  1. 《驷驖》一诗展现的是公族威武雄浑的狩猎场面。
  2.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秦襄公“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的一曲赞歌。秦襄公曾助周平王东迁洛邑,被周王封为诸侯后,又驱逐犬戎,扩张版图,遂使秦国日益强大。因此,狩猎对于崇尚武功的秦国君王,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 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 驖:赤黑色的马。
  • 六辔在手:四马应有八条缰绳,由于中间两匹马的内侧两条辔绳系在御者前面的车杠上,所以只有六辔在手。
  • 媚子:亲信、宠爱之人,亦指贤臣。
  • 奉时辰牡:奉,敬献,一说驱赶。时,假借为“是”,此、这个。辰牡,古代按时节进献的雄兽,一说辰指母鹿。
  • 北园:北面的园林或园圃。
  • 闲:通“娴”,娴熟,熟习。
  • 輶车:輶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后常作使者的乘车。
  • 鸾镳:系着鸾铃的马衔。
  • 载猃歇骄:载,句首发语词,无实义。猃、歇骄,皆猎犬名,长嘴者曰猃,短嘴者曰歇骄。歇,通“猲”。






译文:

小小的兵车短短的车轸,五束皮饰扎在曲辕之上。活环穿绳皮条系于衡轸,侧板掩轨白铜环扣革带。虎皮坐垫长长车毂插轴,驾驭我青黑纹白后蹄的马。心中思念怀想那位君子,温润文雅就如玉石一般。他在木板建的房屋之中,我的内心深处纷繁杂乱。

四匹公马身体非常高大,六根缰绳持在御者手中。青黑纹和黑毛红马居中,黑嘴黄身和纯黑马在侧。绘龙纹的盾牌合挂车上,镀白铜的舌环及内辔绳。心中思念怀想那位君子,温润文雅正处敌方城邑。你正要以何时作为归期?为何我的心会思怀想念?

四马披着薄甲很是协调,矛有三棱刃底套白铜镀。纹理的盾牌上绘有彩饰,虎皮弓袋雕花带挂马胸。两弓颠倒交错收纳囊中,竹制弓檠用织带缠束起。心中思念怀想那位君子,不论入睡之后还是醒来。安静恬然正是贤良之人,聪明多智传扬美好名声。

拓展:

  1. 《毛诗序》认为此诗描述的是“西戎方彊,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表达的是对秦襄公的赞美。
  2. 还有“慰劳征戎大夫”说、“伤王政衰微”说、“出军乐歌”说、“怀念征夫”说等观点。
  • 小戎:周代兵车的一种,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
  • 俴收:兵车车箱底部的横木,因较常车为短,故称。俴,浅。收,轸。
  • 五楘:车辕上用五束皮革扎成的装饰。
  • 梁辀:曲辕,突出车前为穹隆形,如屋梁,故名。
  • 游环:活动的环,用皮革制造,滑动在四驾马车的当中两匹马的背上,中穿旁边两匹骖马的缰绳,其作用是防止骖马外逸。
  • 胁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
  • 阴靷:阴,指车下三面木板,以板木横侧车前,可掩蔽车轨。靷,引车前进的皮带,一端套在车上,一端套在牲口胸前。
  • 鋈续:白铜镀的的环扣着革带。鋈,白铜。
  • 文茵:虎皮坐褥。茵,铺垫之物的通称。
  • 畅毂: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 骐馵:骐,有青黑色纹理的马。馵,后左脚白色的马。
  • 牡:此指公马。
  • 骝:黑鬣、黑尾的红马。
  • 騧骊:騧,黑嘴的黄马。骊,纯黑色的马。
  • 骖:车辕外侧的二马。
  • 龙盾:画有龙的盾牌。
  • 合:指两盾合挂于车上。
  • 觼軜:觼,有舌之环。軜,两骖内侧的辔绳。觼用以系軜,因称。
  • 邑:敌人的城邑,一说秦国的属邑。
  • 俴驷:驾一辆兵车的四匹披薄甲的马,一说四匹不披甲的马。
  • 孔群:群马很协调。
  • 厹矛: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 錞:矛戟柄下端的平底金属套。
  • 蒙伐:上面画有花纹的盾牌。蒙,通“厖”。伐,盾牌。
  • 虎韔:虎皮制的弓袋。
  • 镂膺:马胸前的雕花金属饰品带子。
  • 交韔二弓:两弓交错颠倒放在弓袋中。
  • 竹闭:弓檠,保护弓的竹片。
  • 绲縢:绲,织成的带子,一说绳。縢,缠束。





译文:

初生芦苇茂密生长,白色露水凝结成霜。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另外一边。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漫长。顺流而下寻觅踪迹,宛若就在河水中央。

初生芦苇繁盛一片,白色露水还未干燥。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那头岸边。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难行。顺流而下寻觅踪迹,宛若就在水中高地。

初生芦苇稠密四布,白色露水还未消退。口中所说那个人儿,就在河水对侧之畔。逆流而上前去追寻,道路险阻且又曲折。顺流而下寻觅踪迹,宛若就在水中小洲。

拓展:

  1. 与《关雎》《桃夭》《淇奥》等诗一样,《蒹葭》也是《诗经》中传唱不衰的一首千古名作。
  2. 《毛诗序》解读此诗为对秦襄公的讽刺,认为他“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3. 清人姚际恒、方玉润等认为此为“思慕贤人”之诗。
  4.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写的是一男子对所恋之人的思慕追寻。





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还有梅树。君子来到这停息,锦绣衣裳狐皮服。面色红润如丹砂,正是君王之人啊!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基还有平路。君子来到这停息,青黑纹衣锦绣裳。身上佩玉锵锵响,寿命长久不会忘!

拓展:

  1. 《毛诗序》定为大夫对秦襄公的劝诫誉美,因其“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
  2. 朱熹《诗集传》承袭《毛诗序》说,提出“此秦人美其君之词”。
  3. 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是周代遗民服膺礼赞秦君之歌。
  • 终南: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郊外。
  • 条:树木名,又称山楸,落叶乔木,干高叶大,木材可制造器具。
  • 渥丹:润泽光艳的朱砂,多形容红润的面色。
  • 纪:山基,一说杞柳。
  • 堂:道路平坦如堂,一说棠梨。
  • 黻衣: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
  • 将将:同“锵锵”,象声词,多状金玉之声。
  • 亡:通“忘”,忘记。






译文:

啾啾鸣叫的黄雀,栖息在棘树之上。谁要给穆公陪葬?他名叫子车奄息。只有这叫奄息者,百人中之英杰才。来到穆公墓穴前,众人惴惴心惊栗。那苍茫的上天啊,歼灭我贤良之人!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

啾啾鸣叫的黄雀,栖息在桑树之上。谁要给穆公陪葬?他名叫子车仲行。只有这叫仲行者,只身能挡百人攻。来到穆公墓穴前,众人惴惴心惊栗。那苍茫的上天啊,歼灭我贤良之人!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

啾啾鸣叫的黄雀,栖息在荆木之上。谁要给穆公陪葬?他名叫子车针虎。只有这叫针虎者,只身可御百人侵。来到穆公墓穴前,众人惴惴心惊栗。那苍茫的上天啊,歼灭我贤良之人!如果可以赎回他,愿以百人换一身。

拓展:

  1. 《黄鸟》一诗,旨在谴责秦襄公以活人殉葬之事。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缪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 交交:鸟鸣声。
  • 从:此指从死,即陪葬,后同。
  • 子车奄息:子车,复姓,后同。奄息,与后文“仲行”“针虎”同为人名。
  • 维:通“惟”,只有。
  • 特:杰出人才。
  • 慄:同“栗”,发抖,打颤。
  • 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译文:

鸟儿疾飞于晨风中,北方森林郁郁葱葱。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难以忘怀。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

山上长着茂密栎树,湿沼生有梓榆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没有快乐。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

山上长着繁盛棣棠,湿沼生有赤罗之木。还没见到君子之时,忧心忡忡如同沉醉。怎么办啊怎么办啊,你忘我事确实很多。

拓展:

  1.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对秦康公“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的讽刺。
  2. 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妇人以夫不在而言”。
  3. 朱谋玮“刺弃三良”说。
  4. 何楷“秦穆公悔过”说
  5. 《韩诗》“君父忘记臣子”说等。
  • 鴥:鸟疾飞貌。
  • 钦钦:忧思难忘貌。
  • 苞栎:苞,草木茂密丛生貌,后同。栎,栎树,落叶乔木,叶呈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木材可制器具。
  • 六駮:树木名,即梓榆,树皮青白斑驳。
  • 棣:又作棠棣、常棣,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栽培供观赏。一说为郁李。
  • 树檖:檖树,一名赤罗,一名山梨,果实比梨小。一说“树”指直立貌。






译文:

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长袍。君王即将要起兵,修缮我那戈与矛,与你一起去赴敌。

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汗衫。君王即将要起兵,修缮我那矛与戟,与你共同去行动。

难道说没衣可穿?与你同穿一下衣。君王即将要起兵,修缮我那众兵器,与你一同前行进。

拓展:

  1. 《无衣》是一首气势雄浑、慷慨激昂的战争诗。
  2. 古人多从《毛诗序》之说,认为此诗旨在讽刺秦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
  3. 今人考证认为,此诗反映的是公元前年,犬戎攻破西周镐京,与王畿毗邻的秦国因而奋起反抗,御敌卫国。
  • 兴师:兴兵,起兵。师,军队。
  •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柄横刃,以青铜或铁制成。
  • 同仇:指共同赴敌。
  •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
  • 戟:古代的一种长柄兵器,合戈、矛为一体,青铜制。
  • 偕作:同起,指共同行动。
  • 甲兵: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






译文:

我送别舅舅离开,来到渭水的北面。拿什么赠送给他?辂车配四匹黄马。

我送别舅舅离开,思情悠悠难断绝。拿什么赠送给他?琼瑰和美玉之佩。

拓展:

  1. 《毛诗序》认为此诗写的是秦康公送别其舅晋文公离开秦国之事,借以表达康公对亡母的思念之情。这一说法基本得到大部分古今《诗经》研究者的认同。
  • 舅氏:舅父。
  • 渭阳:渭水之北。阳,山之南、水之北。
  • 路车:辂车,天子或诸侯所乘的车。
  • 乘黄:四匹黄色的马。
  • 琼瑰:次于玉的美石。





译文:

哎我呀!曾以深广大俎盛饭,如今每顿饭却无剩余。哎呀呀!无法承续当初之盛。

哎我呀!曾是每餐吃上四簋,如今每顿饭却吃不饱。哎呀呀!无法承续当初之盛。

拓展:

  1. 《毛诗序》判定此诗是对秦康公“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的讽刺,古今学者基本支持此说,认为诗人身份应该就是一位不再受君王重视的旧臣。
  • 于:通“吁”,叹词,后同。
  • 夏屋:大俎,大的食器。夏,大。
  • 渠渠:深广貌。
  • 权舆:本指草木初发,引申为起始。
  • 簋: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青铜或陶制。


《诗经·国风·秦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