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6.4 地球中心说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地球中心说
亦称“地静说”。是古希腊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不动,太阳、月亮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行。这一学说的思想最初是由柏拉图学派的天文学家欧多克苏斯提出的。他主张球形的地固定在宇宙的中心。后来亚里士多德从运动规律出发,主张凡物都倾向于宇宙中心,到达地球便静止不动。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支持,使这种思想在天文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又在其主要著作《大综合论》中,系统地论述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体系,故称为“地心体系”或“托勒密体系”。由于基督教的宇宙观念认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且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上帝为人创造的;上帝让日、月、星辰绕着地球转动是为了在白昼与黑夜给人以光明。当基督教接触到托勒密的“地心说”以后,便一拍即合。又经神学家们舞文弄墨,便把“地心说”与基督教义结合起来。因此“地心说”便成了基督教神学宇宙观的理论基础,成为阻碍科学发展的巨大障碍。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以后,又经过殊死的斗争,才推翻了“地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