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庆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2023-07-05 19:58 作者:bili_96270468333  | 我要投稿

为关爱独居老人,重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关爱独居老人、上门送温暖服务队于7月2日前往重庆市沙坪坝区清悦社区进行三下乡服务活动。 2日一早,我们队伍便到了社区附近,购好了中午为老人包饺子的各种食材后,就前往老人家中。天刚下过雨,老人家中没有开空调。见我们来了,老人打开风扇,热情地招呼我们。我看着这客厅,冰箱、沙发、桌子满满当当地填着整间屋子,但却收拾得很干净。老人邀请我们坐下,由于离中午吃饭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一行人就同老人聊聊天,还有人表演节目。老人说,他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他和他的夫人。其实这种事情很常见吧,我想起自己所知道的例子,有不少家庭都是儿女为了在外打工养家糊口而不得已将老人留在家中,或是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去了更大的城市,而老人只愿意留在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不是特例,这是现在的人们,又或许是未来的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独居老人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声音太微薄了,就像他们脸上的老人斑和皱痕一样,在深深地却又是无声的诉说着。 老人说,大城市才能谋求发展。他看向我们:“读书就是最好的出路。”他那一瞬间是在羡慕着我们吗,就像我们羡慕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孩子无忧无虑一样?我不知道。我想起我的祖母,她也曾对我感叹道,她说她当年成绩在班里很好,可是后面供不起她上学,于是就没再读书——同那个年份的大多数人一样。她说她如果当年多读了些书,如今就可以少走多少苦路,她看向我,说她的孙子一定不要耽搁学习,要好好读书。 当年的我并没有在意祖母所说的话,我认为这和那千千万万的劝人学习的话没两样,无非是读书重要吧,读书要刻苦吧。如今有了些见识和感悟却发现那句我并未放在心上的话竟然老老实实地躺在我的记忆里,而且句句诛心。 我们和老人聊着各种话题:重庆的天气,等会儿饺子要蒸还是煮……老人对我们很热情,在我们眼里,独居老人是需要照料的弱势群体:在老人眼中,我们或许又是一群正从土里冒出新芽值得呵护的晚辈。 老人乐呵呵地看着我们不是很熟练地包好一个又一个饺子,整个桌子上洋溢着亲和的氛围。我想我们是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仅仅在山村,也有可能在城镇,他们年轻时候卖力的嘶吼,等到晚年却又悄然无声。我们误认为我们与他们之间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诚然,他们不听我们的流行乐,我们不知道他们嘴里唱着的是哪一段戏词,时代是有时代的差异,但人也有人的和睦。 等到饺子煮好,老人拿出家里的调料,我们一群人围着桌子准备吃饺子,老人为我们拿出碗筷,一次性的。我这才看到,在他们家中叠放着不少一次性的碗筷。我们包的饺子很多,是打算让老人把吃不完的饺子冻好了后面随时可以方便吃,可老人执意要多煮一点,吃完饭后老人又走到门前跟我们告别。 下午我们又前往另一位老人家中帮助他清洁卫生。这位老人腿脚有些不便,对于我们的到来他很高兴,他说由于他脚患疾病这些事情都难以完成,他的家人没有管他,他说但是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像我们一样的志愿者来帮助他,给他打扫卫生,陪他聊天,他很感激。 其实老人家里还是比较干净的,地面上只有少许灰尘,没有显眼的垃圾。这位老人真真正正地向我们展现了独居老人的困境,他们有些老人或许患有疾病行动不便,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空虚,这位老人的家人没有再管他,而他自己又不便于独立生活。我想我们应该注重独居老人的生活以及精神需求。当代的年轻人学识是先进了,或许也是更聪明了,不少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他们要逃离农村,读书的确是一条出路,但读书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回头看看,看看社会最真实的样子,看看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也希望社会上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独居老人。

重庆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