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标题党】好友抑郁了?别担心!掌握这5条,包你变成抑郁症最信赖的朋友!

2018-12-21 16:56 作者:一只角落里的翻译君  | 我要投稿

镇楼图就用之前去的内蒙古大草原吧~

大家好我是在一只在角落里的不知名的翻译君。我在医院待着实在太无聊了,碰巧又看了微信上某老师转发的某资深教师的教育经验觉得……这么水的文章,我也能写,不就是把别人说过的东西自己再说一遍再取一个特别博眼球的标题!于是乎就冒出来了这篇文章的想法。

因为是水一篇专栏嘛,所以大多数内容都是没什么新意的老生常谈,不过第5条我觉得是我自己的一点点感悟,算是那么点“干货”吧!大家看着玩玩就好啦~

(๑• . •๑)

1.“想想我”变成“还有我”

很多人很热心,安慰人的时候会说“难过的时候你就想想我”,然而这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作用的,因为对方会觉得“谢谢,可是想你并没有什么用,因为你也帮不到我”。

所以不妨试着改成:

“下次你难受的时候,不要忘了你还有我!”

单纯地去表达“无论怎样,你还有我在你身边”的意思就好了。陪伴就是最大的支持。

2.“你该做”变成“可以做”

抑郁症其实最怕劝其实很多人都有体会,类似“你试试多运动运动”“你试试给自己找点事情做”的致命金句大家肯定也是耳熟能详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提建议的话,试试看给你的建议找一个比较“科学”的理由,然后用第三方的态度去提出来。比方说运动,直接跟对方讲“你应该多运动运动”估计收效甚微。不如换成:“我看好多文章上说,运动一下可以促进分泌多巴胺,可能就能让你开心一点,你要不要试试看?”

“你应该”本质上市“(我觉得)你应该”,是已经帮对方选择了,而单纯的提议“你可以试试……”,则是单纯给对方一个可行(或者不可行)的选择,它本身是中性的,决定的权力仍然在对方。那么哪一个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已经一目了然了吧~

3.“你试试”变成“你陪我”

接上条,一般来讲抑郁症会比较缺乏做事情的动力,加上思考习惯,建议往往会变成“劝说”,从而适得其反。所以这时候,不要以对方为主体,而是把它变成“你自己的愿望”,变成诸如以下的说法

“我发现路边新开了一家特别好喝的奶茶,第二杯半价呢!你陪我去好不好!我自己一个人喝不了啦!”

“哎呀老在室内好闷啊,我想去公园看银杏哎!你那么懂植物的,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你给我讲讲怎么分辨雌银杏和雄银杏呀!”

“啊!我的书皮坏掉了,你最擅长包书皮了,你再帮我包一个好不啦?”

等等。

这一条的核心思维在于,把你的建议,变成你的需要,把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变成你需要他帮你做的事情。这样营造出的“被需要感”,对于抑郁症的缓解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际上建议的内容没有变,但是换了一个说法,表达的意愿的主体就不一样了。

4.“想开点”变成“去吃药”

“想开点”这个是致命金句很多人也都知道了,就医的重要性也不再强调了。如果你一定要日常表达一下关心,可以询问一下他最近吃药就医的情况。为什么这个可以问呢,因为就医是基于第三方专业人士的话题,它本身是客观专业性大于主观个人观点性质的,所以是比较安全的话题。况且很多人无论是出于自觉不自觉,容易赌气不吃药或者真的忘记吃药(我自己就是- -),这样的关心也是比较容易获得直接反馈,或者说效果的关心。

5.“你很棒”变成“你真棒”

其实上面四点,基本都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说我是闲着没事想搞一回事情水着玩的。但是这一条,是我个人感觉最想说的一点了,涉及的语气和表达的意思的差别非常微妙,被我的好友们称之为“高段位招数”2333

先来分析一下,当我们对一个人说出“你很棒(。/!)”的时候,普遍其实是带着多少一部分的“审视”心态的,是通过对对方的“行为”“成果”等等做了一番评价,然后得出了“好”这个判断,于是说了“你很棒”的话。所以哪怕是出于单纯的鼓励,对抑郁症说出“你很棒”的时候,多半也不会被对方真正地接受,一般是会觉得“很感谢你,但是我没觉得”,然后不了了之这么一种状态。

但是如果说换成“你真棒”,它代表的更多是种“感叹”,或者说“为你高兴”“我也很高兴”“你好厉害“我好佩服你”。这样表现地会更加热烈一点,也比较容易令对方接受。给你们个表情自己领会一下:

你真棒(๑•̀ㅂ•́)و✧

最后祝小可爱们都能早日康复!

(ฅ>ω<*ฅ)

翻译君于

2018年12月21日


【标题党】好友抑郁了?别担心!掌握这5条,包你变成抑郁症最信赖的朋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