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力可控放电避雷针35KV 110KV 220KV

2022-02-10 10:58 作者:陕西伟信防雷科技公司  | 我要投稿

产品简介:

塔高出地面二、三十米,并暴露在旷野或高山地带,所以遭受雷击的机会很多,必须采取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架空线路装设避雷针,有效地对杆塔进行屏蔽,从而保证线路的安全供电。这种新型的可控放电避雷针是经长期防雷研究和大量的高压试验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保护范围大、绕击率低、放电电流小、感应过电压低。该针以变化缓慢的小电流上行雷闪放电形式释放雷云电荷,避免强烈的下行雷闪放电危害为设计基础。通过数干次高压放电试验证实它引发的上行雷,具有保护可靠性能高、范围大,且不受保护物高度影响等特点。特别适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更好地保证了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可控放电避雷针以变化缓慢的小电流上行雷闪放电形式释放雷云电荷,避免强烈的下行雷闪放电危害为设计基础。通过数千次高压放电试验证实其引发的上行先导具有保护可靠性能高、范围大,且不受保护物高度影响等特点。

工作原理:

雷云对地面物体放电不外乎以下两种方式:上行雷闪和下行雷闪,一般来说,下行雷闪时,先导自上而下发展,主放电过程发生在地面附近,所以电荷供应充分,放电过程来的迅猛,造成雷电流副值大,陡度高;上行雷闪,一般没有自上相下的主放电,它的放电电流由不断向上发展的先导过程产生,即使有主放电因雷云向主放电通道供应的电荷困难,所以放电电流副值小,且陡度低。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浏览更多信息。

产品原理:

根据尾部带金属线的火箭比高层建筑更容易引发上行雷的经验分析得出,要成功地引发上行雷,针头需要达到以下要求:在引发的上行雷发生之前,针头附近的空间电荷应尽量少,以便于自主针针尖向上发展放电脉冲。当需要引发上行雷时,针尖处的电场强度应足够高,以迅速产生放电脉冲。

电力可控放电避雷针实拍图

保护特性:

为了验证可控放电避雷针是否达到设计目的,我们用正极性操作波和直流分别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在等同条件下用正极性操作波放电获得的可控放电避雷针与富兰克林避雷针的保护曲线。试验时模拟雷云电极离地面高度为8.5m为了严格的考核可控避雷针的保护性能,操作波试验时没有附加直流电场,可控放电避雷针的保护特性明显优于富兰克林避雷针,就主要参数绕击概率和保护范围而言,是令人满意的。

1、绕击方面

可控放电避雷针有一个相当大的几乎不遭受绕击的保护区域。例如当绕击概率不大于0.001%时(显然在这样的绕击概率下,被保护对象遭绕击的可能性时相当相当小的)保护角高达55°,相比之下富兰克林避雷针实际上几乎没有不受绕击的区域。

2、保护范围

当被保护对象遭受绕击概率允许达到0.1%(目前规程规定的允许值)时,可控放电避雷针的保护角达到66.4°,而富兰克林避雷针保护的保护角远远低于此值(因此,在雷电活动强的地方沿用富兰克林避雷针保护是笔经济的,被保护物遭雷击的可能性也还存在)

运行观测及效果:

可控放电避雷针的雷电流较小,运行中须监测雷电流幅值+现场无源时可用磁钢棒,虽然误差较大,但可满足观测基本要求。为满足雷电流不同幅值的测量灵敏度,应选2个支架测孔,其测孔中心与载流体中心的距离(测距)一般分别取5、10 cm。可控放电避雷针与地之间串联一放电计数器记录超过50A的放电电流次数。

技术参数及安装要求:

1.避雷针安装高度h低于200米时,保护角65°,地面保护半径2.14h;距离地面高 度hx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2.14(h-hx)。

2.主放电电流的平均幅值I<7kA;

3.主放电电流的陡度≤5kA ⁄us;

4.基本消除雷闪时产生的感应过电压,安全释放入大地;

5.绕击概率(不大于十万分之一时)的保护角为55°;

6.接地电阻合格:一般地区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10Ω);高阻区及无人区的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30Ω);

7.抗风能力:风速>50m/s;

8.安装方便,使用期内免维护;

9.安装高度应高出铁塔最高处,并使架空地线处于保护范围内。升高支架与铁塔连接可靠,并能承受当地气象条件的最大风荷。

适用范围:

产品适用范围: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高层建筑、独立金属杆的顶部、无线通讯基站、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化学品、雷达站、油库、气象台、军事基地、矿场等。

可控放电避雷针的结构:

可控放电避雷针由接闪器针头、接地引下线导体、接地装置构成一套保护系统。它的针头不再是单针,而由主针、生态环、贮能装置组成。



电力可控放电避雷针35KV 110KV 220KV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