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二三事
我知道我的观众中有不少中学生,希望你们能看完吧,虽然我自己也还在读书,社会经验是很欠缺的。可如今网络是无孔不入的,很多社会的阴暗一面,青少年们过早地接触到了,何况网络环境积弊由来已久,许多潜在的魔爪不可不查。
一 网暴就在你我身边
这两天粉发女生的事情算得上是群情激愤。某种方面来讲,这位当事人是幸运的,她的事情能够为人们关注,在身后有人接过接力棒发出她不能再发出的呐喊。可这毕竟是少数。
石沉大海,被迅速淡忘的,并不是少数。
我本科阶段时有一位在同一个大专业门类的同学,没什么交集,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经常在宿舍吹口琴。
原谅我糟糕的记忆力,我已经记不清楚是具体什么时候了,总之是在本科阶段,我听到别人说他跳楼自杀了。
事情的起因是他被人抓住在女厕所偷拍,这件事情被曝光到了网上,他因而遭受了长时间的网络暴力,最终走向了不归之路。
偷拍固然不对,可罪不至死,我不知道将他曝光到网上的人是何居心,是否一开始就不留台阶地想要让他社死,甚至置之死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惩罚也需要分轻重,这样的结局过于残忍,而且令人唏嘘。我只是在这表情平静地敲着键盘,可他的父母悲痛欲绝、撕心裂肺的感觉我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但总之,这么一种现象已经是客观存在了,这么一种思维模式已经在一部分人的脑海里面根深蒂固:我遇到事情,我不考虑别的解决方法,我就是要挂人,要TA一辈子社死!
经常在表白墙上看到各种各样言辞激烈的挂人贴,然而很多实际上都是生活中的细碎小事,完全可以沟通解决的。但很多人就是这样,没有沟通,只想着挂上表白墙,让大家骂!要他们社死!
这样的氛围之下,网暴是很容易产生的。它距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一个小小的闪失,可能就会将这尊瘟神招惹到身边。
人性中的恶,永远不要去忽视和低估。
我考研上岸的时候,当时和父母就达成了共识,尽量地保持低调,不要主动晒成绩,别人问的时候,也首先含糊其辞,除非别人真的追着问,不然也不会说的很详细,就说上岸了就行。
嫉妒心是非常可怕的。这不,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摆在了面前。
诚然,晒成绩本身没有什么错,错的是那些嫉妒心作祟下生出的歹意,可类似“不能要求受害者改变,应该要求加害者改变”这样的观点,不是做不到,实在是来不及。这种改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处在这个缓慢的进程中,我们谁也没有办法快进,只有把一切交给时间。因而,眼下能做的只有保护好自己。
二 冤冤相报何时了
这次粉发女生的事情热度起来后,有两个现象说来非常引人深思。
其一,当事女生已经深受其害,可新的一轮网暴已经开始了。很多人跑到那些加害者的账号下面开始辱骂,言语是同样的不堪入目。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搞人肉,将这些人的个人信息公布出来,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其二,很多人抱怨,那些网暴的人只是“生活不如意”,为了发泄情绪罢了。批评的很好,可再看看这件事情本身,很多人的言论也已经脱离了网暴本身,开始拿着这位女生当枪杆子使,将问题扯到了其他话题,比如性别对立上面。那么,他们这样做,是否也是在借这件事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呢?
果然,人是健忘的,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如果犯和加害者同样的错误,那么我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我相信这些人只是出于正义感产生了强烈的愤怒,因而冲动行事。可这样冤冤相报,一环套着一环这样下去,我想,也同样对事情的解决和环境的净化毫无裨益,只会在这个令人反感和不舒适的氛围下继续,当一件事情渐渐被淡忘,下一轮风暴又当袭来。
死者的鲜血不能白流,逝者的呐喊当永远铭记。我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关头冷静下来思考一下。
三 真真假假难分辨
除了容易引起过激的情绪外,网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信息真伪莫辨,经常谣传千里,一错再错。
信息爆炸带来的除了激增的信息量之外,还有下降的信息质量。已经有学者指出,地理大数据的“五度”里面,“时空精度”是偏负面的,大数据的精度很低。这虽然描述的是地理大数据中的现象,我们类比到网络中的信息横流中,情况却是出奇的相似。
比如这次网暴事件,粉发只是一个诱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盗用了这位女生的信息去搞事是更直接的原因,可很多地方都被传成了“因染发被网暴”。
我想,哪怕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也应该尽量传播真实的信息吧。
举一个可能对我的观众们来说更形象的例子。之前所谓网易举报下架第三方启动器的事情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就传的万人空巷,大家群情激愤,声讨网易,类似的视频也是接二连三地出现。当时我虽然已经开学,基本上也每天都能打一会游戏,就我自己使用的PCL启动器而言,我没有看见任何异常。所以当时我多少有些疑惑和观望的。至于被传下架的BakaXL,我没有用过,但我想那些实际使用的人应该也是会自己求证的。
事实证明我的观望是正确的,随后龙猫和TT702都出来辟谣。整个事件就是一出闹剧,网易并没有干什么大动作,只是被别有用心地人抓住了大家对网易常有微词的心理大做文章。
有人说了,网易自己名声不好,以至于有人传这样的谣言,大家都信,活该。是啊,可这是网易之前的事情啊!和这件事情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如果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只看这件事的话,网易确实没做错什么啊!
但我想,经此一事,谣言的可怕之处是否给各位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信息洪流中的你我,每日都在遭受着不同的信息轰炸,在这种时候,更应该去求证真假,而不是急于做出什么响应。如果能力有限或者渠道有限无法求证,就应该先持观望态度,等有权威或当事之人出来提供了可靠信息之后,再做出相应的行动不迟。
四 沟通是缓解对立的良药
如果经常网络冲浪的话,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这个网上到处都是对立。哪里有对应词,哪里就有对立。
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人们总会平白无故的产生敌意?
有个叫智能路障的UP有一期视频关于这一点谈的很好,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
说到底,人还是想寻求同好的,需要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这种感觉,最后就来源于根据各种各样的关键词对立站队。
这种过程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交叉性。自发,也就是不需要刻意引导。我跟B站玩虚无的伙伴们认识,不需要什么外力介入。只因为去年4-5月那段时间的高强度更新,圈子就马上建立起来了。交叉,就是你可以在同时有好几种站队。比如游戏里面你站MC,电视剧里面你站三国演义,哆啦A梦的胡子和鼻子你站胡子……
当有了这种朦胧的归属观念后,人就会对另一个群体的人产生非常强烈的敌意,这种敌意也是自发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从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别人。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在自己内心的思想斗争中先抬高自己,打压对方,从而获得对自己站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的满足。
很显然,这种站队和对立,在网上很容易被放大。很多都是不大的事情就能引起争端。就拿MC来说,一个纹理更新,多久前的事情了,一直吵到现在,那这个话题引流的视频到现在还是能成功引流。只要有人吵,那就是给自己增加互动量,这样是屡试不爽的。
为什么会把对立群体的人妖魔化呢。归根结底还是缺少沟通。你和本群体的人话是投机的,沟通是顺畅的,只要沟通,就能建立一定的关系纽带,情感作用下都会把自己素质最高的一面展示出来。
抱着这种心态,去和对立群体的人进行交流,你也会发现,对面也都是正常人,大家都一样,不是什么牛鬼蛇神,只要肯交流,大家就能好好相处。这种沟通交流的能力,也许不起眼,还真的不可或缺。
五 破除茧房的努力
上面说的站队,还会有一种现象,就是被提及很多的信息茧房。
网络也会强化这一点。流量至上的时代,推送算法才不会在乎你的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乎你的全面世界观的建立,说白了,你的一切,你的死活,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他们只想要你的点击和流量。
你看到的都是喜欢的内容,不断地重复之下已有的观念会强化,既然强化就会走向偏激,偏激了就会容不得一点沙子,就会对不同意见充满了戾气。
为什么网上戾气这么大,我想也有信息茧房的功劳。
为了破除这一茧房,我也做过一些努力。虽然不见得我就掌握了最好的方法,但我有一个很现实的结论,就是这种过程很痛苦。
跳出舒适圈,然后去探索未知区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
我尝试过用小号,性别填成女,经常搜一些叠纸的游戏,女性问题什么的,果然,也被推送了一些社会上的女性话题的相关问题。里面的评论我也会去看,说实话,里面有些骂男人、厌男的话真的是不堪入目,看的人很不舒服。可是我耐着性子看完了。我为的是不要让自己束缚在那一点点认知里,起码对双方各自的诉求和困境都有一个了解,也算是能给自己增加一点知识面。我看完了渤海小吏夸刘备的视频后,也会去看中二酱黑刘备的视频,看看双方都是怎么说的。总之,这是一个要自己摸索,而且有很多荆棘的过程。但我想是有好处的。
大概想到了就是这些。深夜了,心绪刚好也比较平静,赶快写了下来,可能明天就写不出来了。文笔就那样,也比较混乱,但也算是肺腑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