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 (全35讲)

导论(一)
- 思想文化潮流一方面体现为一种理念,另外一方面也具有社会性,体现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中。
- 思想文化有什么用?人最关切的东西——幸福(古希腊)——幸福指什么?
- “生存”不是物理概念和生理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 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 人过一种人值得过的生活——人需要寻找意义,为什么人经常感到困惑和迷失?
导论(二——四)
西方思想文化与现代性问题——马克斯韦伯(Science as a vocation.学术作为志业)
The fate of our times is characterized by rationaliza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and, above all, by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Precisely the ultimate and most sublime values have retreated from public life either into the transcendental realm of mystic life or into the brotherliness of direct and personal human relations.——Max Weber
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
intellectual : make things intelligible
发展:
- disenchantment(解魅) enchant(让人心醉神迷)enchantment(着魔而喜悦)意为“如梦初醒”
- “着魔”对于西方而言是沉浸于宗教世界的魔力之中。对于中国,指沉浸于非理性的事物中(如天命)。
- 解魅就是从宗教的或者神迷的意义世界里摆脱出来。
解魅如何发生?
在韦伯看来,这是由于理性化所造成的。他认为这与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有着内在联系。
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两个源头:1.古希腊的理性精神;2.希伯来的宗教精神
1.理性精神可追溯至柏拉图“洞穴隐喻”(代表了理性主义最早的源头):
①太阳代表善(理性),而善只能通过知识来获得。阳光就是理性,它赋予我们真实知识的可能性(柏拉图有知识、意见和愚见三分:愚见→没有头脑的人;意见(opinion, happen to have而没有依据)→普通大众;知识→有理据的意见)。——理性是真理之源
②柏拉图“洞穴隐喻”:洞穴内外是两个世界。洞穴里,在没有阳光的世界,是一种理性被遮蔽的蒙昧的世界。而洞外,在有阳光的照耀下,看到的是世界的真相。
③走出洞穴后,是不可逆的变化,没有一个出来的人还愿意回到洞穴里。
2.所谓启蒙就是接受理性,摆脱蒙昧,从魅力的世界走向真实的世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价值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什么是启蒙?》(1784)
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逃避这批判的,宗教企图躲在神圣的后边,法律企图躲在尊严的后边,而结果正引起了人们对它们的怀疑,并失去人们对它们真诚崇敬的地位,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能博得理性的尊敬。——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81)
造成的影响?
发展:
1.前现代世界的意义秩序:在以宗教或形而上的概念作为社会统一的文化中,价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那些最终极的基础去,具有普适性和客观性。它最终依赖的中级基础是超验的概念,如上帝,天及自然等概念,是不可验证,也是不可质疑的。
2.对所有的事物都必须用理性去辩护(rational justification)
3.导致的问题:我们所承认的价值没有办法用理性去支撑:事实与价值的分裂
4.“实然”与“应然”之间应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休谟(实然→what is事实判断;应然→what ought to be价值判断)
5.现代科学技术标志着现代社会理性主义的发达。(解决what is的问题而不是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
6.韦伯把理性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韦伯认为,价值理性(vaule rationality/substantive rationality)是无法达成一致的。
7.价值主观主义,又称为价值相对主义,主要认为价值或价值判断仅仅与判断主体具有相关性,即因为判断主体的不同而具有相对性。【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无法用理性去证明】
8.理性最典型的作用是用推理和计算。由于价值和意义的根据无法进行推理和计算,所以其判定便具有了主观选择性。所以价值和意义的主观选择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和多元主义的时代。
9.在解魅以后的世界中,理性的作用只是工具性的。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时间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达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universal life)。以前convention
10.韦伯:现代文化的诸神之争:价值多元主义与合理的分歧是现代社会最大的特性。现代性的一个根本的文化特征就是价值的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多元主义。一个充满价值纷争的世界,一个多元论的世界,没有最终的裁决。
11.文化相对主义:当代文化人类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潮,其中心思想是,以往人类认识的标准在所有社会中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哪一种文化的价值可以做最终裁决】
12.韦伯论“诸神之争”:从生命本身的性质来理解,它所知道的只有诸神之间无穷尽的斗争。直截了当地说,这意味着对待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是不相容的,因此它们之间的争斗,也是不会有结论的。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现代社会进入了理性化的时代。
13.尼采最早预言了虚无主义时代的来临。所谓“超人”是指能够大无畏地面对生活和人生的无意义性的人。
总结:
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世界已被除魅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现代性最重要的一点是理性化的过程。现代社会的理性是一种工具化的理性,以计算和推理为特征,以有效性为判决标准。
理性本身,对价值判断是无法应用的,这在文化上就导致了“价值多元主义”或者韦伯说的“诸神之争”。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两个需要区分的重要层面:①心灵层面:对个人精神状态、心灵秩序的影响——造成了生活的无意义性meaningless(无根基groundlessness)。②社会制度层面:存在着工具理性蔓延以后的商品拜物教。
导论(五——九)
- 现代社会的制度特征
工具理性带来的现代制度的特征:高效率、非个人化、可预测性。
高效率: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已经成为主导性的,衡量社会机制、社会体制安排、制度安排的准则。
非个人化:制度的运转不再取决于个人特征,而是由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及社会功能定义来决定。现代性社会的非个人化使人与人之间获得了一种平等,但与此同时也让社会变得冷漠和不近情理。
可预测性:现代人的高度不安全感,everything I can control。现代社会是从因果关系来把握世界。
1.工业化(分工、流水线生产)突出体现了韦伯的“工具理性”的概念。流水线生产的特点:低成本、高产量、短时间、高效率、高度分工和专业化(诚信本身不是价值Intrinsic value,而是工具价值)。监管是punish and rewarding system,不是伦理价值,本质上仍是工具价值。加强监管本身加强了工具理性的过程,要诚信不是因为诚信是好的,而是会吃亏、不合算的。
2.经济学认为,人是自利的经济动物。“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主要思想:①“经济人”都具有自利的本性,即追求自身利益是个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②“经济人”具有理性,每个人都是根据成本收益原则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理性人反过来强化了自己看待自己是理性人的态度的文化(工具理性反过来塑造价值理性)。
3.韦伯三种权威类型:权威的正当性legitimacy。①传统型权威:其正当性来自超验的权威,君权神授。世袭制是其突出的代表。②魅力型权威:Charisma,领袖魅力权威。正当性来自于领袖具有超凡的禀性、非常的气质或者是魔幻般的才能。革命政权是其典型代表。③法理型权威:正当性来自人们认可的成文法律consent。民主政体是当代的典型。表现:法律程序主义是一种关于程序在法律事业中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论。行政制度的全面官僚化bureaucracy、科层制度。韦伯所提出的现代官僚体制的特征:①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服从官职的义务。②个人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hierarchy。③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④根据契约授命,即(原则上)建立在自由选择之上contract。⑤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不是选举)——在最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获得的、通过证书确认的专业业务资格。⑥采用固定的货币薪金支付报酬、薪金根据职务等级、职务责任等分级管理,多数官员有权领取退休金。⑦把职务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exclusively occupy you。⑧可看清自己的前程:职务“升迁”根据年资或政绩,或两者兼而有之,取决于上司的评价。⑨工作中完全同“行政管理物资分开”,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己有。⑩接受严格的、统一的职务纪律和监督。【指定的而非任命的】
4.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的最纯粹类型就是借助官僚制度的行政管理班子进行的统治。不是有官僚制度就能够形成法理型统治。因为,基于法理型统治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全面的理性化,它的基础是有技术专长的官吏阶级和合理性的法律。所有上述原则都用明文的规则形式公布出来,形成制度化的、抽象的、普遍的管理模式。在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是非人格化。官僚制度在以科学、技术和知识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全部的生活经验证明,基于实践(工具合理性)的行动比基于信念的行动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更富有成效。
5.当工具合理性成为时代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精确、稳定、富有效率、有纪律的官僚制度应运而生,不仅存在于国家和法律的领域,而且发展到教会、军队、政党、企业、社团、大学等社会组织之中。精确、稳定、富有效率、有纪律的官僚制度:①具有高度的形式主义特征,符合工具合理性的基本要求。②行政官员必须忠实于职务所要求的法律法规准则,而不是个人。由于排除了个人的感情因素,一切事物都成为可计算、可预测、可控制的,形成了一个非个人性的具有高度形式合理性特征的官僚机制。官僚制度为了能够从专业业务资格上最有能力者中选拔人才,必然要求废除根据人的社会出身、财产多寡等不平等因素对人的后选资格的限定,废除行政管理物质和权力占有上的等级制度,推行普遍的社会、群众民主。②行政技术效率被置于重要地位。现代管理体制是在“解除世界魔咒”后最有效的、最流行的、最主导性的组织形态。
- 现代世界的个人生活
1.自主意味着自我担当,独自担当选择的后果,无所依托。【孤立、孤零零】现代人一方面表现为极度自信,另一方面却极度脆弱。意义的失落,价值与道德的个人化,没有凭据的人生成为时代的征兆。
2.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
3.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有形亦无形,对人提出的是功能性的要求,没有将人当成丰富的、有情感的人来对待。/非个人化的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机器,对每个人提出功能性(工具性)的要求,个人的人格、道德价值观念、兴趣、美学、趣味都不再重要,能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不按社会的专业分工来打造自己,是很难生存的(大学的系科划分越来越细致)。也就是说,你必须成为社会大机器上的零件。差别就是,你是一个更精确、更高级、更精致的零件,还是一个粗糙的、不合格的零件。
在理论上,现代人被允许拥有各种自主的选择,因为没有绝对的权威中心,对个人的发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现代人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而是要竞争成为一个合格的、优质的“零件”。因此现代人必须压抑自身的发展。
社会分工带来社会发展的效率,每个人按照结构功能的社会制度被定义为整个社会机器的一个“零件”,人与自身产生一种疏离感。
4.异化alienation:哲学和社会学概念。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揭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现代人现实的生命形象陷入了工具化和客体化的宰制之中,韦伯将其称为现代性的“铁笼”cage on。【铁笼具有双重意义,稳定的工作是对生活的保护/庇护所,同时又是一种禁锢,禁锢在一种生活模式之中。人在理论上看起来是高度多元的、充满个性和充满差异,但人和人变得很像】社会隐形的控制——社会机器的运转,把现代人早就成类似的人。福柯认为权力具有弥散性、隐蔽性和微观化,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于社会生活中【penetrate若有若无,潜在规则是无形的。它会让你产生“哇”的高兴,而现代人没有很踏实的、永久性的、持存性的价值关怀,不断需要“哇哇”的小惊喜填充每一个虚空的时刻。现代人容易高兴也容易不高兴】
现代人的心灵状态:从自主的幻想与可能,到他律(被制约)的现实。埃米尔迪尔凯姆《自杀论》【这个体制有一种无所不包的能力,将反叛的东西吸纳进它的轨道中】
5.现代文化中的金钱
韦伯的现代性理论是宏大叙述,整体性的和机构性的分析;而西美尔则注重现代性之中个体的心性品质和体验结构,关注的是微观的碎片构成的现代人的心灵和精神品质即所谓“感觉社会学”。西美尔讨论的主题为,时尚、生活风格、精神生活、现代艺术、金钱、冒险等。
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审查现代性的分工,分工产生的“极端和彻底的专业化,知识普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普遍的文化困境就是客体文化与主题文化的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其结果是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成了碎片——“货币哲学”《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货币古已有之,但现代经济生活使其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对韦伯来说,这一变化的深远意义在于理性化机制的形成。对西美尔而言,其深远意义首先在于,货币成了个人生命中“不受条件限制的目标”。
金钱越来越成为所有价值的绝对充分的表现形式和等价物,它超越客观事物的多样性达到一个完全抽象的高度。——《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前现代的人生目标是一个恒定的,潜在生活目的,但对于现代人而言,金钱成立生活最直接的目标,成了“持续不断的刺激”。在西美尔看来,“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的说法绝非比喻,而是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以金钱为中心的生活所产生的生命感觉与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所产生的生命感觉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上帝的观念超越了所有具体的事物,是终极性的抽象综合。在上帝的观念上,生活的矛盾获得了统一,生命中所有不可调和的东西找到了和谐。同样,货币超越了所有具体事物,显得可以调解一切生活矛盾。“金钱越来越成为所有价值的绝对充分的表现形式和等价物”,人们相信金钱万能,就如同信赖上帝全能。
6.金钱和语言
金钱如同纯粹的形式,使得具有不同质地的生活内容和方向相调和。金钱就是现代生活的语法形式,生活中“彼此尖锐对立、遥远陌生的事物找到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并相互接触”,成为活的语言。
金钱一视同仁地支持截然相反的生活品质,同样推动“大相径庭的思想方向和情感方向”,就好像上帝的观念可以被不同的人利用,任何人地可以通过金钱这一语法形式表达其道德偏好。货币经济生活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持续的个人自由主义诉求。【以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的,现代通过金钱衡量,是可以被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独特性被替代掉了,而独特性的关系是无法计算的】在前现代的生活形式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是明确的、固定的、个人化的personnal contactment ;在货币经济生活中,人们很少依赖特定的个人,每个人只依赖自身。人们依赖供货商,但却可以经常随意更换具体的供货商【供求关系】。
在货币经济生活中,人们通过金钱所能获得的只是功能上的等价物,事物本身的价值是无法被衡量的。【因为可以用金钱替换,所以人与外界的联系(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孤立,又因为用金钱替换的东西是一样的,因此人变得越来越同质化】
在前现代社会,个人社会的交往、友谊、婚姻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形式(人同他人的外在联系有人身属性);但在货币经济关系中,人们可以随意更换具体的依赖对象(人身退出日常关系,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在)。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虽然增多,但人对他人个性化的、独特性的依赖减弱,人反而变得冷漠。【现代社会的诸多特征是悖论性的】
所谓现代自由,不过是货币生活给个体性的内在独立感带来的广阔空间【可以被金钱替代,因此人是有些空洞的】而不是为人们个性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生活中越独特的关系越难以被替代。
货币经济生活并没有为人们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使个人化的自由成为可能,由此导致了利益、关系、理解的平均化、无差异化和同质化。
当千差万别的因素都一样能兑换成金钱,事物最特有的价值就受到了损害。一西美尔
西美尔说,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纯粹审美态度的个性人物会对现代深感绝望”,为什么“关心内心救赎的人的灵魂”总是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总是神经质、紧张兮兮地活在大城市中。《孤独的人群》
尼采 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