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雪 ——斗建在子 铁马冰河

2022-12-07 12:40 作者:上海汉未央  | 我要投稿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于每年阳历12月6-8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255°为大雪。


        壬寅年大雪交节时刻——

        阳历12月7日11:46:0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涵是天气更冷、寒气更深。大雪实际指降雪的概率与趋势比小雪更大了,降雪量却未必很大。



        此时我国大部最低温度普降至0℃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南下前沿,冷暖空气交锋地带,往往降大雪,甚至暴雪。


        大雪节气与雨水、谷雨、小雪等节气一样,均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大雪为十一月节,消息卦为复卦。

        从卦象分析,异卦相叠,震卦在下在内,坤卦在上在外。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

        动在顺中,外阴内阳,循序生动,无往不顺。


        雷,即生命意志之象征和元阳力量之先声。

        地内有雷,九地深处一声雷震,地心开,阳气萌。


        复,即归终而重启,极致而回归,是天道寰周的起讫点与周而复始的转折点。


        大雪与冬至,合为仲冬,共应复卦。而两者毕竟不同。大雪为节气,冬至为中气。真正的地底雷鸣、一阳来复,还需待到冬至。从大雪到冬至,日头还在降低,日照还在缩短,日影还在拉长。大雪正是元阳回归前的至阴时刻。


        此刻,天阳远逐于九天之外,地阳深潜于九地之下,宇宙间残阳剥尽,新阳未生,阴阳悬隔,阴气弥漫,山川封闭,万象肃穆。


        《象》:“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彖》:“ 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北纬30度 2022年12月7日19:00 全天星空

定之方中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轸旦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这便是说——

        仲冬之月,日躔于玄武第一宿之斗宿。

        初昏时刻,壁宿(即玄武第七宿)居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轸宿(即朱雀第七宿)居于南方中天。



北纬30度 2022年12月7日19:00 南天星空

东壁南正




北纬30度 2022年12月7日6:00 南天星空

翼轸南正



        当代大雪昏时中星,壁宿南正,与《礼记·月令》“昏东壁中”相合。当代大雪黎明六点南天中星,约在朱雀之翼,至七点日将出则中星为轸,与《礼记·月令》“轸旦中”相合。当代大雪昏、旦中星,与《礼记·月令》所处战汉时代基本一致。


        《孝经纬》曰:“......后十五日,斗指壬,为大雪。”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


        大雪,在阳则太阳黄经255°,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壬(天干)或亥子间(地支)的方向,在卦则古人称为坤(先天八卦)或坎(后天八卦)的方向,夜空星针已近于指北。




        月至子月,便如,时至子时。

        新的一天始于此刻,新的一年(回归年)始于此月。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大雪在子月,律吕为六律第一——黄钟。


        《白虎通义·月令》:“十一月律谓之黄钟何?中和之色;钟者,动也。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


        郑玄:“黄钟者,律之始也,九寸。仲冬气至,则黄钟之律应。”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汉书·律历志上》:“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



        ▲ 冻雨(雨凇)


        强冷空气席卷南方,尤其黔、湘、鄂等地,易出冻雨。地面及物体表面生成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造成极大影响。据《长江中下游气候》统计,每年12月,长江中下游气温降至–3~0℃时,冻雨出现几率达76%。


        ▲ 雾凇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形成雾凇需气温很低,且水汽十分充足。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更是难得。


        一般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西北、东北及长江流域大部,先后出现雾凇,在湿度较大的山区更为多见。我国冬季雾凇日数较多的地域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


        雾凇是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致灾,严重时压断电线、树木,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 凌讯


        大雪前后,黄河内蒙包头段结冰封河,而上游兰州段因纬度偏南而未封。河水流向已封河的河段,由于封河河段的冰层和凌坝阻挡了上游来水,迫使水位抬高,易在包头河段产生水漫河堤之害。若强冷空气来得晚,12月易引发流凌之灾。



        ▲ 雾霾


        12月,在刚刚入冬的江南,晨温较低或雨雪过后,近地湿度大,有时出现成片的大雾区。北方则可能迎来雾霾天。



        ▲ 白灾


        强冷空气往往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冬雪益处很多,尤其有利于缓解冬旱,农田保墒,冻死病虫。但降雪成冰路滑,易致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暴雪封山、封路,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称为白灾。


        ▲ 冬雪南移


        江南局地始有初雪。人们为油菜、果树等作物培土、窖肥、御寒。利用农闲储备柴火、木炭,防寒过冬。

        ▲ 冬田管理


        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以免因寒流侵袭而降温太甚,为冬作物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之需。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还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故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若下雪不及时,人们还须在天气稍暖时浇一两次冻水,提高小麦越冬能力。或修葺禽舍、牲畜圈墙等,助禽畜安全过冬。


        ▲ 冬莫等闲


        要加紧兴修水道、积肥造肥、修仓入仓等。女子则三五成群,扎堆做针线活,如印年画、磨豆腐、编筐、编篓等,赚钱补贴家用。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水体比陆地降温慢。地先封,河后封。

        大雪节气,北方河流都上了冻,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谓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本草纲目》有“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之说。现代医学认为,红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还可有效防止钙流失。



大雪 ——斗建在子 铁马冰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