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300万辆,比亚迪到底做对了那些事情?
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先生曾这样预言道“电动化的进程在加速,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只有在快的过程中才能超车。”2022年的今天,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早已席卷全球,一骑绝尘的比亚迪当之无愧成为了那条“游得最快的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整个行业,王传福先生的话,也逐一应验。
那么比亚迪到底“游得有多快”呢?
从0到第100万辆,比亚迪用了13年;
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1年;
从200万到300万,仅用了半年。
如果说前13年的100万辆是厚积,那么用一年半时间就卖出了200万辆就是薄发。
当德系和日系的车企高管们还在为是否应该All in新能源而进行激烈的内部博弈时,比亚迪已经在琢磨如何把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做得更好。比亚迪用13年的时间,构筑起了自己的技术壁垒,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从市场统筹,技术研发,产品规划,再到供应链,生产一线以及最后的终端销售,比亚迪已提炼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对于比亚迪的成功,业内人士,乘联会的秘书长崔东树曾这样分析:“比亚迪销量的优异表现,主要得益于综合技术以及产品体系化的设计,从技术和生产制造这两大支点带动巨大增量。”
崔秘书长的分析当然没错,但我觉得还得加上两个原因,一是高瞻远瞩,看准了赛道,找准了风口,并且耐得住寂寞,坚持投入,在黑暗中等待花开。二是精准卡点,决策果断。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而且底子较差,无论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或是相关专家人才的培养,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用市场换技术,卑躬屈膝,只求有所进步,但匍匐多年,进展仍然不及预期,想来也是,国外车企们几十甚至上百年积累起来的极高的技术壁垒岂能轻易让我们偷师,终于是我们一厢情愿罢了,所以,国内汽车行业终究还是“当了舔狗”。。。
但也不至于是一无所获,正所谓穷则思变。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在2007年,彼时,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如那鱼肚白,属于新兴产业,尚未在国内市场大规模推广,国家也还没启动新能源补贴,因此,行业前景并不明朗,在当时,燃油车正大行其道。
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却以超越常人的商业嗅觉敏锐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黎明即将到来,曾公开表示“未来的天下是混合动力和电动车,而不是汽油车的。”并官宣在当年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次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F3 DM,正式宣告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开始。
这一干,就是15年,岁月弹指一挥间,在时代的浪潮里浮沉,比亚迪栉风沐雨,一路打怪升级,期间屡次被同行嘲讽,毕竟,在当时花如此大的投入去干一件暂时看不到曙光的事情,确实会被人质疑,但比亚迪咬紧牙关,挺了过去,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巍然不动,苦心专研十余载,终于彻底掌握了三电等核心技术,并在技术、人才、供应链、品牌等多个方面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当友商们幡然醒悟过来时,比亚迪早已领先了多个身位。
如果说前面这些这是铺垫,那么比亚迪今年3招妙棋,才是真正的致胜王牌。敢在3月份就领先同行,全面停产燃油车,这是比亚迪今年第一招妙棋。
妙在哪里?
第一,响应号召,助力国内“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凸显行业龙头的示范作用。加速企业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加速转变消费者对比亚迪的传统认知,对于拔高品牌形象,加深消费者认知有莫大的作用。
第二,虽然彼时比亚迪的燃油车销量占比每月都在递减,但全面停产燃油车,仍然意味着产品规划、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需要重新分配,但比亚迪顶住了压力,并很快适应了节奏,为后续的产能爆发奠定了基础。
第三,砍掉燃油车类别后,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与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价格相近,但体验上是降维打击的,这就意味着同等价位下,比亚迪车型的性价比更高,更具吸引力。
大举进军海外市场,提前建立消费者认知,国内国外两手抓,这是比亚迪今年走的第二步妙棋。
妙在哪里?
第一,依托此前大巴等ToB业务国际化先行打下的基础,进一步发力全球市场,完成从单一商用车到乘用车的拓展。
第二,新能源汽车行业方兴未艾,有能力出海的势必是有技术有资本的大车企,这点已成共识,那么这就对培养消费者初步认知有重要作用,也为比亚迪后续的市场投入,如何投入,如何本土化运营提前摸清道路,这属于先发优势。
第三,两极反转,带头反攻欧美日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是既定事实,以比亚迪为例,刀片电池,DM-i&DM-p混动技术独步全球,更有CTB一体机身和e平台3.0,随便放到哪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王炸,即便是欧美日的老牌车企也不敢轻视,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比亚迪将以降维打击的姿态横扫全球。
量变引起质变,比亚迪冲击高端,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是比亚迪今年走的第三步妙棋。
16号发布会当天,比亚迪官宣两则重磅消息:一是推出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一季度亮相。
二是推出个性化的全新品牌,公开招募优秀经销商加盟。高端品牌“仰望”将主打安全与性能,定位高于5月官宣的腾势,售价区间在80万元至150万元。
妙在哪里?
第一,内部外部条件都已成熟。论技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专利破万,一直是行业之最,且作为杀手锏的DM-i&DM-p混动以及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广受好评,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再者,比亚迪在供应链上有绝对的产能和成本优势,这是比亚迪稳如泰山的大后方。论销量,比亚迪目前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破300万,荣登全球第一的宝座,这是比亚迪的底气所在。
第二,新能源汽车市场已逐渐成熟,比亚迪冲击高端是水到渠成的事。直接看数据吧,2020年,全国所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只有110万辆,2121年,这个数字激增到近300万辆。今年光前10个月,全国新能源销量就已激增至440万辆,放到全球市场来看,也是如此,更出现了比亚迪和特斯拉这种行业巨头,一旦行业巨头出现,证明这个行业已不是纯粹的蓝海了。
(图源水印)
(图源水印)
另外,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均价突破了17万元。今年6月份以来,比亚迪新发布的车型中,多数售价在20万元以上。
比亚迪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和世界舞台的中央,别无选择,唯有向上,冲击高端,这是符合商业诉求的,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不得不打的一场硬仗。谁先站稳高端,谁才能在后续竞争中占据绝对话语权,这是至关重要的。
2007年,王传福就曾为比亚迪立下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车企的宏愿。
如今14年过去了,比亚迪已是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尽管一路艰辛,但比亚迪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一个为中国汽车而战的使命。
比亚迪的昨天,是崎岖坎坷的,但请相信,比亚迪的明天,必是那光彩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