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晌江湖 35:锋芒毕露,不如韬光养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刀剑,亦有烟火气。 — 写给青春,以及未来的哲思。

01
最近几次看樊振东的比赛,都有一些不那么痛快的感觉。相比他以前全力霸道的打法,现在的观赏性确实差了点。一方面可能是审美疲劳了,另一方面,看得出他在转型。现在多了些迂回,多了些套路。算计虽然算不得马龙般的老成,但确实在努力打得丰满一些。
有时候,竟会错觉: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吴敬平教练曾经说他只管“凶下去”就行,不用管那么多的套路,现在是否不合时宜了呢?从大背景来看,新塑料球时代,防守确实变得比以前容易,球的旋转和速度质量没以前那么高,他的球可能比以前好防了。另一方面,年岁见长,人总不能老以筋骨为能。打得丰富点,套路更多,办法更多,不会一条路走到死。状态不对付的时候,也能把球赢下。
如果说以前樊振东只是在“亮花招”,那么现在更多地在比拼内力了。
就像赏鉴书法一般,赵孟頫的字固然秀美非常,有些甚至比王羲之的笔划看起来俊雅。但王羲之字里行间一股浑然天成的洒脱仙气,却使其层次更高一档。
我和老爸在对比两位国书协友人的作品时,我只看到了其中一幅的俊秀流畅,却不如老爸那般,看到了另一幅平淡的笔划下,其实“苍劲有力、漂浮如云”的内力修为。
也许,现在的樊振东也是如此吧。漂亮的拳脚已不留恋,更多的控制、反控制、细微之处的把控与调配、算计,才是自己正在努力的。正如初入NBA的科比,酷爱飞天遁地,后来却迷恋闪转腾挪的走位及步法,这与年龄相关,但更多是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吧。

02
锋芒毕露,不如韬光养晦。
回顾自己今年以来的比赛,基本上该赢能赢的都赢下来了,没啥意外。这说明了:防守能力的提升,确实将自己的技战术变得丰满,也让比赛节奏变得更好了。但是,平时做得到的细微控制、果决的反手上手及众多发球套路,到了比赛却不经用、不敢用了。仍然是一向以来的靠旋转控制、靠发力冲解决。实在是太肤浅,又太单一了。看似锋芒毕露,其实很骨感。遇到难对付的,依旧单调、死板。
曾几何时,我误以为那些发力柔和的(如果是我,这个球就爆冲,他却简单拉个快速的前冲,只快不爆),不过是他们风格使着,也不见得有我这等发力。渐渐地,才明白:我这是蛮力,他们才有真正的内力。
也许,成熟的一个标志(技术或者心理上)就是:不再迷恋发力,而是让对方发不了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