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前线|进阶小知识】HG三星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少前情报姬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丨x兔 排版丨Min_ALe
这一篇是讲解三星HG哒
三星HG是游戏里的最多的,一共有17把,但是其中有5把是签到送的,1把用电池换漫画送的,2把地图限定,于是通过建造可以获得的手枪其实只有9把
三星HG总体强度不错,但是如果去除上述这些不能通过建造直接获取的HG,会发现能通过建造获得的常见的三星HG性能普遍不强,而且其中很多甚至不如二星,这也是比较尴尬的地方
另外对于三星HG可以建造的,本文都会说随处可见,因为建造成本不高而且造着造着就会出了,只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某些三星HG出率确实就低了。

所以请相信自己的命运
另外因为有不少HG的用途和使用方式,和之前已经说过的HG重叠,因此之前参考前文即可,不再赘述了~

于是我们开始吧
HG M9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回避较低,总体而言不如柯尔特(本文里的面板标杆依然以柯尔特为标准)
BUFF为提升伤害和回避
技能为闪光弹
总体而言强度中上,比一般强点,就BUFF来说是灰熊的下位替代,但是影响格比灰熊差,而且技能闪光弹对BOSS无效,前置时间和投掷位置问题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因此此枪总体强度只能说中上
BUFF影响格是2,3,8,9号位

7.现实里是美国的M9手枪

此枪是意大利伯莱塔92系列手枪发展而来
1978年美国空军提出需要一款新的发射9MM帕弹的手枪,之后这个项目拓展到了其他军种,最终在1985年取代了服役70多年的M1911系列手枪,成为美国军队通用的手枪,命名为M9,在2017年,此枪被新的M17取代
此枪弹容量15发,测试时精度优异,仅次于HK P9,明显强于M1911,而且可靠耐用,总体性能优秀
不过实际上当时进入最后对比的是92F手枪(M9前身)和SIG P226,两者性能都很好,而92F是因为报价较低低而被选中,结果引发了一些问题,因为其采购的弹匣虽然便宜但是其弹簧有缺陷,装满子弹可能会造成供弹不畅和卡壳
然后就是中标后的几年里,其生产质量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事故,又需要进行改进,于是M9真正解决问题能够正常使用得等到1988年,而1988年的测试里批量生产的M9终于完胜了竞争对手
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反对M9,但其理由都很微妙,这是因为至今美军中依然有M1911的拥护者,而相关言论无外乎就是M1911的11.43mm口径的停止作用力(可以通俗理解为“一发制敌”)更强云云
当然了,其实用英军做对比就能知道,以50年代英军选择勃朗宁HP手枪作为制式手枪为例,至今已经超过60年,SAS特战队也以9mm口径的手枪作为主要的辅助武器,他们的实战经验相当丰富,对于9mm并没有抱怨,于是只能说这算是“美国国情”了

当然具体对比的话,测试的时候M9的精度要高很多,重量也比较轻,弹容量大,可靠性好,取代M1911其实是无可厚非的。
HG 托卡列夫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血量高,回避较低
BUFF是增幅射速和命中
技能为提升我方全体回避
总体而言强度尚可,不过也不突出,BUFF直接参考HG二星篇的P38就行了(托卡列夫加成更高一点),在此不多做赘述,而技能可以增幅全体回避虽然不错,但是这样一看此枪的实际增幅输出只有一点射速,于是总的来说太防御了一些,只能说尚可
BUFF的影响格我2,3,8,9号位,也是直接参考P38即可,在此不多赘述
现实里是苏联的T-33手枪

此枪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的,后来还被中国仿制,称作五四式,也是很多人对此枪的主要了解来源
此枪发射7.62x25mm托卡列夫弹,枪口动能在手枪里算高的,初速为420米每秒,此枪在卫国战争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过中国的五四式的卡壳率就较高,而且此枪设计上缺乏意外走火所需的保险
在其正式投产的1936年来看其实此枪只能算中规中矩,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此枪在1951年以后开始被马卡洛夫手枪取代,不过在中国,至今依然还有一些军警单位有使用此枪
此枪外形尺寸因为较国产64式更大,因而具有较强威慑力,于是执法人员多次提到使用此枪的效果比64式明显要好,这一点算是此枪在国内的一个很微妙的梗
另外1952年此枪在苏联停产,总产量超过170万,而在中国产量估计更大,原因是担当了极长时间的主力手枪
HG 马卡洛夫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血量很低,但是回避极高,基础回避高达96,仅次于PSM和PPK
BUFF为增幅伤害和射速
技能为降低敌人的命中
总体而言强度很不错,可以当做是维尔德的下位替代,由于能增幅伤害又能降低敌人的命中(相当于变相增幅全队的回避),因此属于那种能从前用到后的HG
BUFF影响格为1,4,6,7号位
现实里是苏联的马卡洛夫手枪

二战结束后,苏联总结战时经验,发现手枪的使用频率极低,作为自卫都不能开几枪,自杀的话一枪足矣

于是考虑到托卡列夫的缺点,决定开发新的手枪
于是此枪1951年开始成为苏联军队的制式武器,采用俄国的9x18mm手枪弹,虽然外形和PPK相仿,但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另外9x18是在苏联二战以前就开始开发的,并不是抄袭9x19帕弹,不过吸收了9x19帕弹的优点使之完善
于是在40年代末,此枪被设计出来,1951年开始,此枪被苏联军警单位采购,同时也输出到了很多国家里,总体而言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成本低,尺寸短小紧凑,是一款优异的自卫和执法手枪,不过作为军用手枪就显露了一些缺点,例如其弹药的杀伤力太小,停止作用力不高,弹容量较小
于是针对马卡洛夫的缺点,后来进行了一些改进,不过改进以后也没怎么卖,在21世纪此枪被MP-443取代,但由于资金问题,MP-443没买多少,于是马卡洛夫依然在俄军担当主力手枪
HG P08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面板属性血量比柯尔特低一些,回避高一些
BUFF为增幅伤害和命中
技能提升我方回避,为夜战技能
总体而言性能尚可,但不突出,因为命中增幅虽然很多但是显得鸡肋,而伤害增幅又太低了,技能又提升的是回避,过于偏向于防御
BUFF影响格,是2,6,8号位
由于不能给自己的后排提供增幅,只能给自己的前方和上下两个格子提供增幅,所以适用的配置只有站在4号位上,此时对上下的人形提供增益,并对前方的人形也提供增益
如图所示:

7.现实里是德国的P08手枪

此枪是在博查特C93(世界上第一款自动手枪)基础上改进而来,是世界上第一款制式军用半自动手枪,最早被瑞典采用,而被1908年被德军采用后获得P08的编号
此枪性能优秀,但是由于其生产工艺要求极高,构造复杂,零部件多,成本也因此高居不下,因此后来德军选择了P38试图替代此枪,不过直到二战结束,P38都没能取代P08,而P08到1942年停产时生产了超过两百万,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变形枪,例如加装了枪托和大容量弹鼓的炮兵型
此枪也由于其高昂的生产成本,主要配给德军军官用,因而出现了很多特殊的订制版本,故而在今天也成为了很多收藏家追求的对象
HG C96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血量比柯尔特高一些,但是回避比柯尔特低了不少
BUFF为增幅命中和回避
技能为照明弹,夜战增幅命中
总体而言此枪强度低,可以直接参考HG二星篇的P38相关,在此不再赘述
BUFF影响格是1,6,7号位,这种BUFF影响格适配性不高,使用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配置于五号位,但由于加成的是命中和回避,因此适配性很差,总而言之此枪还是别练了。

7.现实里是德国的毛瑟C96

此枪是继博查特C93出现以后的早期半自动手枪之一,它其实不算一款设计成功的手枪,但是却非常有名,尤其是在中国有着镜面匣子和盒子炮等等的绰号
此枪的生产量远远超过了一百万,在欧洲大规模使用于实战是在一战时期,其实比中国还早很多,但是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将其列为制式武器(中国使用的可能是最多的,但是要说制式还是太勉强了点),而这也是其设计失败的地方,就是它实在太大了,比手枪大的多,当手枪用没体现出比手枪强的地方,当步枪用被步枪摁着打,这不上不下让其虽然有市场,但是一直不能找准定位
而这原因出自于一战战场上,当时士兵交战距离通常会很远,此时手枪完全派不上用场,而堑壕内作战,此枪的作战效率又完全不如新兴的冲锋枪,当手枪使用又太大,也没看见这货比手枪的性能强在哪,所以并没有军队真正采用它作为制式武器
后来此枪流入中国后,由于中国的混乱情况,加上战乱不断,基本上是有枪就用,加上当时可以全自动射击的型号出现(一战时期毛瑟手枪是没有全自动的型号的),作为普通手枪可以自卫防身(中国当时的情况没欧洲这么挑剔),全自动射击可以火力压制,于是当时此枪成了中国的明星武器

经典红色电影的《铁道游击队》里,双枪李向阳就使用此枪,而当时八路军也对于此枪的全自动射击发明了一种用法,而这其实就是“黑叔叔射击姿势”的祖先(真的)
操作如下,手肘撑着腹部腰部以减少后坐力影响,横握此枪,此时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跳会变成扇形扫射
“黑叔叔射击姿势”其实和这个一样的,只是把枪高举过头顶,而且远近都用,导致效果很差

另外在很多电视剧和小说之类的作品里会把毛瑟手枪统称为二十响驳壳枪,实际上大家常见的那种毛瑟只有10发弹匣,20发是加长弹匣的版本
在中国由于此枪地位特殊,故而建国后中国试图建立自己的轻武器军工体系过程中,又曾经出现过毛瑟手枪的改进型的,不过并没有成功
目前世界各国里都已经没有使用此枪的了,只有收藏和民间射击运动
HG 92式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血量较低,回避比柯尔特高一些
BUFF是增幅命中和回避
技能为增幅全体的伤害和射速
总体而言强度尚可,但是因为本体面板属性不太高,技能的总体输出加成仅和柯尔特的伤害BUFF相当,所以比那些“尚可”的HG来说,92式虽然强了一些,但还是欠缺高强度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BUFF影响格是全方位影响格

(站在四号位)

(二号位)

(五号位)

(八号位)
7.现实里是中国的*****

此枪于1987年论证,1994年正式立项,1998年完成9mm口径型号,2000年完成5.8mm口径型号
研制目的是为了替代苏式手枪(五四式),研发要求包括具有中国特色。
一种无法量化但是让人巨想吐槽的指标,举个例子,95班机空枪略略低于4KG,为世界主要国家轻机枪最轻,因此这个算中国特色,嗯,就这样

总体性能达到世界同类武器先进水平等等
此枪可以认为是一枪两口径,装备不同的单位,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虽然算是一把枪同型号两个不同的口径,但是也有很多零部件不通用
另外关于此枪的“中国特色”大概是长19CM,世界同类里最短

此枪令人诟病的地方之一是寿命低,而这和军队的指标要求低有关,其寿命要求大概只有3000发,而因为设计指标(“中国特色”)的长度太短,9mm型号也有一些设计上的毛病,例如卡壳问题,此外去试用的时候也有一些92式表面比较粗糙
不过这些问题在军队都没有体现或者问题很小,原因基本上是因为其9mm给警察使用的很多,因为警察欠缺保养维护和部分厂家生产品控不行,因而造成问题比较多,而5.8mm则没有这些问题,因此可以认为是人为操作失误,设计上还算是成功的
HG 阿斯特拉左轮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
血量和柯尔特相当,回避则低了一些
BUFF是增幅射速和回避
技能为突击号令,增幅我方全体射速
总体而言是M950A的下位,使用方法参照HG五星篇的M950A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BUFF相关同上,直接参考M950即可
现实里是西班牙的阿斯特拉左轮手枪

此枪有多种口径,包括.357英寸马格南弹在内,在警用左轮手枪里曾经享有盛誉,不过90年代随着市场萎缩,其制造厂商倒闭,此枪也随之停产
HG 格洛克

萌新快速了解:
于1图打捞获得的限定枪
血量低,但是回避很高
BUFF为增幅命中和回避
技能为降低敌人伤害
总体而言强度中上,因为增幅的命中和回避的问题在上文已经有提到,其降低敌人伤害的技能则是在一些强度较高的场合有着不错的使用效果,因此总的来说此枪还算是堪用的,不过也不是特别突出
BUFF影响格其实就是P38,C96那种的加强版,只是把前排换成了3个格子

如图所示,本质没变,还是只能配置在五号位缺点在之前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
7.现实里是奥地利的格洛克17手枪

奥地利的格洛克公司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只有一个系列的产品但是却享誉全球的存在
格洛克17是奥地利公司的第一款产品,于80年代推出,之后产生了许多的型号,格洛克17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军警单位采用,也是使用最为广泛产量也最大的
此枪特点在于采用了大量的工程塑料,而且坚固耐用,可靠性强,还有扳机式保险以防止其走火
于是到了现在,以美国为例,格洛克系列可以说已经占据了美国警用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军队以英军为例,在近些年选择以格洛克17取代使用超过60年的勃朗宁HP
不过此枪的缺陷是精度不太好,以及其扳机式保险理论上只要手指不在扳机上就不会走火,然而实际上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使用者内心紧张,容易用力导致扣动扳机引发走火,结果实际使用里这种走火现象依然存在
绝大多数人对于此枪最早的印象是来自于CS游戏里匪徒阵营的初始配备手枪
HG 谢尔久科夫

萌新快速了解:
常驻活动中可以获得的签到枪
血量比柯尔特低,回避也比柯尔特低
BUFF为增幅伤害和命中
技能为火力号令,三星倍率
总体而言是一款柯尔特的下位,不管是BUFF还是技能都是,于是使用直接参考HG四星篇的柯尔特即可
现实里是俄国的谢尔久科夫SPS(SR-1)手枪

90年代为了取代马卡洛夫,俄国确立了一个项目(项目名称为乌鸦,因而MP-443也因此得名乌鸦),除了MP-443以外,还有一款使用9x21mm弹的手枪,就是后来的谢尔久科夫
此枪采用的是一种新的穿甲弹,在1991年测试时可以在100米距离上击穿30层凯夫拉加上2.8毫米厚的钛合金板,改为手枪弹以后表现依然很好
不过实验中发现枪管管壁薄,于是加厚了
目前此枪被FSB所装备,也被白俄罗斯的总统卫队装备
HG P99

萌新快速了解:
随处可见的三星HG(其实出的还是比较少的)
血量很低,回避比柯尔特高,但是同类对比来看不如PPK
BUFF为增幅射速和回避
技能为掩护号令,增幅全体回避
总体而言尚可,不算很突出,原因同上,过于防御,对于输出增幅过少,其BUFF不能增幅后方人形,因此适配性不算高
BUFF影响格是2,6,8号位

使用方式固定在了4号位,如图所示,此时可以增幅前方和上下两边的人形
缺点一方面是输出增幅低,另一方面则是射速增益对前排用处不大,因此适配性和泛用性都不高
7.现实里是德国的P99手枪

此枪是瓦尔特公司在1988年推出P88手枪,因市场销量不好而在94年时新研发的,于1996年对外公开命名为P99
此枪有9mm帕弹口径,也有.40英寸史密斯维森口径,等等
此枪设计上有格洛克等名枪的影子,而使用者表示此枪可靠且精准,其16发弹匣使得火力持续性强,但是扳机行程长,难以持续性射击,是评价最差的一部分,枪口上跳也比较厉害等等缺陷也存在
由于此枪昂贵又没体现出比同行强的优点,故而市场销量依然不好,虽然在007里此枪取代了PPK成为新的詹姆斯邦德佩枪,但总归是昙花一现
HG 59式

萌新快速了解:
常驻活动中打捞获得的签到枪
面板回避很高,血量很低
BUFF为增幅伤害和命中
技能为降低敌人回避,夜战技能
总体而言强度不错的三星HG,由于夜战我方的DEBUFF命中影响很严重,因此比起提升我方命中不如降低对方的回避,于是59式的技能其实有效的抵消了相当一部分夜战的负面效果,此外BUFF的伤害加成和命中加成均有利于夜战,不过在昼战时此枪强度就显得较为一般
BUFF影响格为2,3,6,8,9号位

如图所示,由于不能给后方人形提供增幅,因此此枪只能站在四号位,由于在夜战里由于手枪是队伍标配,所以这适配性问题不突出,不过在昼战里就较麻烦
总体而言适配性和泛用性中规中矩,不算突出
7.现实里是中国的59式手枪

此枪是中国仿制马卡洛夫的产品
1959年,中国开始仿制此枪,并开始试产和装备,但是1960年此枪便停产和撤装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建国后不久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军工水平低下,对于枪械基本停留在仿制阶段,而当时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只留下了图纸和样品,于是中国强行生产了59式,即“不蒸馒头争口气”,于是产生了很多问题,可靠性不足,耐用性差,质量参差不齐,等等原因均有出现
此枪产量很少,不过后来在80年代以后中国北方工业又复刻了此枪并出口
HG PSM

萌新快速了解:
7图限定手枪
基础回避最高的枪,高达112,而血量极少,只有285
BUFF是增幅命中和回避
技能是提升我方全体命中和回避
总体而言强度尚可,因为回避高,但是使用来说,不好用
6.BUFF影响格是3,4,6,9号位

(二号位)

(五号位)

(八号位)
如图所示,此枪因为不能为上下位置的人形提供增幅,因此只能站在2,5,8号位,此时能为后方和前方的人形以增幅
但是问题来了,三排站的场合仅限于机霰队,而前排的霰弹枪对于命中和回避需求是基本不存在的,对于后方的输出单位又无伤害和射速增益
因此此枪适配性和泛用性都差
7.现实里是苏联的PSM手枪

这是一种在70年代初应克格勃要求研发的,克格勃的要求极其苛刻,为“手掌那么大,火柴盒那么厚,重量不超过0.5公斤”
由于当时没有合适的产品能做到和进行改进,于是重新研制了一款弹药,为5.45x18mm规格,可以在近距离击穿软质防弹衣,1972年PSM手枪被正式批准服役
70年代中期,此枪开始装备军事单位高级军官和执法人员以及共产党的高层官员作为自卫武器,当然也有拿来自杀的,因为苏联嗝屁了,受不了那就对自己太阳穴来一枪
此枪优点就是特别小,特别薄,但是被批评为作为自卫武器很不实用,原因是枪口初速低,虽然能击穿软质防弹衣,但是停止作用力特别差,杀伤效果很不好,据说有人被击中后半小时内没发觉,后突然昏倒才发现因大量内出血而死
不过这也让犯罪分子很喜欢此枪,因为短小易于隐藏
HG HK45

萌新快速了解:
于常驻活动中打捞获得的签到枪
血量较低,回避比柯尔特高一些
BUFF为增幅伤害
技能为强袭号令,增幅伤害和命中
总体而言是一款强度不错的三星HG,其对伤害的加成较高,此外还有技能的加成,因此单就这一点来说可以认为是柯尔特的下位,但是缺点也较为突出,因为其影响格的问题,使得此枪的适配性和泛用性都有影响,而且技能增幅的命中效果较为鸡肋,BUFF和技能合计47%的伤害增幅其实也只是和柯尔特相当,但是命中柯尔特是有50%的,HK45只有10%,BUFF影响格也不如柯尔特好用
BUFF影响格是1,3,7,9号位

和M950一样
就同类伤害增幅HG来说比MK23要明显低,不过总归是比同为三星的谢尔久科夫的总增幅要高一点,只是BUFF格子使得其适配性和泛用性都不太好
总体而言还算不错
7.现实里是德国的HK 45手枪

此枪是为了竞标USSOCOM的战斗手枪系统项目而研发的,专为特种部队打造,不过后来计划中止,故而此枪就在2006年被改进,于2007年投放市场
实际上就研发针对对象来说,和它同类的是MK23,但是作为前辈的MK23表现很差,原因是MK23太大太重,特战人员并不喜欢此枪,于是HK45拥有可以设计的握把背板来适应使用者的手掌大小
此枪的精准度不错,不过可能因为是.45英寸口径,弹容量并不大,标准型只有10发,而寿命则是两万发,缺点则是此枪挑子弹
目前此枪已经成功转正,在特种作战司令部被正式定型为MK24
不过HK45在游戏立绘里,人物手里拿着的手枪根本不是现实里任何一款HK45造型,可以认为是瞎画的

HG P226

萌新快速了解:
签到枪
面板回避属性和血量都比较低
BUFF为增幅伤害和命中
技能为降低敌方全体射速
总体而言是一款强度尚可的三星HG,在BUFF使用上为柯尔特的下位替代,技能则是和MP-446一样,不过因为格子影响问题和星级倍率增幅问题,P226总体不如上述两者
BUFF影响格是2,6,7号位

受限于格子影响,其适配性较差,因此基本上绑定了四号位
7.现实里是瑞士的SIG P226手枪

此枪是80年代初为了竞标美军新的制式手枪项目而设计,但是落败于意大利的伯莱塔92F(也就是后来的M9),而实际上当时因为过于严格的测试导致所有参赛者均无法通过全部测试,因此P226和92F得到的评价是“技术上可以接受”,而P226由于竞标的价格更高导致落败
之后P226多次和92F同台竞技,但都以失败告终
不过执法机构和特战单位还是看上了此枪,包括英国SAS和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内,因此此枪的推出依然是成功的
此枪的综合性能优异,但也有着整个P220系列的缺点就是扳机簧设计不好
截止2004年,此枪生产量近60万,到了现在应该已经超过了不少了,而2011年此枪在美军终于成功转正,被特种作战司令部命名为MK25
HG CZ52

萌新快速了解:
签到枪
血量和回避相比柯尔特均低一些
BUFF为增幅伤害和回避
技能为火力号令,增幅我方伤害
总体而言是一款不错的三星HG,由于BUFF和技能的增益效果和灰熊性质相同,而星级导致的技能倍率影响,此枪的伤害增幅不如灰熊,加上BUFF格子适配性较灰熊差,故而可以认为是灰熊的下位替代
BUFF影响格是2,3,8,9号位

虽然伤害和回避能给前方二号位的前排人形提供伤害和回避增益,而这是输出型SMG需要的,但是不能给自己正前方的人形提供增益,这是另一个所在缺点
总体而言泛用性很高,但是适配性不高
7.现实里是捷克的CZ52手枪

此枪于50年代被捷克军方装备,在1952年到1954年生产了超过20万支
此枪设计上坚固耐用,可靠性好,杀伤力大,缺点则是8发弹容量小,而且其配用的是7.62x25弹,这是一种给冲锋枪使用的弹药,因此其后坐力相当大,寿命也受此影响
HG MP-443

萌新快速了解:
签到枪
血量,回避均比柯尔特低
BUFF为增幅伤害和回避
技能为降低敌方全体伤害
总体而言是一款强度不错的三星HG,其降低敌人伤害的技能在高强度环境下有不错的收益,但是缺点在于对输出的增幅较低,因此此枪还是偏向于防御,而因为格子的影响范围较大而收获了不错的评价
BUFF影响格是2,3,6,8,9号位

所以说泛用性尚可
7.现实里是俄国的MP-443手枪

这是在上文和前文里经常提到的“乌鸦”手枪项目的相关手枪,MP-443
1990年,俄国提出研制新的军用手枪来取代服役时间已经很长的马卡洛夫,论证了四个口径,提出了模块化要求,还要求优先发射穿甲弹和有效射程50米(实际上有效射程一直是很迷的概念,99%的情况下手枪的交战距离只有10米以内)
1993年,没钱,于是项目停顿,拖到了1998年,在此期间国防部决定只采用一种口径,就是9x19卢格手枪弹,可以在20米处击穿美标3A级防弹衣,是强壮药弹,2000年由于参与测试的PYa手枪能满足几乎所有指标而胜出,获得编号6P35,而其商业型号就是MP-443
然而虽然成功了,但是还是没钱,于是此枪只是小批量生产,马卡洛夫依然大批量服役,因此收不回研制成本的公司又推出了针对民用市场的MP-446手枪(MP-446因为管壁薄,MP-443可以发射的强壮药弹,MP-446不能发射)
目前此枪依然是不温不火,曾经又被提出要大批量生产结果又没钱作罢,现在也不知道情况如何了,据说2012年开始俄国的西部军区开始普及了此枪
而在中国其实有个图片让此枪非常有名,只是大家不知道

这个能在弹匣里塞士力架的其实就是MP-443
HG GSH-18

萌新快速了解:
通过在宿舍附属机构的咖啡屋里购买5本漫画可以解锁成就获得
回避比柯尔特高不少,血量比柯尔特低一点
BUFF加成是伤害和命中
技能为锁链冲击,使用技能期间使用双枪攻击,每次攻击造成2次伤害且必定暴击
总体而言是较为少见的输出类HG,其BUFF的伤害增益堪比柯尔特,考虑到命中增益较为鸡肋,可以认为此枪其实和柯尔特性能相当,而技能则是让此枪获得实质上3倍的输出(2次伤害加上1.5倍暴击,不过因为技能不是增幅面板伤害,不能强行破甲),这样一算的话技能输出期间,此枪的伤害可以换算成100左右,而射速为52,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WA2000裸装平A水平
6.BUFF影响格是2,3,6,8,9号位

如图所示
当四号位和五号位被占据那么GSH-18就站在2号位,给后方人形提供增益

或者四号位给上下队友提供增益

五号位给自身上下和整个后方提供增益
总体而言适配性高,泛用性也高,缺点则是不能给自己的前排增益,因此站在四号位时,自己前方的T就得不到加成了,这点对于带有手榴弹或者燃烧弹的输出类SMG来说不算好
7.现实里是俄国的GHS-18手枪

这是由俄国KBP仪器设计局研制的,设计师研发过GSH-23航炮,23指代的是口径,而在这里指代的是18发弹匣
此枪是90年代为了替换马卡洛夫手枪而参与“乌鸦”项目竞标的手枪之一,此枪的原型名是P-96,但没有能通过测试
后来2000年,*****被命名为GSH-18,又重新参与了测试,又暴露了一些问题,进而又进行改进,终于在2002年夏季通过了俄军的试验,获得编号6P54
此枪毁誉参半,优点被认为是精度高,后坐力低,使用舒适,重量轻,缺点则是认为扳机感差,同时套筒前方的开口大也被认为容易被污垢侵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少前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